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金融研究院的现状、特点与发展建议

2019-01-15 05:14
时代金融 2018年36期
关键词:研究院金融人才

罗 伟

(广东金融学院广金-诺丁汉教育合作中心,广东 广州 510521)

近年来,我国高校出现一类新型金融研究教育机构——高校金融研究院(Finance Institute or Academy),它成为高等金融教育与金融科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梳理它的发展现状、特点,探讨其发展策略,对促进高校金融研究院的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校金融学科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高校金融研究院是我国境内高校创建,或与校外机构(政府、企业或境内外高校)共建的跨学科、应用型、国际性、实体化新型金融研究教育机构,是政、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与教育平台,属于高校跨学科新型科研组织的。

一、高校金融研究院的发展现状

“2001年11月,国内高校中第一家跨学科综合性金融研究教育机构——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成立”,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Insitute for Financial Studies)是综合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系和数学系等,跨学科新型金融研究教育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家战略的实施,金融业蓬勃发展,高校金融研究院快速创办,截至2018年4月,高校金融研究院已达90家。(图1)

高校金融研究院的主要类型:

(一)依据创办方结构划分

1.高校独立建设类。高校整合自身金融研究和教育资源,单独创建。比如: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Financial Research Institute)是校级直属科研单位,聚焦国家金融改革开放战略、云南“桥头堡”及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2.校政合作建设类。高校与政府合作创建。比如: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itute of Financial Research)是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共建。

3.校企合作建设类。高校与各类型企业合作创建。比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Chongyang Institute for Financial Studies)是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建。

4.中外合作建设类。高校与境外大学合作创建,或中外合作机构(大学)创建。比如: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CEIBS Lujiazu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是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上海陆家嘴集团共建。

(二)依据法人治理结构划分

1.独立法人类。具有独立法人资质(事业单位或民办非企业等)。比如:广东-诺丁汉高级金融研究院(The Guangdong-Nottingham Advanced Finance Institute)是广东金融学院和诺丁汉大学共建,属于事业单位;比如:海南南海金融研究院(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Finance)是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和海南银行共建,属于民办非企业。

2.非独立法人类。隶属于高校,不具有独立法人资质。我国高校金融研究院多属此类。比如: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Development)是校级直属研究教育单位。

(三)依据金融研究范围划分

1.金融全领域研究类。进行金融领域综合性研究。比如: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The HSBC Financial Research Institute)旨在提高中国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能力,献策中国金融业发展和国际金融体制改革。

2.金融专门领域研究类。进行金融分支、金融热点前沿或高校金融优势特色领域研究。比如: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Green Finance)致力于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进行绿色金融、气候金融、能源金融和养老金融的前沿研究。

二、高校金融研究院的特点

(一)目标定位“跨学科、应用型、国际化”

应用型体现汇聚国内外优秀金融研究与教育人才,服务区域金融业和创建方发展;国际化是开展全球视野下的高端金融人才培养和高水平金融研究,打造国际金融智库,建成跨区域、跨金融和教育的交流合作平台;跨学科是贯彻实施国家高等教育和金融开放发展战略,依靠高校和支持单位的金融及各学科实力,开展跨学科金融科研。

(二)建设经费来源多元化

高校金融研究院的建设经费以创办高校和共建单位支持为主,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经费支持。高校及创办单位侧重支持基本运营、人才招聘和科研保障,地方政府侧重财政补贴或奖励等政策支持,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支持科研、培训和论坛,其他经费渠道有:社会捐赠、学历教育收费、企业人才金融培训收费、咨询服务费、研究成果出版发行和物业出租等。

(三)主辅结合的职能设置

高校金融研究院作为高校新型研究与教育机构,主体职能是高质量金融研究、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金融类硕士、博士、博士后)和新型高校金融智库建设,辅助职能有:金融业的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科研成果出版发行、学术交流合作、精英本科教育、论坛举办等。

(四)建设规模普遍“小而精”

高校金融研究院相比高校金融研究中心或金融研究所的规模要大,但普遍“小而精”。通常依托高校教研设施,高校品牌及金融研究与教学的基础力量。常下设研究所(中心)或研究小组,设立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由高校派遣或少量招聘,十几人至几十人规模。

(五)管理结构扁平化

高校金融研究院相比高校二级院系或校属科研机构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更高,或由高校分管科研的校领导直接领导并兼任院长,或公开招聘院长,或委托二级学院管理。常采取理事会领导的院长负责制或高校直属科研机构的院长负责制,管理层级少,注重工作效率。

(六)创办地域分布不均

高校金融研究院主要由综合类大学、财经类大学、经济发达或金融活跃地区的地方大学、中外合作大学创办,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环渤海和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分布集中。90家高校金融研究院中,地处东部地区有61家,占比70%。(表1)

表1 高校金融研究院省域分布表

三、高校金融研究院的发展建议

我国高校金融研究院仍在探索创办,面临着发展定位不明确或执行不到位,经费不足,领军人才缺乏,政府和高校的支持政策措施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跨区域和同区域内高校金融研究院的竞争激烈,高校金融研究院的建设难度不小,困难不少。本文对高校金融研究院发展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特色的目标定位是发展之前提

高校金融研究院需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沿海、沿江、沿边开放发展,发挥所处的区域性金融改革试验区、自贸区或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区位优势,依靠创办高校、地方政府等支持,因地制宜地确立特色化发展目标和定位。比如: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Shenzhen Finance Institute)的定位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深港、粤港合作。

(二)一流的金融人才是发展之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校金融研究院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是汇聚一流的金融人才,一是广纳贤才,建立创办高校及单位金融人才库,面向政、产、学、研等各界引进优秀金融人才、金融领军人才,二是留住人才,设立专、兼职结合的科研岗位,建立匹配的薪酬激励和成果奖励机制,形成人才梯队,设立硕士和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鼓励师生交流和学术探讨;三是人才实力再提升,鼓励研究者的再学习与对外学术交流,借鉴美国智库“旋转门”机制,倡导人才的自由有序流动,推动“政、产、学、研”间的人才交流。

(三)稳定的经费支持是发展之保障

高校金融研究院建设得到高校、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主要经费来源是创办高校,其次是地方政府和各创办支持单位,高校金融研究院需要牢牢把握创办高校、地方政府和各支持单位的发展重点和难点,开展高质量、前瞻性、可操作性强的金融研究,争取持续经费支持,比如,服务高校自身建设目标,比如: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Fudan-Stanford Institute for China Financial Technology and Risk Analytics)是复旦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共建,服务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服务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比如: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Academy of Financial Research)关注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创新发展中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本土化、区域性金融问题。其他经费渠道包括承接各类横、纵向金融研究课题,接受社会捐赠,高层次学历教育,高端金融人才培训,金融策略咨询服务,研究成果出版,金融论坛及讲座,物业出租等。

(四)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发展之基础

要探索合适的发展模式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模式”可参考,科学编制规划,对外争取政策支持,开展跨高校金融研究院间的交流合作,对内要建立健全科研管理、财务审计、人事聘任、薪酬激励、后勤保障、信息管理、品牌宣传和质量评估等管理机制,规范理事会领导的院长负责制,组建学术委员会等委员会。

(五)和谐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之灵魂

高校金融研究院要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既包括自由宽松的学术研究人文氛围,也包括优美惬意的学习生活自然环境,不仅需要包容研究者的学术观点,倡导百家争鸣,而且注重“以人为本”和周到细致的服务,发挥“雷尼尔效应”,给予研究者人文关怀,为其带来自然环境和学术环境的双重优质体验,建成其中人士流连忘返的“灵魂家园”。

猜你喜欢
研究院金融人才
人才云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