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课程教学特点研究

2019-01-14 02:48李小燕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质教学内容

李小燕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青少年体质下降影响着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學生各方面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身体素质的差异表现尤为明显,高校中弱势群体的人数也日益增加。

一、体质弱势群体的界定及分类

1.体质弱势群体的界定

周二三在《体质弱势群体的理论》一文中指出,“体质弱势群体指在身体健康(主要是在体质发育方面)方面处在不利地位,尤其是从事以体力为主的,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处在不利地位的群体。”“体质弱势群体”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和两个基本标准:充分条件是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疾病或身体患有残障的人群;基本标准之一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未达到及格的人群;基本标准之二是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试结果在以下范围的人群:BMI<20,或BMI≥26.5。达到以上充分条件或两个基本标准之一的群体基本可被确定为体质弱势群体。

2.体质弱势群体的分类

按照体质弱势群体的概念,本文把体质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身体患有残疾或患有慢性疾病无法参加正常体育练习的学生。第二类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未达到合格,身体素质较差及身材肥胖或偏瘦学生。

二、体质弱势群体心理及行为特点

1.自卑

由于体质弱势群体的学生在身体状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体育活动时看到其他同学能参与到各类体育活动,而自己只能是一个旁观者,由此逐渐产生了自卑的心理,感觉自己不如别人。

2.人际交往困难

体质弱势群体在人际交往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这类学生往往有想融入集体参与运动的意愿,但又不愿意别人因自身身体存在的差异而被同学同情、怜悯,故会以各种理由排斥与他人的交往。

3.敏感、身心容易受挫

体质弱势群体对自身身体状况相对了解,当在与人交往中涉及关于运动能力话题或类似话题时会表现出特别敏感,心理防御性大大提高,不愿意再过多谈论此话题。

4.参与、竞争意识差

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差异的因素,导致体质弱势群体害怕参与体育活动,怕被别人嘲笑,自信心受到打击,因而不去参与活动,害怕与人竞争,感觉自己低人一等,遇到体育活动及比赛时多是回避。

三、体质弱势群体的教学特点

1.体质弱势群体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针对体质弱势群体的教学模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学校没开设针对体质弱势群体的特殊课程。在上课过程中,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上述心理及行为特点表现较为明显,影响上课积极性。第二种,免修体育课的模式。这种模式看似照顾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实际上却剥夺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上体育课程的权利。第三种,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开设保健课。这类模式普遍缺乏一种规范的体系,同时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忽视课程知识在保健课中的重要作用。有调查表明多数学校保健课程多以重在参与为目标,忽视了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点,减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的课程考核标准也相对较为随意,多以“及格”“不及格”为唯一评价指标。上述三种较为常见的弱势群体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2.体质弱势群体的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健身观,针对上文所述对不同类别的体质弱势群体提出符合其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第一类学生:患有残疾和疾病的学生根据其特点,开设有关运动康复和运动保健的课程,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运动康复方法的同时,学习和掌握有效的运动手段,发展器官的功能。第二类学生:针对身体素质较差和形体肥胖或偏瘦的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关体能训练的课程,使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和掌握有效的运动方法的同时能改善体形及身体机能,养成正确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

3.体质弱势群体的教学内容

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分类的教学目标不相同,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不宜采用简单的一刀切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制定教学内容,体质弱势群体的第一类学生:应学习一般健身原理;残疾人锻炼方法的介绍及体育运动对常见疾病康复的方法。运动技能选择主要以养身类的保健班为主,内容包括:太极拳、八段锦、导引养生功、气功、太极剑等。第二类学生:应学习一般健身原理;运动营养与合理的体育锻炼和体弱、肥胖、偏瘦的关系;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运动技能选择主要是简便、有效提高身体素质、改善体形的项目,如采用一些创新的体能训练方法:瑞士球、平衡稳定、静力练习等,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

4.体质弱势群体教学原则

不同类型的体质弱势群体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但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安全第一原则,安全是特殊体育课程教学的首要问题,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练习方式的安全系数,以确保锻炼时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其次,在选择练习方式时应注意练习方式的有效性原则。任何一种教学内容的选用都应该确保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相一致,特别是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然而教学的教材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最后,还应该遵循多样性的原则。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在体质弱势群体中有不同类型的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教学目标显然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更应该根据不同弱势群体人群教学目标而定,遵循多样性的原则。

5.体质弱势群体的教学结果评价

针对不同类型弱势群体教学目标及内容的不同,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标准与手段。第一类学生应该突出积极参与锻炼的态度、运动康复学习效果和心理感受等,第二类学生应该突出运动能力的改进,以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同时强调体型的改善等。

随着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规模日益扩大,高校体育应该重视该群体体育课程的建设工作,有效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开展符合学生身体条件的体育教学内容,建立灵活适用的教学结果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使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受益,最终实现“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周二三,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的理论构建[J].体育学刊,2008(7).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质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兼加体质
新发现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