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路径研究

2019-01-14 02:48陈海红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语文学科

陈海红

高素质、高质量的复合型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高职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本文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大学语文的改革动因、改革依据和改革方向,研究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评价考核,指出大学语文教育要树立新发展理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打好坚实基础。

一、改革背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由此可见,服务区域、服务行业、走进社区、终身学习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大方向。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高职艺术院校已逐步确立了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复合型艺术专业人才为中心的办学目标。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必修课,不仅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品位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方面作用重大。而职业核心能力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长期以来,高职艺术院校却忽略了大学语文课程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与价值,依旧采取游离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之外的旧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严重机械化程序化。面对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必须认真探究大学语文“为什么要改革”“朝什么方向改革”“怎样开展改革”的问题。

二、改革动因

早在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就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语文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作为高等职业学校的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同时对学时、学分也作了明确要求。这体现了新发展阶段国家对于母语教育的重视和提倡。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紧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既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储备的需要。大学语文教育必须要把握这一机遇与挑战,利用自身在素质教育中独有的课程优势,加大改革力度,为培养符合行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此外,从大学语文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语文的改革,既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对语文学科发展吹响的号角,只有抓住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大学语文教育才能焕发生机,百花齐放与绿树成荫的局面才指日可待。

三、改革依据和改革方向

教育部高教司对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由此可见,人文性和基础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学科融合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语文学科的发展方向。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须理清以下主要问题:(1)“双元”育人模式与语文学科的契合点在哪里?(2)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艺术人才的素质要怎样落实在大学语文的知识结构中?(3)职业教育现代化与大学语文学科有怎样的关系?总之,理清价值取向、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等关键因素,是明晰大学语文的改革方向的前提。

(一)“立德树人+创新意识”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就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拥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立德还包含了對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自身发展。[1]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意识或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原来的社会需求,创新意识是求新意识。[2]“立德树人”是教育对于育人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是时代对于人才的新要求与新标准,大学语文课程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将立德树人、改革创新有效地融合到教学实践中。

(二)“公共必修+专业限选”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3]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语文的教学要打破以往传统的培养模式,避免简单粗暴的语言式、章句式的应试技巧的知识传授方式,应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属性,采用“公共必修+专业限选”的培养模式。以高职艺术院校为例,一年级设置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二年级第一学期上专业限选课,以单元课的形式开设,表演类专业上《艺术诗词的鉴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类中国古典文学课,非表演类专业上《应用文写作》。这种培养模式既拓宽了大学语文的学科内涵,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应用能力,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艺术专业人才服务。

(三)“文学素养+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

文化传承是高职艺术院校的立校之本,也是高职艺术院校要履行的重要职责。文学素养的培养是高职艺术院校对学生提出的重要要求。而职业核心能力则是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各项要求并能保持潜力的关键能力。所谓“职业核心能力”,即是对知识的实践与应用、转化与迁移的能力。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要坚持“文学素养+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将文学素养的学习与积累贯穿到核心能力的培养实践中,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各项要求,尽快融入企业,并且具备职业规划与发展的能力,成长为用人单位长期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改革路径

(一)科学化的学科定位

科学化的学科定位,是高职艺术院校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路径选择,更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来考虑,这种需要包括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兴趣需要、毕业求职的谋生需要和今后供职的工作需要。[5]为此,在学科定位中,一方面要考虑到立足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兼顾高职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需要,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和编写教学日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进而实现大学语文的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

(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学科定位的规划指导下,结合高职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大学语文须逐步改变教师“一言谈”的传统教学模式,适当地尝试翻转课堂、模块教学、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模式,还可以使用混合式教学,如在模块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采取主题研讨、综合分析、答疑解惑等形式,充分体现大学语文的文学魅力与语言优势。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平台,进行作业提交与批改,加强和学生课后沟通与交流,使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得到延伸,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用更加贴近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动手,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高职艺术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大多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一方面与学生的成长经历相去甚远,这就使得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花费较多时间去介绍写作背景,这相对于有限的课堂时间来说极不合理;另一方面,学生对作品的解读与鉴赏也存在一定难度,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极为被动,学习效果甚微。因此,应该积极调整授课内容,结合高职艺术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属性,编写与专业高度契合的教材,实行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如在表演专业,教授诗歌模块时,可安排“戏剧与诗词”“舞蹈与诗词”“音乐与诗词”等的教学内容,在非表演专业,安排写作教学与实践,组织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成立写作小分队,对学院所在地的文化及文创行业进行社会调查,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调查报告,使大学语文的人文性与基础性特点能落到实处。

(四)合理化的评价考核

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环节,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能更好地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传统的语文考核,以期末试卷的考核为主,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对各项语文能力的考核也难以兼顾。因此,构建合理化的考核体系是进行大学语文改革的重要路径。首先,要完善过程性评价,将课堂互动、课外教学活动、线上线下交流、社会调查报告、参加读书讲座等纳入过程性评价的范畴。其次,要建立与学科知识竞赛挂钩的考核标准,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参赛结果纳入最终成绩。最后,要设计科学合理的量化积分表,作为评定最终成绩的重要依据。

五、小结

《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若要使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改革,达到至善的境界,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针对高职艺术院校的育人标准,大学语文改革路径的选择与把握,即是对社会需要和行业要求的回应。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下,大学语文教育要树立新发展理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孔晶.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内涵与实现机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4):90.

[2]孙敬全,孙柳燕.创新意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8.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12.

[4]张银飞,章瑞,吴海龙.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及路径[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6):55.

[5]邵龙青,关春芳.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赜[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3):80.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大学语文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