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疼痛护理分析

2019-01-19 12:03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3期
关键词:坐姿疼痛感腰椎间盘

430033湖北省中山医院,湖北 武汉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是由不当劳动引起,好发于青壮年,通常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数量剧增,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围手术期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自身疼痛问题[1]。缓解患者痛感,可同步消除患者心理不适,提高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认可度。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男19例,女6例;年龄59~77岁,平均(64.25±5.28)岁。观察组男20例,女5例;年龄57~75岁,平均(59.62±7.14)岁。两组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且对本次护理调查知情,护理方式为患者自选,无中途退出,两组患者均可进行日常沟通,无精神类疾病,无口齿不清等情况。

方法:①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通过正确站立姿势、坐姿等纠正患者不良习惯,要求患者坐姿为上身挺直,收腹,双腿膝盖并拢,嘱患者在工作单位或者生活中坐下后,可适当在脚下垫有软垫或者安装踏脚的桌板,减少膝关节支撑力,嘱咐患者减少弯腰、久坐、长期劳动,可适当佩戴护腰,注重腰背的防寒保暖,可添加背心等防寒,饮食上注意补充钙质。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疼痛护理,患者床褥应格外松软,术后注意休息。患者有一定运动能力后,通过游泳、飞燕法、三点支撑、五点支撑、悬挂单杠等锻炼方式促进恢复,同时进行心理干预,部分患者疼痛问题也与心理因素有关,应解答患者疑问,让患者具备科学认识,进而能够配合护理,具备一定心理承受能力,减少对止痛药依赖,帮助患者评估疼痛部位与疼痛值,进而积极寻找疼痛因素,从患者居住环境、饮食、运动等日常习惯中了解可能影响疼痛的因素,并应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通过音乐、聊天、读报纸、看新闻等方式,让患者注意力暂时转移到其他问题上,忽略疼痛感。

观察指标:结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其中包括术前24 h、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护理跟踪,了解患者疼痛部位与疼痛感,帮助患者缓解不适感。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分值越高患者的疼痛感越强。最后收集患者意见,了解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合我院为患者治疗护理过程而定制的问卷,80分以上评定为满意;60~80分评定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评定为不满意。为护理中的疼痛管理提供依据。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1.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各个时间段疼痛值对比:对照组术前24 h(5.26±1.25)分,术后6 h(7.42±1.36),术后12 h(7.43±1.12)分,术后24 h(5.24±1.26)分,术后48 h(3.27±0.14)分;观察组术前24 h(4.28±1.42)分,术后6 h(7.14±1.05)分,术后12 h(6.24±1.07)分,术后24 h(4.27±1.23)分,术后48 h(2.52±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15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满意9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2],同时产生排便等障碍,导致患者心理上较为抑郁,患者不仅腰痛、坐骨神经痛、还存在其他劳累性疼痛、受凉疼痛等,在护理中进行疼痛干预,通过饮食、运动、沟通等形式,具体了解患者疼的情况[3],对此展开分析,使得患者更快缓解不适感。手术治疗后,合理的疼痛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更快康复,疼痛护理中细节性如床铺的选择,站立与坐姿等,都是十分重要,同时应根据不同患者习惯,分析受凉、扭伤、过度劳累等产生疼痛因素,在沟通后具体地帮助患者分析疼痛因素,获得患者的认可,实现更高效的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坐姿疼痛感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学生作业坐姿及台灯控制器
基于坐姿感应的智能视力保护台灯设计
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长跪”与谢罪无关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