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困境与借鉴

2019-01-14 02:48丘宏宗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道德教育信仰

丘宏宗

信仰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与宗教信仰相结合一向是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道德教育的特点。我国道德教育中没有宗教信仰教育的传统,虽然在建国后我们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卓有成效地实施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本文拟对我国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进行描述和总结,在介绍英国宗教信仰教育的基础上,借鉴英国宗教信仰教育的合理之处为我所用,为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改革创新提出一些思路。

一、中国信仰教育的现状

我国没有宗教信仰的传统,因此,道德教育中也没有宗教信仰教育的这一内容。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我们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通过《思想品德》(小学)、《思想政治》(中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等课程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并取得巨大成效。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外来文化不断渗透,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逐渐显示出我们传统的信仰教育苍白无力,由此导致一些青年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意识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一)面对社会实践的现实,传统信仰教育内容苍白无力

信仰的显著特点是信之才能仰之,因而首先必须使学生对信仰教育的内容信服,目前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哲学、政治经济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则是信仰教育直接的理论基础。因此,学生能否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关键在于以上内容和现实是否一致,能否解释、指导实践。

然而,由于苏东社会主义遭受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跌入低潮,而当代资本主义却给人一种“腐而不朽”的感觉,资本主义依然十分强大,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些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即将灭亡、社会主义的胜利即将到来”的预言有一定的出入。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學生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已经过时;由于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提到西方经济学时,不能持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过分强调了它为资产阶级服务的阶级性,很少提及它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一面,这些也使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产生怀疑。

(二)面对现代教育思想,重灌输的传统信仰教育方式苍白无力

现代教育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强调人的实践本性。我国传统信仰教育方式轻视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忽视了受教育者是活生生的人,只将受教育者当成能够装载知识的器物,以为向受教育者灌输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如果接受得不好,那就再加强灌输。同时,过多地强调理论的灌输,概念知识讲得多,常常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窘状,甚至引起青年学生的逆反情绪。这种教育方式单纯向青年学生灌输教条,可能会培养出顺从听话的“乖孩子”,但难以培养青年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他们步出校门,踏入社会,遇到问题往往会无所适从。正是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了只注重考核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仅仅满足于“知”,把拥有某种“信仰”当成是拥有某种“知识”。因此,我们应关注信仰教育方式的改革,拓宽教育的途径,以增强教育的效果。

(三)面对西方价值观念的渗入,传统的信仰教育手段苍白无力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不断渗入我国社会各个层面,在青年学生当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少青年学生满足于感官享受,沉溺于谈恋爱、泡网吧,着迷于西方的娱乐文化;极端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盛行,过于追求当下的物质实惠;普遍存在着拜神、拜金、拜权、拜“星”等现象。如在调查青年学生的入党动机时,为毕业时找个好单位创造条件的占48.3%,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只占10.1%。青年学生就业意识中的实惠思想日渐上升,大多数人依次是从个人的利益、能否得到重用和所学专业及个人发展等三个主观因素出发决定工作取向。这些,导致了青年学生信仰产生迷茫、模糊、动摇、失落甚至淡漠,道德方面也因而出现困惑和失范。

二、英国开展宗教信仰教育的主要方法

信奉基督教一直是英国的文化传统,英国道德教育以基督教基本教义为基础。英国实施宗教信仰教育主要是通过宗教课程和宗教活动,这是由英国法律规定的。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规定:为所有在校注册的学生开设宗教信仰教育课。全国统一课程规定也指出:宗教信仰教育已经由法律确定下来,因此,必须继续成为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宗教课程的协定教学大纲,宗教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和了解圣经的主要内容;耶酥基础的生活和教条;基督教发展史;教会、神职人员的职责;各教派公认的若干信仰要义以及基督教适应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法等。宗教活动内容主要是在上课日开展时,组织学生参加集体礼拜。为了确保宗教课程的实施,英国法律还规定了担任宗教信仰教育的教师为“保留教师”,不得随意解雇,即使学校只有两位教师的话,也要聘用一位宗教信仰教育教师。

现代社会生活不断冲击宗教信仰教育。近年来,英国宗教信仰教育作了一些变革,日益向世俗道德教育演变,主要倾向于更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人生的意义、人与人的关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活动出发,联系到宗教教义,阐述人生、人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等等。如伯明翰70年代末修订的大纲指出:宗教信仰教育在于“促进人类经验之宗教性、道德性等方面的批判性理解”,“为加深对宗教认识,使学生学习各种宗教,以探究促进人生目的或价值等各种人类经验为目标”,并列出学习的5个主题为:①祭礼:各种宗教的主要祭拜;②仪式与习惯:各种宗教的礼拜、洗礼、婚礼等;③宗教传统:各宗教创始人的传统;④自然世界知识;⑤交往:家庭、班级、学校等的相互交往。

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国家逐渐改变了宗教信仰教育的主导地位,大力进行世俗道德教育的探讨。但西方国家宗教与道德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决定了当代西方世俗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与宗教信仰教育并存发展的状态,它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传统、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矛盾。

三、英国宗教信仰教育对我国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启示

在此,我们必须界定一个范畴,即对英国宗教信仰教育的借鉴,并不是借鉴它的教育内容,而是借鉴它的方法。我国没有实施宗教信仰教育的传统,也不开展宗教信仰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信仰共产主义。因此,借鉴英国宗教信仰教育的有效方法为我所用,是加强我国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一条可取之路。

信仰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对自身生活意义的深层次反思和终极价值目标的追求,是构建、把握理想信念的精神机制,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信仰教育作为一种人生“终极关怀”的教育,是关于人生最高意义和最重要的价值的追求,是对自身状态的一种精神超越。

马克思主义作为早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富有活力和最拥有广阔前景的科学信仰,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明晰了无产阶级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尤其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乃至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谓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為基本内容,以共产主义实践为重点,使受教育者自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身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并以此统摄其他具体目标,从而使其人生充实、幸福而有意义,是个人人生信仰教育和社会理想信仰教育、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从对英国的宗教信仰教育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的宗教信仰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十分突出,不仅国家法律给予了宗教信仰教育充足的保障,在具体实施层面上还统一了教材、教义,使宗教信仰教育成为英国道德教育的一大特色。

因此,借鉴英国宗教信仰教育的方法,开展我国高职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首先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科学信仰。其次,要改变传统重灌输轻实践的教育方法,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与价值,尤其是要发挥理论解释、指导现实的功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识新时期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及其本质,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命运。第三,要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全面统一的保障,如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材,配足配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等。第四,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致力于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跟上实践的发展,当前,尤其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紧密联系。第五,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尤其是要针对高职学生理论水平普遍不足、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政治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有选择性、针对性地选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著作作为高职学生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文本,提高高职学生对经典著作的吸收和理解。

参考文献:

[1]闵歆越.英国宗教教育与公民教育课程的互动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2]庄璟,刘彬.论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政治信仰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9(10):82-87.

[3]李海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高职生信仰教育[J].科教文汇,2018(6):15-16.

[4]朱颖.高职学生职业信仰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6):25-29,113.

[5]吕广南.浅析高职学生信仰迷失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3):94-96.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道德教育信仰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信仰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漫画
古代埃及墓室壁画“彼岸时间观”图像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德育方式解析
“信仰的力量”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