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封面人物

2019-01-17 02:14张光华
银行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资产负债负债风险管理

张光华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实现战略发展、风险控制和价值实现的核心工具,通过体制机制、业务流程、人员科技的协调管理,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实现近远期经营发展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健康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资产负债管理能否尽快实现科学化、精细化,进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已成为中小银行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本文在重点分析当前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现状和问题基础上,针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探索创新路径和管理策略。

当前我国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现状

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已经從单纯的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已经上升到综合化程度更高的资产负债管理。相比较而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理念、方法、工具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尝试,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与国内外领先商业银行相比,广大中小银行显然不具备精细化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低水平、无效率,甚至无管理的情况仍客观存在。

资产负债管理理念认知有所提高,但两极分化明显。部分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农商行持续提升管理水平,认识到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起着“火车头”“领头羊”的作用,能够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尝试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并能够将资产负债管理行为贯穿到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而广大中小银行仍停留在较低层次,对资产负债管理理念认同度不高,日常管理过程中思想僵化,对当前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利率风险等反应严重滞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足,对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不想也不愿意真正实施。中小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更多是侧重于静态管理和事后控制,强调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在动态经营和事前预防方面,缺乏自我增长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在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方面明显力不从心。

资产负债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执行力逐级弱化。大多数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尚未健全与完善,很多中小银行没有单独的资产负债管理部,也不能实现总分行上下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传导,总行层面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普遍存在例会频次较少、决策水平有限、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而分支行资产负债管理职能往往混淆于计划财务管理,且执行力逐级弱化、流于形式,直接导致资产负债管理综合效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形似神不似”的现象普遍存在。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建设滞后,金融科技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多数中小银行普遍缺乏高效、便捷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科学规划和主动创新能力较弱,未能形成具有战略性的、系统完整的项目建设需求。且自主研发能力弱,科技创新能力往往受制于服务商,也缺少与优秀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机会,金融科技水平较低。直接导致不能建立专业、完整的涵盖基础业务数据、司库管理、定价管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及绩效考核等模块在内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造成了管理触角短、管理半径长、管理效率低的状况。资产负债管理大都停留在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的采集、统计费时费力,同时容易形成人为误差,增加了日常监测、管控的难度,甚至影响数据分析预判的准确性,无法真正达到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

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产负债管理量化能力不强,工具箱不完整,管理措施不科学。目前,我国中小银行主要采取的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法、净利差法等,定量指标主要依靠1104监管指标管理,比如存贷比、同业负债比例,没有逐级容忍度的概念,也没有个性化的资产负债指标要求,且全量化分析能力较为薄弱。资产负债缺口分析和限额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静态的、过去时管理模式的工具箱,实用性、及时性均不足,没有系统性、科学性的定量分析和动态管理模型等先进管理工具,基本上无法准确地反映出未来的变化趋势,不能满足资产负债管理要求,更谈不上在不同经济周期采取逆周期的经营管理措施。2019年8月17日正式调整LPR报价机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双轨制合一。利率管理水平已经成为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国内外领先银行已经使用资金流动性管理、利率敏感性管理以及持续期缺口分析等管理工具。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差别化、特色化竞争日趋激烈,外资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这种优势尤为显著。资产负债管理也是价值创造,而我国中小银行在这方面则较为欠缺。

资产负债管理战略性规划性不足,负债管理缺乏自主性,流动性风险管控失控。一直以来,我国中小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较为单一。从资产端看,以贷款为主,贷款比重仍占到50%以上,个别中小银行仍保持80%权重,其他类金融资产所占比例仍不高。从负债端看,以存款为主,存款比重仍高达75%以上,个别中小银行达到90%权重,同业存单、大额存单、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等主动负债比重不大。但自2012年起,部分中小银行过度依赖同业负债,迅速扩张资产规模,核心负债率持续下降,带来流动性风险隐患。与此同时,中小银行的中间业务近几年虽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但比重仍较低,大体在7%至15%之间,远远低于国内领先银行的20%左右的比重。这样的资产负债结构使得期限错配现象进一步加剧,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规模的不匹配,加大了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

资产负债管理风控能力不强,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弱。尤其是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国内领先银行始终紧跟宏观政策要求,不断调整管理思路,提升利率风险管理能力。而广大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则完全暴露出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一方面,部分中小银行管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弱,熟悉信贷风险、不了解市场风险;习惯传统存贷业务,但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置若罔闻,进而忽略其可能带来的致命影响。另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员的自身能力不足,风险识别、计量和管控等能力相对较弱,解决和处置风险问题的能力有限;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的获取、风险的识别和预警等过程相对滞后,风险管理政策、措施、方法的传导较为缓慢。2016年11月至2017年上半年,受债市整体走弱,部分中小银行债券投资均产生一定债券浮亏,个别中小银行短期浮亏以十亿元计算,严重影响资本充足。

对策建议

夯实资产负债管理组织架构基础,确保执行有效、推动有力。现代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必须理顺决策和管理流程,才能确保资产负债管理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形成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ALCO)——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的三位一体组织架构,并严格纪律约束与绩效考核要求,确保资产负债管理从上至下的权威性并真正发挥作用。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资产负债管理政策、确定内外部定价原则、审查流动性和市场风险状况、审议绩效考核方案等,并做出调节风险敞口、选择业务策略、配置经济资本等重大决策,确保资产负债管理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资产负债管理部门,负责政策落实与实施、风险监控与计量、绩效考核与评估等具体管理、运作。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作为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层面,主要是在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引导下进行相关业务的营销和推动。

深入推进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转变,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未来商业银行能否持续发展、能够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不取决于资产规模大小,而是取决于银行净息差的多少。银行净息差需要通过银行的内部资金成本定价以及资产与负债之间收益的匹配来实现。因此,我国中小银行需要适时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被动、粗放的资金管理和资产处置模式转向主动、精细化资产负债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包括风险种类识别、风险限额确定、风险收益评估、风险敞口调节、业务策略选择、经济资本配置、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环节在内的资产负债管理流程,充分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全面实施并细化资产负债管理,最终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

推进金融科技发展,打造专业化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是实现资产负债管理效能的有力保障。要将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建设放到全行战略高度重视,要积极利用现有技术进行创新,重点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进而有效地监测、计量、管控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在当前外部经营环境加速变化的情况下,这对风险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我国中小银行尤为重要。我国中小银行全面拥抱金融科技浪潮,通过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大数据处理、模拟分析和系统监测,快速识别风险并及时做好防控工作。要明确系统功能,实现资产负债管理对银行成本、风险、利润、资本金的统一管理;要推进数据治理,夯实数据质量基础,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可参考性;要使系统开发符合外部监管要求及内部系统兼容要求,尽量降低开发、运营和管理等银行成本,确保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灵活性;要将先进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嵌入系统中,引入专业数据、决策模型,运用先进管理工具和方法,提高系统实用性,不断完善系统支撑保障能力,从而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加强资产负债产品组合管理,丰富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压力下,我国中小银行需要通过优化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动态调整资产负债的总量和结构,促进资产负债管理价值的实现与效能的提升。一是要优化资产组合结构。在资本约束的前提下,尝试应用EVA、RAROC管理,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动态调整投资规模和结构,持续优化资产组合配置,保证资产业务收益与风险的均衡。二是优化负债组合结构。尝试开展负债久期和限额管理,不断提升主动负债能力。高度重视传统存款业务发展,在不断创新传统对公和储蓄存款业务基础上,更加注重基本账户管理,增强存款的稳定性;加强主动负债管理,积极改进原有负债产品并研发新产品,通过发行协议存款、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和保本理财等产品,不断丰富负债产品的种类和品种,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做好总量管理与控制;要积极推进金融功能多元化,由单一融资中介向全方位金融服务转变。积极适应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对客户的购物、交易行为的网络化特质,不断完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银行功能,保证同业竞争优势。三是真正实现资产与负债的组合管理。根据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依托利率敏感性分析、缺口分析,在合理调节资产负债组合的同时,重视资产组合与负债组合的匹配管理。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资产负债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融合。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涵盖了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管理。一是不断提升对外部环境的预判研判能力,提升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能力。通过综合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等分析,做好市场利率趋势的分析预测,主动调整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实行前瞻式管理。二是持续推进业务结构优化,有效控制信用风险。进一步优化贷款投向和结构,强化授信集中度管理,通过资源配置、绩效考核、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等管理手段,引导资产业务转型发展,有效规避集中授信风险等信用风险对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三是切实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防范外部经济、金融形势的迅速变化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隐患,切实调整资产负债久期和限额,动态管理,尝试应用资产证券化和同业存单等流动性管理新手段,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四是强化并完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积极落实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要求,提升自身利率管理水平,在实时掌控当地市场利率变动基础上,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措施。运用先进实用的利率风险计量技术,构建利率风险指标体系,对利率敏感性指标的监控和管理,科学、合理设定风险限额,对利率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和报告,提高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构建资产负债管理人才队伍,夯实专业化人才基础。中小银行应尽快在内部建立一支优秀的资产负债管理人才队伍,应着力从激励约束、人才培养、薪酬改革等方面入手,明确用人导向,清晰职业规划,强化竞争意识,切实培养资产负债管理综合人才。重点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和坚实经济理论基础的复合人才,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未来宏观经济变化的趋势做量化预测和判断。重点培养对风险有敏锐的洞察力,具备风险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针对利率变化及风险评估,做出科學的资产负债管理决策,有效落实和执行。重点建立资产负债管理专业人才选聘机制和科学、规范、可持续的人才培养选育体系,逐步实现资产负债管理人才储备和队伍建设,真正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吉林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

猜你喜欢
资产负债负债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银保监会加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浅谈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表实务分析
从村镇银行资产负债情况看我国小微金融发展
世界名著诞生趣闻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