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19-01-19 12:03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3期
关键词:首都医科大学管理系统研究生

157011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高校是知识传承的重要阵地,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密不可分的重要生存环境。随着网络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研究生管理模式之中引入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教育行业非常注重的一个话题。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保证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增强培养过程的动态监控力度,推动研究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而医学研究生培养有着独有的特征与要求,医学教育改革也对于医学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从1999年开始研究的,经过4年的研究,创建了管理信息化平台,并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完善,从最开始的单独计算机管理转变成为网络信息化管理,不再是购买成品系统,开始自主研发适宜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创建了对应数据库。当前,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分为Access、SQL server、Visual Studio、B/S 结构等,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均已经实现了管理系统的全面覆盖,不管在哪一个环节,学校与学生均可以享受到来自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针对性服务[1]。

医学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医学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研究生管理模式特征提出来的必然需求。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采取的模式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由此可将培养生管理体系划分成两大体系,一部分为培养管理体系,另一部分为教育管理体系。“条”指的是两级管理和三级负责制度,两级管理制度对应的是“学校-学院”、“学院-导师”,而三级负责制度对应的是“学院-学校”、“导师-学院”、“学生-导师”。而“块”指的是研究生管理的工作主要集中由学院负责[2]。首都医科大学具有众多的临床学院,地域分布非常广泛,以万维网管理系统作为基础,以此提供研究生管理工作以管理信息化平台,有效提高信息的共享速度与效率,保证信息传递的实效性与精准性。并且,为更好适应首都医科大学分级管理模式,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的过程中,按照各级管理要求,所打造出来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层次划分更为详细清晰,有效地将管理模式与管理系统相结合。

医学研究生培养系统问题分析

信息化技术分析: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影响因素就是信息技术。培养系统在构建以后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考验,例如管理系统是否安全、运行是否稳定、初始界面是否清晰易懂等。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用户类型较多,而且因为研究生身份的不同还会存在比较复杂的流程,并且同其他子系统间还会存在信息交互,这些都要求研究生培养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性能。所以,在医学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要保证网络安全,且满足硬件建设资金需求,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3]。

信息化绩效分析:信息技术能够让师生从中获益,这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深度。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应仅仅包含教育管理相关基础功能,还需要能够有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动态监控,这样才可以高效地实现质量预警与监督,这样才能够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

医学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建立临床实践管理系统:鉴于医学研究生实践培养需求而需要建立临床实践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完成对于各学院研究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时实现动态监督与管理。因为首都医科大学学院众多,且不同学院又会划分为若干个专业,一个专业中会包括很多导致,因此通过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无疑是最为适宜的一种管理方式。研究生入学以后,由其指导教师在“培养计划录入系统”中帮助研究生录入其临床实践详细内容,并可以在研究生界面中进行同步显示。这样学院就可以利用管理系统来批量查询研究生临床实践安排,还能够对研究生培养计划进行批量审核。在制定完成所有研究生培养计划以后,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为研究生安排实践时间与科室,并当其完成时间以后进行考核成绩的录入,各学院有权登入到网络系统中查询到该生时间进行进度与最终审核结果,从而就实现了监督检查的作用[4]。

建立临床能力考核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立目的为对研究生临床能力进行考核。临床能力考核管理系统具备网络自主报名功能,按照专业不同生成自考名单和统考名单,并于网上进行考核时间的发布,并可以具备考核成绩审核、录入和公布功能,而和对应数据库进行搭配,可以通过设定指定条件来对报名名单进行审核和分类汇总,系统会按照不同学院上报的不同自考成绩和统考成绩,再参考专业考核方案,确定合理的考核项目、项目分数与项目权重,最终形成临床能力考核的总成绩。首都医科大学每年临床能力考核会覆盖到学院数量近20所,而专业分类共30余类,涉及的考生数量800 余名,通过使用该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报名时效性与成绩精准性,同时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互通,可以大大提升整体系统的信息共享效率,一方面有利于学院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便于学院对研究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管[5]。

建立答辩资格审核系统:答辩资格审核系统是根据各专业研究生的分类而设计的一项子系统。具体审核内容包括培养计划、研究汇报、临床实践等,对于不同专业研究生来说,审核项目与审核标准都会存在一定差异,必须要紧紧围绕不同专业研究生培养特征来进行针对性管理。而其可以顺利完成的前提就是必须要实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这表示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并非是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应该是不同子系统的有效集成[6]。

结 语

研究生培养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该系统的内涵并非始终保持不变的,随着研究生学位等级与教育内容的改变,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将逐步渗透到建设的各个方面。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教育资源信息的利用水平,实现对研究生培养的全面跟进和审查,分析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现状,积极探索新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不断改革研究生教育管理方法,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因此,高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技术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融合度。

猜你喜欢
首都医科大学管理系统研究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预防医学专业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