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

2019-01-15 14:01
山西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党性入党动机

李 腾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

一、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多样化,由此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影响着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期,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则会产生深远影响。入党动机是青年学生在面对入党这一问题时自身的心理状态,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同,入党动机也就不同,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一)校园因素——入党为跟风

有心理研究提到,心理志趣等方面在同辈中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感染力。大学生群体当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看见其他同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为了跟风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不是真的从内心深处想加入到党组织中,而是为了满足心理平衡。这种不良现象在大一新生中尤为显著,大二大三学生也普遍存在。

(二)家庭因素——入党为家长

部分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听从父母或亲友安排,想在大学期间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的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谋求私利,为了毕业找某些工作时可以“行方便”;更有甚者是直接入学就立马交入党申请书,变成了“入学就入党”的不良现象。这类学生自身没有主见,内心并不清楚我党的性质和宗旨,更不了解我党的执政理念,更不用说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和向往,不能正确认识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肩负的责任、义务和使命,只是听取他人意见,缺乏共产主义信仰,不知为何入党。

(三)自身因素——入党为个人利益

大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大学能入党很有“面子”,而不是从内心想向党组织靠拢,抱着一颗“功利心”和奉行个人利己主义,同时,他们认为有了党员身份后,在校期间可以获得评优评先,毕业之后可以依靠党员身份获取一些便利,名利双收。更甚者认为成为一名党员是对自己施加一个“光环”,为自己将来谋“福利”的筹码。

(四)社会因素——入党为理想工作

当今飞速发展的中国,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加严峻的局面。大学生党员是各高校毕业生中相对优秀的人群,然而,现在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招聘条件里刻意提及要求党员身份,这就让部分年轻人认为,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犹如一张“名片”,成了找工作的敲门砖,这时他们早就忘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党性意识更加淡薄了。

(五)信仰因素——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部分学生是认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能够自觉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能够端正入党动机。入党是为了心中的信仰,实现理想目标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党的组织内更好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二、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成因分析

社会因素。受市场主体多元影响,社会主流文化受到冲击,受此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资本主义思维方式也传入我国,对青年学生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影响较大,在待人接物方面存在利己主义和实用至上的观念。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党的理论不感兴趣、缺乏正确认识,入党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同时,用人单位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鉴于共产党员所具有的先进性,党员被默认为思想道德素质较高,党员身份也被用人单位重视起来,对大学生积极入党形成导向作用。

教育因素。在发展大学生党员过程中,“重表现,轻动机”、“重入口,轻管理”是普遍现象。对于发展对象,大部分党务工作者更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工作与日常表现,对其思想动态和入党动机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动机不纯者混入党组织。

家庭教育不当。当今多数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往往处于中心位置,家长为了子女费尽心机,希望其赢在未来,在子女教育方面却不能尽职尽责,在子女入党问题上,往往抱着功利之心态教育子女向党组织靠拢,以便日后毕业之时谋得更好出路,而不是以理想信念对其进行教育,实现人生价值。

三、新时代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引导对策

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因素诱导下,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如果放任自流,势必影响到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影响党组织的稳固性,不利于党的事业良性发展。因此,必须从多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引导教育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扭转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状况。

(一)全方位严格要求,提高思想觉悟

对党员发展对象进行全方面考察,包括面对面谈话、同学之间的评价,生活习惯、学习状态、言谈举止和理想信念等内容。同时,对其在党校培训班的学习态度与入党群众座谈会的群众评价进行综合考察。坚持“先从思想上入党,再从形式上入党的原则”,要着重考察思想上的先进性和行为上的坚定性。

(二)加强党的理论教育,武装头脑增强党性

积极开展入党教育专题报告,学习党史党章党情,达到从思想上认可党的理论和实践,加强党性教育,确保申请入党的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认识党的性质和宗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只有从思想上认可党的理论和政策,才会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组织新生与优秀大学生党员、党龄较高的党员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做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思考我现在的状态,我能做什么,我能怎么做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符合一名党员的标准。

观看红色电影、爱国主义题材的纪录片等,理解党的革命传统,提高集体荣誉感,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高对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深刻理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三)构建学习小组,理论结合实际综合考察

形成小组学习机制,增强学生在思想上的自我提升,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加深大学生的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空间,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变化的现实,在实践中理解党的政策,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义务清扫,深入敬老院举办文艺汇演,对贫困山区进行捐助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党的宗旨,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有助于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

(四)树立典型,弘扬事迹,发挥榜样的激励引导作用

高校一线辅导员和党务工作者,要努力在大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发现学生中的品行、党性、道德等优秀典范,应及时宣传报道,树立模范,发挥党员先进性,使其他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身不足,主动做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向优秀的共产党看齐。

(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创新性党性教育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传播手段层出不穷,党性教育手段要与时俱进。党性教育方法要开拓创新。一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适应时代潮流,充分运用“两微一端”,搭建党性教育新平台。及时开展线上交流活动,广泛发动学生党员参与其中,利用学生党员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党支部的活跃性和教育管理水平。二是拓展党性锻炼新阵地。在开展线上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线下的志愿服务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在活动中磨炼心志,坚定信念,把党的宗旨时刻铭记心间。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高校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应与时俱进,打破思维常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对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应有针对性、创新性地开展,积极推动和落实各项党建工作,使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猜你喜欢
党性入党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憨娃入党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