我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9-01-14 07:41贵州省普安县第二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心理健康心理

贵州省普安县第二中学 黄 敏

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我的学生在写作能力、认知状况、心理趋向等方面均有差异。一类是在写作上,体现出来思辨能力强、选用具有积极意义的词汇频繁的特点;在阅读方面,喜欢读一些成功人士的传记和介绍他们成功的经验的文章;在精神状态上,富有进取意识,崇尚崇高、伟大的人格。而另一类学生则在写作上体现出个性特征鲜明,文章选材广泛,词汇选用庞杂宽泛的特点;在阅读方面,所选书籍和文章,价值取向多元化,即使同一个人,其兴趣也因时因地而变化;在精神状态上,则各具特色,很难找到一致的风格。经过深入研究,我发现作文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具体有以下三点认识:

首先,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作文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般来讲,心理健康的同学在学习上具有一种积极的倾向性,他们能以自己的主动意识鼓励自己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具体到作文教学,他们的表现是:接受训练任务以后,能配合老师的指导和要求,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并及时地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能主动地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向和预期目标,训练效率高、训练效果理想。在价值取向上,能在适应现今社会环境的状况下,尽量追求一种符合社会大环境的积极价值观,表现也较强的对道德准则、理性思考和人生追求的乐观倾向。对社会阴暗面,假恶丑的东西,持鲜明的批判态度。对写作技巧的处理,也显露出有针对性的自我完善意识。

而那些心理方面存在障碍的同学,则表现得相对被动,不大愿意配合老师进行写作训练,有的不完成作业,甚至持抵触的态度,思维迟缓,消极应付。在立意和选材上,较多地关注社会阴暗面的东西,价值取向模糊或者消极,流露在作文中的多是一些言论,甚至表达上晦涩、不通顺,文章的立意多有偏颇之论,写作结构不完善,线索不明晰,有时甚至多处再现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的情况,写作训练不甚理想。

这充分显示出,作文质量问题, 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影响到写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效果的实现。

其次,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深远。

我曾发现一些同学在作文中透露出人际交往差的现象,而且,这种情况在作文中反复出现。通过全面了解,发现这些同学有疑心重,不愿与人交往,过于敏感,过于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对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斤斤计较等特点,这种现象相对较为普遍,单凭空洞的说教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为此,我以作文训练为入手,试着来纠正这种状况。两周时间,连续写了三篇作文,这三次作文的话题分别是“自己与他人”“小事与大节”“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在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就连那些同学关系非常差的同学,也大多选取了一些积极的事例,注意运用一些符合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的素材。更为

重要的是,这三次作文训练之后,那些被列为重点观察对象的同学明显地改善了同学关系,班级的人际氛围也比原来融洽和谐了。这一实验,从心理教育的层面上来说,真正达到了“不教而教”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作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进行心理自纠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完善的过程。作文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构建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桥梁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的角度赋予了语文教学所应承担的责任。阅读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已不言自明,而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河山的作文教学在这方面的作用却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信认为构建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的桥梁是必要的。

(一)作文教学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暗示性引导作用。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与学生心理状况有着直接的紧密联系的作文教学,这种暗示性作用更为突出。俗话说:“言为心声。”从课程本身的特点上看,作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怎样“言志”的,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言什么样的“志”的。健康的心理是尊重公共社会价值观念的,而公共社会价值观念又都是隐含在作文的“命题”之中的,因而,每一个作文命题的确立,都“悄悄地”融进了心理健康的教育的因素,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暗示性作用。

(二)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健康心理自我构建的过程。写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将自己的知、情、意,形成书面文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被充分地激活,而作文教学活动,则又将这些被激活的因素通过筛选整合,甚至是重构,条理化为一种成熟的心理素质,从而使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下,构建成一种适合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健康心理。

(三)作文教学的过程也是健康心理的扩展过程。作文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内化”和“外化”,同时,也使得健康心理得以扩展和延伸。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以明示性的方式提出积极引导后,其“健康效应”就在不知不觉中弥散开来。

由此看来,只有积极地有意识地搭建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的桥梁,才能使得作文教学发挥多种功能;只有让这一桥梁横立在人的发展层面上,其深层作用才能够充分展现。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