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美容美体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01-17 02:06莫丽平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美容美体专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数量不能满足行业需求、毕业生岗位胜任力不强、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建立校企共育机制、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建设工学结合实训基地、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等措施,推进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美容美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中职学校 美容美体专业 职业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096-0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美丽、崇尚健康的意识日益增强,引发美容美体行业的变化日新月异,市场需要大量的美容美体专业人才。我国的美容美体从业人员虽然队伍庞大,但整体文化素质偏低,高素质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卫校是美容美体实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改革美容美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

一、美容美体行业调研

近年来,本课题组先后赴深圳、广州、上海、宁波、成都、重庆、玉林等地的美容机构进行行业调研。

(一)调研的对象。全国 7 座城市 5 大美容机构:广州润丽健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上海美丽田园美容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缔美诗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宁波海曙时尚美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玉林颜工坊女性养护中心等。

(二)调研的方法与内容。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调研了以下主要内容:一是美容美体行业的社会需求。二是顾客对美容美体技术服务品质的要求。三是目前美容行业从业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四是中职美容美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通过到美容机构调研,课题组对美容美体行业的发展前景、行业对人才的新要求、中职美容美体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形成了调研报告,为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二、美容美体行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美容行业的模式快速转型升级,呈现以下发展趋势:由奢侈消费进入日常消费;科技和智能美容继续引领时代;非手术微创整容和非手术面部年轻化是未来整形美容的主流;日化线和专业线互相渗透,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紧密结合。因此,行业对美容美体专业人才的规格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调研结果表明,随着美容美体技术的不断更新,操作的标准化、仪器的自动化、管理的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架构也越来越专业化,细分出美容师、美甲师、美体师、美容顾问、美容院店长等不同的职业岗位,每个岗位都是复合型岗位,这就要求从业者要具备医学、美学、心理学、营养学、营销学等多学科知识和复合技能,而学校则应将美容机构的人才需求规格和岗位能力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三、中职美容美体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数量不能满足行业需求。专业机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需要医疗美容类专业人員约 100 万人,而每年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不足 6000 人,就业率高达 100%,历届毕业生人数仅占全国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的 0.6%,目前美容美体从业人员多数是未经正规美容美体专业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因此人才缺口十分巨大,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对高水平美容美体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毕业生岗位胜任力不强。课题组从对美容机构的调研了解到,美容美体专业的教育相对落后于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尽管很多医学院校改革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教学方式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只是注重培训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忽略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与美容美体行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偏差,学校教育和美容美体行业不能有效对接,导致毕业生难以胜任岗位工作,需要有长时间的岗前培训。

(三)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2015 年,随着美容行业等多个行业的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取消,美容行业的就业门槛降低,行业的人才缺口主要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随着美容美体行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市场对人才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整齐划一”培养模式已跟不上市场的发展。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不能很好地定位美容美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初级美肤技能,而忽略对高端美容仪器操作、养生保健、美甲等相应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导致学校教育无法满足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基于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建立校企共育机制。改革美容美体专业传统“2+1”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美容机构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共育机制。双方均是办学主体,根据美容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资格准入为依据,校企共同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做到专业与行业对应,课程与职业对应,教学与岗位标准对应,教材与项目任务对应,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体制上保证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方位内植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学生在校学习 2 年,采用“校内教学—校外教学—社会实践”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校内教学。专业课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既是学校的教师又是美容机构的美容师。二是校外教学。每个学期均安排一定时间到美容机构进行校外教学,让教学与行业接轨。三是社会实践。学校建立了校园美容院,作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平台,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生在美容机构顶岗实习1年,校企双方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建立校企共育管理制度。学校定期派送专业教师到美容机构参加专业实践,并参与对顶岗实习生的教学、教育和管理,学生则具备双重角色,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美容机构的学徒。

学校与美容机构共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改革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的评价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考核;二是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评价学习过程又评价学习结果;三是学校考核与美容机构考核相结合,贴近岗位能力需求;四是知识技能考核与情感态度考核相结合,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二)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传统的美容美体课程体系没有真正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打破了学科体系的框架,把工作过程作为教育的核心,按照职业能力的发展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美容美体专业是一个实践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因此要打破原有的学科性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性、应用性”的职业教育特色,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引领,以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标准和岗位需求为导向,根据美容行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将课程按照项目任务进行重新整合,构建基于美容美体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美容美体专业核心课程对专业具有引领作用。对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构建,增强了课程模式的实践性、课程目标的针对性和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按照专业培养规格和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要求,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技能训练项目化、综合实训岗位化。以职业项目为情景,让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实现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美容美体行业需求对接。

(三)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难以适应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必须进行改革。课题组根据项目化课程体系的特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积极探索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岗位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发挥其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的教学优势,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革,使教学更具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建设工学结合实训基地。校内美容美体实训中心以往是一种学科体系课程为导向的设计模式,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的。学校对这种缺乏整体设计的实训中心应进行了改革,以美容美体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空间结构与工作情境相吻合的原则,建设了工作体系取向模式的“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这极大地优化了实训中心整体布局,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氛围,有利于更好地实施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

学校开设了校园美容院,为学生提供进行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既是员工,又要经营管理美容院,并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为客户服务,这样学生的管理能力、职业精神、操作技能等不断得到锻炼,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学校坚持“以实习带动就业”的工作思路,与美容机构深度融合,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广州缔美诗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广州润丽健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上海美丽田园美容发展有限公司、宁波海曙时尚美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美容机构作为学校稳定的美容美体专业学生实习基地,与学校一起共同制订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做到校内校外实训结合、优势互补,确保实训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五)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能够胜任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是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美容美体“双师型”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具有熟练的美容美体操作技能。学校主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实行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利用校企合作关系,每年安排美容专业教师到美容机构实践,学习行业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二是参加学术会议。美容行业技术更新快速、市场变化急剧,学校每年派送美容专业教师参加各类美容行业学术会议,及时学习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三是提高学历教育。学校鼓励美容专业教师攻读高层次学位,使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质等得到不断的优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易玲利,梁 菁.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中医美容专业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7(3)

[2]游 牧,汪 耀.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医学美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教学刊,2017(2)

[3]张丽娜,吴 强.构建高职美容化妆品行业人才培养的“三双四跟”模式——基于校企“双主体”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14(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美容美体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桂职教GXZZJG2016A043)。

【作者简介】莫丽平(1966— ),女,广西玉林人,研究生学历,高级讲师,玉林市卫生学校研究室副主任,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研究。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浅谈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