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预防

2019-01-16 12:19蒋增海张桂云夏艳勋
猪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庆大霉素养猪场猪只

杨 凤,蒋增海,张桂云,夏艳勋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抗生素对猪疾病的治疗、保健和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猪场生产者是否正确使用抗生素,会直接影响猪的生长状况,进而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人食用了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猪肉及猪肉制品后,也会影响其身体健康,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随着国家对畜牧养殖业用药的规范管理,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存在。对此,文章主要根据猪场抗生素使用近况,对抗生素滥用所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一些预防性措施。

1 抗生素简介

抗生素(antibiotic)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在极低浓度下即可抑制或杀死某些病原微生物。因此主要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除此之外还可用于预防、促进动物生长和治疗传染性疾病等,但其对治疗病毒感染并无显著效果。目前已知抗生素种类繁多,但只有其中很小一部分用于养猪生产中,如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新霉素等。

2 养猪场抗生素使用现状

当前我国畜禽用抗生素使用状况呈现“一减一增”的趋势[1]。大型养猪场有专业的兽医人员、健全的用药管理体系、优越的实验室诊断条件等,抗生素的滥用现象逐渐减少。而中小型养猪场及少数散养户没有较强的规范用药意识,用药管理水平不高,抗生素的滥用现象逐渐增多。具体情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常见于猪只出现患病症状时,缺乏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数据,无法确诊病因,而很多猪场在未能明确致病菌的情况下,就开始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如果数天内病情不见好转,还会加大抗生素的使用剂量;第二,为了避免刚出生的仔猪因应激反应等出现大规模患病现象,在其出生几天后就对其使用抗生素做预防直至仔猪出栏。例如很多猪场从仔猪刚出生,就使用庆大霉素、多黏菌素、头孢类药物等预防仔猪患黄白痢,断奶时用氟苯尼考粉预防仔猪副伤寒,保育到育肥阶段使用泰乐菌素或者替米考星等预防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第三,为了缩短群猪的出栏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很多不法经营者也会在猪饲料中大量添加抗生素以促进猪的生长。

3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抗生素的滥用即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主要的形式包括用药剂量严重超标、给药时间过长、休药期把控不严、用药途径不当、掌握适应症不严格、配伍不当等。因抗生素的滥用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菌株

耐药菌株的产生是细菌发生由“量”的积累到“质”的突变的结果。当患病猪只长期使用抗生素时,某些致病菌就会产生高度的适应性及耐药性并大量繁殖。目前猪场中广泛存在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巴氏杆菌等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均具有耐药性,导致氟苯尼考或者强力霉素在治疗猪肠道感染疾病时效果不佳。

3.2 引起菌群失调,引发二重感染

长期使用广谱类抗生素,在杀死机体内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损害一些有益的菌群,使菌群平衡状态被打破(尤其是肠道菌群,造成动物营养不良),引发机体紊乱,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乘机生长繁殖,会产生新的二重感染。猪场中常常因为二重感染,使得之前发生频率较少的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副猪嗜血杆菌等成为生猪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3.3 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几率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极易造成猪的免疫力下降。当体内残留的抗生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可显著抑制猪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使猪的抵抗力降低,增加了感染其他细菌的风险。如长期大量地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和新霉素等抗生素,会严重损害生猪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加了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的风险。有些抗生素还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如卡那霉素、痢特灵等药物对猪体内的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会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2]。

3.4 引起不良反应和毒性作用

药物在治疗疾病时会呈现二重性,一方面会起到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毒副作用,如表1所示[3]。例如个别猪只在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会出现荨麻疹、发热、呕吐、腹痛等现象,严重时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引发死亡;使用庆大霉素治疗大肠杆菌引起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会造成猪的肾脏结构及功能受到损害(因此肾脏患病的猪应慎用或不用本类药物)。例如对猪使用替米考星注射液,肌肉注射10 mg/kg的剂量就会引起呼吸增快、呕吐、惊厥,20 mg/kg的剂量会引起试验猪死亡。当前在临床上,很多兽医也反映在使用替米考星治疗后,猪只病情可能会加重,甚至会发生猪只突然死亡的情况。在此也提醒广大的猪场从业人员,在使用替米考星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剂量。

表1 抗生素毒副作用统计分类

3.5 造成机体抗生素残留,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预防与治疗疾病,养猪场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且没有严格执行药物的休药期,导致抗生素在猪只的体内严重残留,不仅影响猪的生产性能,而且还造成猪肉及其猪肉制品的品质下降,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威胁人类健康。

4 抗生素滥用的预防措施

4.1 慎用抗生素预防动物疾病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养猪场应禁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做预防,而应以疫苗预防为主,定期给猪接种疫苗,制定好免疫程序,并做好相关记录。如果必须使用药物预防猪疾病的话,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掌握好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给药途径。例如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一般选择庆大霉素、新霉素或硫酸黏杆菌素,在易感日龄前,通过口服给药来预防疾病。

4.2 明确致病菌,对症下药

猪只患病后,在用药前应进行实验室药敏试验诊断,首先明确是何致病菌,对症下药,且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首选敏感,窄谱,价廉的抗生素。如猪只在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时可针对性地选择青霉素、红霉素等;在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阴性菌时可针对性地选择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

4.3 明确抗生素毒副作用,慎用抗生素

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会产生一些毒副作用。例如养猪场在治疗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肺疫时,正确地使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都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使用不当,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耳毒、肾毒以及神经毒。所以兽医及猪场养殖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时,要尽可能地熟悉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4.4 合理的联合用药

为了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在治疗时最好采用多种抗生素类药物联合使用,但在配伍使用时一定要就药理特性和发病情况综合考虑,如在治疗猪的呼吸道感染及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时,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的联合使用,但在此用药期间禁止使用卡那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免使毒性增加。

4.5 制定正确的给药方案

正确的给药方案包括适宜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间隔等。抗生素剂量太小起不到治疗效果,剂量太大易造成毒性反应[4]。一般初次使用抗生素时应稍微加大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治疗效果,后期根据病况调整给药剂量。养猪场猪只出栏会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要严格记录猪只使用抗生素的用药时间,考虑休药期,以防止动物出栏时抗生素残留超标。

4.6 选择合适的中兽药代替

中兽药具有药效好、残留少、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合理使用中兽药,是实现无抗养殖的重要手段。因此猪只的病程较轻且缓时,可选择用中药来代替抗生素治疗,如在治疗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性胸膜炎时可使用中药柴胡、夏枯草、白芥子、百部、甘草等综合治疗。一般情况下,鱼腥草、龙胆草、夏枯草、金银花、白头翁、苦参、大黄、黄芪、黄连、蒲公英等,可治疗猪的细菌感染;山楂、麦芽、陈皮、鸡内金等,可促进猪生长。

4.7 创造良好养殖环境,改变养殖模式

目前养猪场大多为预防性养殖,为了更好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经济效益,养猪场应走向管理化养殖。养殖环境中不存在致病菌,猪只患病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猪场应严格控制人员进出,禁止外来人员携带生肉及其产品进场。定期消毒,定期检疫,对患病猪只及可疑猪只进行及时隔离,及时淘汰。定期对猪场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测,提前做好预防规划。外界发生疫情时,要及时封锁猪场,切断与外界环境的来往。特别是规模化猪场更需要注重生物安全防控,一定要做好环境、用具、设备、车辆和人员的消毒,引种时采取最为严格的隔离措施,谢绝一切外来人员的参观、访问。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改善抗生素正在猪场的使用现状,兽医人员应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做到少用药、严用药、用对药、坚决不使用违禁药。养殖人员应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以疫苗预防为主,着重于猪场内部及周围环境的改善,最大限度的消灭场内致病菌和阻止场外致病菌的传入。

猜你喜欢
庆大霉素养猪场猪只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硫酸庆大霉素药剂学研究进展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