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巴氏涂片法、液基制片法及HPV检测法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比较分析

2019-01-19 13:04杨彩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基组巴氏涂片

杨彩云

200240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属于一种恶性肿瘤,30 岁以上女性群体较为多发,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该疾病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可能与子宫肌瘤以及其他疾病混淆,多于中晚期确诊,治疗效果难以保证,也对诊断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分析比较不同方法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 中 心 妇科普查发现宫颈癌患者22 例和癌前病变患者48例为对象。22例宫颈癌患者年龄35~57 岁,平均(47.9±4.1)岁。48 例癌前病变患者年龄34~55 岁,平均(44.2±4.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分别应用传统巴氏涂片法、液基制片法及HPV检测法。对22例宫颈癌患者和48 例癌前病变患者进行筛查,设为巴氏组、液基组、HPV 组。①巴氏组:应用无菌刮板,收集所有对象脱落的宫颈细胞,常规制作为巴氏涂片,应用浓度为95%的酒精,对细胞进行固定、着色,之后常规观察、诊断。②液基组:利用专用设备进行样本收集,获取对象宫颈区域细胞组织,将其置入无菌设备中,制作为单层细胞涂片,直径13 mm。应用浓度为95%的酒精,对细胞进行固定、着色,之后常规观察、诊断。③HPV 组:利用专用设备进行样本收集,获取对象宫颈区域细胞组织,将其置入无菌设备中,于4℃低温环境下保存,之后利用平板法和混合肿瘤探针盒进行分析诊断。

观察指标:对比三组宫颈癌筛查准确率、癌前病变筛查准确率,宫颈癌、癌前病变均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PS 21.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三组宫颈癌筛查准确率:液基组宫颈癌筛查准确率为95.45%,HPV 组为77.27%,巴氏组为68.18%,液基组宫颈癌筛查准确率高于HP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1,P<0.05);高于巴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19,P<0.05);HPV组宫颈癌筛查准确率高于巴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93,P<0.05)。

三组癌前病变筛查准确率:液基组癌前病变筛查准确率为100.00%,HPV组为87.50%,巴氏组为85.42%,液基组癌前病变筛查准确率高于H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51,P<0.05);高于巴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93,P<0.05);HPV组宫颈癌筛查准确率高于巴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42,P<0.05)。

讨 论

宫颈癌属于多发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致死率有所下降,但针对该疾病依然强调早发现、早治疗[1]。此前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多种原因可能致病,包括感染、性行为、生物因素、不良习惯等。应感染致病的患者,约占宫颈癌现患总数的80%~90%,该部分患者的细胞检查中均可捕捉HPV 信息[2]。多个性伴侣、低龄性生活等因素也会导致宫颈癌,部分衣原体和真菌可增加患者的发病率。此外,较差的卫生习惯、吸烟等行为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

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是指尚不能确诊,但带有发病趋势的实质性病变,如宫颈部位的异常增生,可能在若干年内发展成肿瘤[3]。学者根据癌前病变的基本特点,将其分为若干时期,包括上皮病变、早期浸润癌等,一旦捕捉到上述变化,应做进一步诊断。筛查方法上,巴氏涂片法可导致细胞堆积,误诊率高[4]。HPV 感染问题并非存在于所有患者群体,也存在误诊可能[5]。液基制片法下,设备处理了部分干扰因素,红细胞得到分解,白细胞等诊断价值高超的细胞得到有效保留,之后借助离心方法进行分析,提升了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的准确率。本次研究中,液基制片法实现了100.00%的癌前病变筛查、95.45%的宫颈癌筛查,较巴氏组、HPV组效果更理想。

综上所述,液基制片法可准确进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巴氏组存在假阳性率较高问题,HPV 组则受到患者致病因素干扰,液基制片法可作为后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可行方法。

猜你喜欢
基组巴氏涂片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高能炸药CL-20分子结构的理论模拟方法探究
精确计算核磁共振屏蔽常数的扩展焦点分析方法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巴氏杀菌水牛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微生物增长规律的研究
基组递推方法的研究进展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