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1-19 13:04浦晓瑜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0期
关键词:个体化化疗护理人员

浦晓瑜

214023无锡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无锡

资料与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62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32~68 岁,平均(42.06±3.11)岁。研究组男13例,女性18例;年龄30~68岁,平均(43.11±3.0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性的系统治疗,包括化疗、营养支持等,并采取常规护理方案。⑴对照组护理过程中应用常规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急性白血病发病原因、化疗方法以及危害等。⑵研究组则在护理当中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分为化疗前、化疗后、出院时3个阶段进行[1],具体内容如下:①化疗前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在疾病方面的了解程度进行评估,就疾病知识耐心地为患者讲解,强调化疗的意义、价值、药物作用、注意事项等,保证患者对其充分了解。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泌尿系统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并建议患者保证正常的饮食习惯,正常摄入所需的营养。大多数患者会受到疾病的影响,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化疗又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感,患者心理状态均很差,甚至出现放弃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排除患者的不良反应,与患者建立好关系,加强沟通措施,减轻心理上的恐惧、紧张感,提升治疗依从性。②化疗后健康教育:化疗后患者身体中的骨髓会处于抑制阶段,免疫力也比较低,在这个阶段需要保证无菌护理,尤其是对于患者家属,在进入病房前需要取得护理人员的同意并做好消毒措施和穿戴无菌服。护理人员和家属均应多与患者沟通,针对易发生感染的位置做好观察,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医疗环境。患者个体体质的差异会出现不同的化疗反应,因此在心理方面,护理人员也需要做好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现状,存在心理问题时则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方案。③出院前健康教育:患者在出院前,护理人员及时准备好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并评估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患者的掌握程度展开指导。可制作个体化健康教育册子,按不同类型的患者发放,同时还需要为家属讲解健康知识,能在患者出院后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观察指标[2-3]: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其中自我护理能力采用医院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心理状态包括抑郁、焦虑评分,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9.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80.31±3.05)分,研究组为(89.37±2.01)分,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42、P=0.00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对照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82.61±2.13)分、(79.33±3.52)分;研究组分别为(59.38±4.55)分、(52.01±4.37)分;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9、P=0.001,t=11.380、P=0.001)。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护理活动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治疗的信心。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严重,以往常规教育会对患者讲解必要的疾病知识,但是其中却忽略了患者的认知能力以及差异,教育内容片面化[4],患者无法完全理解,引起不良心理情绪。

个体化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在应用过程中可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自信心,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个体化健康教育通过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为其进行教育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针对我院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其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提升,且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总之,基于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多层面优势,可将该护理模式在临床持续进行运用,帮助患者进行恢复。

猜你喜欢
个体化化疗护理人员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跟踪导练(二)(3)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