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212例弱视患儿的疗效观察

2019-01-19 13:04骆新瑞陈婷茹罗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参差视物斜视

骆新瑞 陈婷茹 罗红

610000四川省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眼科,四川 成都

弱视是指不伴有器质性病变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值的发育性疾病,是危害我国儿童视觉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其发病率为2%~4%。对于弱视患者的康复而言,早期规律性治疗是重要保证。目前光学矫正、遮盖治疗及弱视训练,如精细目力训练、视觉刺激、红光闪烁、海丁格刷等综合疗法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弱视患儿212例(316眼),采用综合疗法进行弱视治疗并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弱视患儿212 例(316 眼),男114 例(169 眼),女98 例(147 眼);年龄3~12 岁,平 均(6.78±2.12)岁;其中3~6 岁患儿168眼,7~8岁患儿127眼,9~12岁患儿21眼;屈光不正性弱视192 眼,屈光参差性弱视93 眼,斜视性弱视31 眼;轻度弱视137 眼,中度弱视164 眼,重度弱视15 眼。弱视程度分级:①轻度:最佳矫正视力0.6~0.8。②中度:最佳矫正视力0.2~0.5。③重度:最佳矫正视力≤0.1。

方法: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行常规裂隙灯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检查眼位、远近视力、注视性质。给予1%阿托品眼膏3 次/d,在充分麻痹睫状肌后由同一验光师在第4 天行视网膜检影验光。3周后试镜,配戴合适矫正眼镜。配镜原则:根据验光结果,对斜视患儿,内斜合并远视者足矫,内斜合并近视者适当低矫,外斜合并近视者足矫,外斜合并远视者低矫;散光可全矫,不能耐受者以接受度数配镜,适应后再逐渐给足;近视者取最好视力最低度数。两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行遮盖健眼,遮盖方法:根据弱视眼视力相差情况,选择不同的遮盖比例。一般两眼视力基本相等时不遮盖,如视力相差1~2行,遮健眼为1:1~2:1,相差3 行以上,遮健眼4:1~6:1,以逐渐打开遮盖而视力不下降为准。在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健眼视力,若视力下降则停止遮盖,待该眼视力恢复后再行遮盖。在戴镜、常规遮盖治疗的同时联合精细目力训练。1~2个月复查1次双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位,6个月散瞳1次,根据眼位及视力调整眼镜度数及遮盖健眼时间。随访2年。无同视功能者、视力提高到0.6以上、无立体视低下者,加用三维立体训练和同视功能训练,以避免视力下降,巩固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基本治愈:视力恢复≥0.9。②提高:视力恢复≥2 行者。③无效:视力仅提高1 行或视力不变者。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提高率(%)。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不同组弱视治疗后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 检验,各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般情况:经过综合治疗,212例弱视患儿316 眼,基本治愈219 眼(69.3%),提高76 眼(24.1%),无效21 眼(6.6%),总有效率为93.4%,综合疗法总体疗效良好。

弱视类型与疗效的关系: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最好,屈光参差性其次,斜视性弱视疗效最低,其基本治愈率分别为77.1%、68.8%、22.6%,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8.4%、94.6%、58.1%,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弱视程度与疗效的关系:弱视程度越重,疗效越差。轻度、中度和重度弱视组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94.2%、53.0%、20.0%,其有效率分别为100%、91.5%、53.3%,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年龄与疗效的关系:治疗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6 岁组、7~8 岁组、9~12 岁组其基本治愈率分别为83.3%、59.8% 、 14.3% ,其有效率分别为99.4%、93.7%、42.9%。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弱视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密切相关。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效果最好,屈光参差性弱视次之,斜视性弱视最差。屈光不正组、屈光参差组、斜视组其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依次递减,与以往学者报道一致。这是因为屈光不正性弱视无双眼物像融合障碍,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所以治疗效果较好,不引起黄斑抑制。因双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同一物体在双眼黄斑部的成物像清晰度不同,导致双眼融合困难,视中枢可抑制较大屈光不正眼的物像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斜视性弱视患者,由于一眼视轴偏斜多形成旁中心凹注视,抑制斜视眼黄斑部功能,故预后和治疗效果欠佳。

弱视程度和疗效间亦存在相关性,弱视程度越低,疗效越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轻度弱视治疗效果优于中度弱视及重度弱视组。既往学者报道弱视程度越重者,其中枢抑制越严重[2],可能与此有关。

自出生~3岁是人类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出生~12 岁为敏感期,双眼视觉发育期在6~8 岁成熟。此阶段,积极恰当地治疗弱视患儿,可使其视力恢复,一旦超过这个阶段,治疗则非常困难。本研究结果显示弱视治疗年龄越早,疗效越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弱视治疗的关键。平时在工作中应加强对家长的卫生宣教,如发现孩子有斜眼视物、歪头视物、贴近视物,眯眼视物等应及时到眼科就诊排除弱视的可能。

综上所述,弱视的疗效与患者的年龄、弱视程度及弱视类型关系密切。本研究在弱视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早发现早干预,加强对弱视患儿家长的卫生宣教,提高弱视治疗的依从性是提高弱视疗效的关键。

猜你喜欢
参差视物斜视
参差多态而功不唐捐
哪些眼病会引起视物变形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参差是一种乐器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