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康复作用临床疗效评价

2019-01-19 13:04黄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0期
关键词:病症偏瘫针灸

黄华

252000山东省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脑梗死属于临床上高发的心血管病症之一。引发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是脑部组织出现血流灌注障碍,加之其对于缺氧缺血耐受性较低,而致使其出现脑组织坏死或软化。该病症具有较高的残疾率及死亡率,相关研究显示[1],患有该病症后,患者发生偏瘫的概率高达40%以上,致使产生该病症后,将极大地降低患者生存质量。中医学认为,引发该病症的主要原因为脾气亏虚以及肝肾不足等。临床上对于该病症治疗多以活血化瘀及清热息风治疗为主。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使得针灸在治疗该病症的康复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给予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常规西药及康复治疗与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针灸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了有效的探析,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6.8±5.2)岁。研究组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66.1±5.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脑卒中既往史或神经系统后遗症;②昏迷患者。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及康复治疗干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及氯吡格雷口服。若在此过程中,患者合并水肿症状时,应给予浓度为20%的甘露醇静脉滴注。结合患者病情实施康复训练治疗,先进行简单的肌肉放松及肢体功能训练,而后开展床边活动训练,直至患者可以自行行走,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对身体肘关节、肩关节及腕关节等部位的功能训练。康复训练1 次/d,30 min/次左右。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针灸治疗:①穴位选取:取患者太冲穴、足三里穴、曲池穴、手三里穴、三阴交穴、血海穴及合谷穴等主要穴位。若为硬瘫,患者肢体只能屈曲不能伸直时,可加用阳陵泉穴、外关穴以及肩髃穴等穴位;若为硬瘫,患者肢体只能伸直不能屈曲时,可加用三阴交穴、曲泽穴、尺泽穴以及阳陵泉穴等穴位。②方法:以200次/min的捻针速度进行捻针,每次捻针时间为5 min,行针过程中共进行3次捻针,留针时间为30 min,每天治疗1 次,1 个疗程为8 次。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3个疗程。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指数)。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NIHSS 减少情况在46%~100%,且生活自理能力恢复;②有效:NIHSS减少情况在18%~45%,且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③无效:NIHSS减少<18%,且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2.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0 例,无效10 例,有效率77.78%;研究组显效21 例,有效22 例,无效2 例,有效率95.56%。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3 8、P=0.013 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比较:对照组NIHSS评分治疗前(15.57±1.33)分、治疗后(9.23±1.89)分;Barthel指数治疗前(12.54±6.39)分、治疗后(18.98±7.12)分。研究组NIHSS 评分治疗前(15.30±1.50)分、治疗后(6.26±3.14)分;Barthel指数治疗前(12.67±6.88)分、治疗后(23.65±7.71)分。研究组治疗干预后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产生偏瘫的主要因素是脑部神经受损。现代医学研究证明[2],当人体大脑神经发生死亡时,产生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一般只有一部分大脑神经发生了损伤或死亡,绝大多数病灶周围的脑神经并没有全部死亡,只是处于失活状态,因此针对这一情况,临床当中就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对这些失活细胞进行刺激激活,促使神经恢复正常功能,这是针对脑梗死后出现偏瘫的重要治疗方式。长期以来,在急性脑梗死后产生偏瘫时,临床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尽管可以起到控制病情作用,但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无明显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并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高。经临床研究证明,采取针灸疗法可以起到舒筋活络,散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患者脑组织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流量,刺激大脑机能恢复。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不断发展,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治疗逐渐将中医针灸引入其中,并且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针灸康复治疗用于脑梗死后偏瘫的主要机理为通过对患者发生瘀滞的经络进行针灸刺激,改善其局部血液循环水平,起到修复受损脑细胞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脑水肿现象。通过针刺,可以较好地激活部分失活脑细胞,从而对整个大脑产生调节作用,促进患者语言、运动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另外,针刺疗法具有操作便捷、不良反应小、见效快等特点。

综上所述,早期针灸治疗方案的实施可有效地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能力情况,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病症偏瘫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