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机制创新的中职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2019-01-14 02:41李松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24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

摘   要:鉴于创新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以江阴中专创新教育的实施为例,从创新教育课程建设、创新团队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创新教育取得成效等方面,介绍了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为中职校创新教育模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工作机制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8(c)-0249-02

Abstracts: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for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ing jiangyi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for example, from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team construction,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education innovation success, etc., are introduced through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real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work mechanism, provides reference for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Innovative talent; Working mechanism; Cultivation of talents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随着国家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愈来愈多的人关注创新创业,愈来愈多的人投身于创新创业,但应该看到,这一号召既是目标要求,更是方法途径,是要通过创新创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肥沃适宜的土壤相对于优良的种子更为重要,江阴中专作为一所地方龙头中职校,一贯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创新教育和创新大赛等实施途径,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社会有用人才,近年来,通过不断实践、改革、总结归纳,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并在此过程中,在各级各类的创新大赛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  基于公众号开设创新教育网络课程

尽管当前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职成[2015]6号文也明确要求高职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职业学校创新教育还普遍存在以下不足:“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缺乏良好专业师资;缺乏系统课程内容;缺乏开放的创新实践场所;缺乏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针对这些问题,江阴中专创新团队借助校园微信公众号,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创新指导教师,一起梳理创新教育培养要素,甄选创新教育课程内容,搭建网络平台与课程资源,其中包括创意点子的发现与完善、创新申报之前的查新、创新作品的制作优化、创新宣传的呈现等,均在课程内容中得到系统化的设计。学生不需要用集中整段的时间在固定的场所专门学习,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在公众号中获得创新指导和帮助,这样既解决了物理空间上的限制,也解决了时间的约束,同学们如果在学习中还有问题,可以在公众号下留言,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老师还可以及时解答。通过这一高效平台,有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职业学校创新教育实施路径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2  基于创新大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的價值来自于创新所带来的新的价值,同学们平时所学的创新方法,必须通过创新实践和作品呈现,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活力,为此,学校创新管理团队充分利用校、市、省等各级创新大赛来宣传引导。学校每年3~5月份组织校园科技创新“金点子”评选活动,让广大同学将平时的创新学习中产生的创意“金点子”呈现到校园比赛中,学校再将所有“金点子”统一评审,确定奖项;再由创新指导团队的老师遴选好的“点子”,进一步优化、完善、提升,并通过师生共同开发,完成创新项目,并在后续的县、市、省等各级比赛中参加评审和比赛。而所有获得奖项的创新参与者,都会在全校给予公开表彰,以树立创新先进典型,激发创新活力,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

3  基于科创社团培养拔尖型科创人才

对于一些创新热情高、能力强的学生,常规的一年一度的创新比赛,已经不能满足其强烈的创新热情和发展需求了,此时我们还将提供校级科技创新社团为这些同学提供创新实践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现社团活动的高度自治,各项工作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社团的辅导老师们只负责基本的答疑与指引,学生在社团中,大多数时候通过社员间的头脑风暴获得共同提高,他们通过相互交流,能获得跨专业的知识补充,会在一个创新作品上实现多种创新元素的融合,提高创新项目的科技含量。

另外,学校产学研合作处还会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带领科创社团的同学一起参与校区合作项目,一起参观合作企业的设备与流程,丰富社员们的企业实践经验,并在生产一线中获取创新灵感,发现创新机会。

4  基于目标培养建设良好运行机制

学校创新工作得以良好发展,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学校站在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的目标高度,系统设计,科学规划,从组织机构保障、师资队伍保障、创新实践场所保障和运行资金保障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在组织机构方面,创新教育由产学研合作处条线管理,专门组建由行政人员、专业教师、企业专家等组成的创新指导专家队伍,形成功能职责明晰的组织机构;在师资队伍方面,优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承担专兼职创新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培训提高、评优考核中给予相应政策倾斜;在创新活动开展方面,专门划拨专项资金给予创新项目扶持,并在创新获奖后再给予专项奖励;对参与创新的学生给予德育积点认定。学校优良的运行机制保证了各项创新活动的高效推进,许多创新师生自觉放弃休息时间,积极投入到创新实践中,保证了学校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不断提高。

5  基于创新培养模式获取丰硕创新成果

学校近年来,基于学校良好的创新教育运行机制,在创新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一系列有效活动的推进下,在各级各类创新大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近3年,江阴中专科技创新团队指导的创新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专项奖各1个,省级一等奖10项,学校教师和学生申请专利52项,软件著作权2项。陈晓峰和陈志豪同学分别获无锡市首届科技创新“市长奖”和第二届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同时获得首届江阴市“明日科技之星”称号,张钦同学获“明日科技之星”提名奖。

江阴中专科技创新团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还主动开展校企合作技术服务与横向课题,近年来与江阴本地十余家中小型企业广泛开展了产品试制、生产工艺革新、技术研发攻关等方面的科技服务工作,通过技术革新为企业增创效益数十万元。

2016—2019年间,依托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科技协会工作平台,积极响应江阴市科技协会的各项工作,积极申报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活动,近3年累计成功申报企会协作项目十余项、学术交流活动1项;参加软科学课题研究5项;参评科技论文8篇;校科学被江阴市科协评为2017年度“五星级”协会,2019年获评江阴市科技创新教育先进集体。

6  结语

江阴中专近几年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创新活动、形成培养模式,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带动了一大批科技创新先进教师,也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优秀学生,他们为江阴中专的师生们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为学校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创新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508/t20150817_200583.html, 2015-07-29.

[2] 李松.微信公众号在创新教育中的应用实践——以江阴中专“校园‘金点子征集活动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1):235-236,239.

[3] 劉世铮,吴雄喜,高奇峰.高职”双向融合、三阶递进、四维训练”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科技通报,2019(6):229-233.

[4] 张泉,李美玉.“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学”通识课程优化设计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3):141-145.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