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艺术“上山下乡”

2019-01-19 06:03徐治国
艺术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上山下乡乡村建设生态保护

徐治国

摘 要:近几年,乡村建设搞得轰轰烈烈,城里人开始蠢蠢欲动,出现了返乡潮,这一系列的变化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上山下乡”运动。“上山下乡”运动在民间似乎也从未间断过,逐步演变成时髦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几个典型案例可供大家探讨思考。艺术、艺术家、文创设计师介入乡村的振兴建设,并成为乡村建设的带动者。在大力宣传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地、认真地去审视与思考这一过程和行为,为以后的艺术乡村建设之路找到更好的出路。

关键词:艺术;乡村建设;“上山下乡”;生态保护;旅游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城学习、工作、生活,成为大部分农村人改变命运的一个奋斗目标,自己去不了也得想方设法让子女去,希望在城里拥有一套自己的商品住房,这有点“农村包围城市”的架势。几十年过去,许多农村家庭实现了这一理想,过上了向往已久的城市生活。城市的便利和舒适促使大部分人不愿离开,不愿跑去偏远的乡村就业、生活。社会在发展,时代在更替,近几年的乡村建设搞得轰轰烈烈,城里人开始蠢蠢欲动,出现了返乡潮,社会发展的大转折是我们未曾预测到的。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曾先后发布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的通知,希望通过旅游搞活地方经济,使经济稳步增长。尤其强调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建设。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乡村建设和以往大有不同,企业、机构和个体再一次把注意力从城市转向乡村,工作重心也由城市逐步转向乡村建设和改造,艺术工作者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和开拓者。

系列的变化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上山下乡”运动。以前人们的愿景是希望广大城市知识青年通过深入农村和边远地区得到锻炼,同时消除大家对社会、阶层、分工之间的误解,使社会健康、平衡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上山下乡”运动在艺术院校也时有发生,有别于过去,师生共同下乡体察生活,探寻乡根,发掘民间技艺,积累创作、设计素材,这也是教学中常要做的功课。“上山下乡”运动在民间也从未间断过,逐步演变成时髦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几个典型案例可供大家探讨思考。

1 典型案例1:安徽碧山村“碧山计划”

策展人欧宁和左靖于2010年发起“碧山计划”,希望通过知识分子的力量激活乡村,试图摸索出一条农村复兴之路,村民可以自主管理、治理、发展乡村。哈佛大学博士周韵曾一连数天在网络上发文质疑该计划的意义。她认为“碧山计划”带有精英主义色彩,和真正的村民有区隔,不是乡建。计划实施后,碧山村的确发生了不同凡响的变化。碧山书局和猪栏酒吧成为打卡圣地,碧山丰年祭、黔县百工等系列活动推出,相关杂志、书籍出版,媒体和民间机构纷纷关注。欧宁也曾作为现代乡村建设的典型被报道。“碧山计划”作为一个事件,把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议题推向公众。

2 典型案例2:屏南龙潭村文创项目

福建省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因城市化发展浪潮致使遭遇“外出大潮”,原本1000多人的村子只剩下不到200人。屏南地区推动的“党委政府为抓手,艺术家和农民参与,古村和互联网为平台”的文化创意发展新模式,使古村落起死回生。文创产业的正确引导和培育也吸引了众多创意人才和企业聚集,古村落开始发展,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并成为文学、艺术、动漫、影视的触发地与交流地。

3 典型案例3:余杭融设计图书馆

全国第一家专注于研究和传承国内传统材料的“融设计图书馆”于2018年落户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该馆不仅提高了青山村的知名度,而且以其文创优势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青山村正积极打造全国首个生态设计文化村落,聘请设计师志愿者作为美学顾问,为全镇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庭院打造提供设计理念和艺术咨询,签订一对一设计师导师帮扶协议,期待传统与创新能碰撞出惊喜的火花。

4 典型案例4:福建延平乡村艺术季

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和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共同发起下,延平开启了乡村振兴之路。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至今已经顺利举办了两届,分别以“艺术唤醒乡村”和“艺术激活乡村”为主题,希望发掘乡村文化宝藏,唤醒乡民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多位艺术家和多所艺术院校的师生参与驻地创作,并带动村民共同参与。期间,多种形式的文、娱、教活动有序开展。延平借此将它优质的风土人情向全世界传播。九龙村也因此开始复苏,村民由100多人在短短1年内恢复到400多人,也被当地政府评为了艺术乡村建设示范村。周边的古村落在九龙村的带动下纷纷展开保护和建设,标志性的大礼堂被修缮用作宣传乡村文化,同时也是文娱活动的聚集地,为单调乏味的乡村生活增添了几分热度和浓情。

5 典型案例5:北京怀柔区大水峪壁画项目

2016年,中央美院的30多名壁画系师生共同完成了大水峪乡村壁画创作项目。25面壁画墙形成了纵贯南北的景观带,让古老的村庄旧貌换新颜,成为艺术味十足的壁画村。艺术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为古村落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古老的村落旅游经济得到了提升,实现了艺术与乡村文明的碰撞。

6 国外的典型案例

三年一度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对普通大众来说变得不再陌生,它已成为近年来艺术青年“上山下乡”热潮的标志性事件,我国的艺术进入乡村,诸多项目也有借鉴的意味。“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也经过多年的探索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从越后妻有到犬岛,再到百岛,一个个艺术项目的发起,不乏策划艺术家的思考——如何用艺术带动乡村发展。艺术家柳幸典提出“再生”的理念并贯穿犬岛计划。

7 对艺术“上山下乡”的反思

通过艺术的介入,人们深信日益衰败的乡村会像越后妻有那样发生改变,仿佛艺术拥有了点石成金的魔力,人们期待艺术家能成为新一代的乡村拓荒者。从这些鲜活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我国乡村近10年的变化。在这些项目、行为、举措、成果的大力宣传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地、认真地去审视与思考。为了今后乡村的发展、乡村艺术的发展仔细思考。艺术介入乡村建设,除了改变了乡村面貌外,还给乡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契机,给乡民带来了对村庄的信心和期望。同时,它也给乡村带来了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使乡村染上了城市的色彩。我们需要警惕乡村被城市同化,失去它固有的独特性。乡村要如何发展?乡村是否需要那么多的艺术作品?艺术如何生态性地介入?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地性”不容忽视,宝贵的鄉村资源不容践踏和滥用。

藝术家艾德里安认为,评判公共艺术的最重要标准在于“外来者与本地人建立了怎样的联系”。艺术家以怎样的姿态进入农村?进入的只是一个空间概念还是社会概念?与当地社区发生了怎样的联结?进入后如何“活化”?观者又带着怎样的期待进入农村?

周韵和欧宁的分歧点在于城市精英主义对乡村的认识、建设,与村民追求乡村城市化发展的不匹配问题。乡村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发展探索性思考和实验。“谁是村庄的主人,谁能决定村庄的命运”,这是“碧山计划”在经历过曲折实施过程后带给大家的思考,这也是对乡建伦理的思考警惕。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如何把城市精英主义理想、情怀和现实的乡村现状、发展实现有益的结合,是永久需要不断探讨的命题。我们不能忽视农村体制的复杂性以及农民的需求,要以经济收益为先。

精英、知识分子的高档后花园还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一切要回到乡村建设的初衷。我国的乡村是否需要像城市一样拥有酒吧和咖啡店、图书馆?城市精英希望在乡村看到满天星的愿望和乡村的照明建设是否存在冲突?如果有冲突,是否可以和村民、有关乡村建设规划部门共同探讨出一套可行性方案?乡村之所以还有魅力,还会有人去,必有其特点,特点该如何保存。发展需要开拓者、建设者充分发挥智慧。中国的乡村以惊人的速度逐年减少,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源自意识和认识。城市化对乡村的入侵致使农民渴望现代化生活,乡村传统文化在不经意间悄然消沉,直至消失,这是多么悲凉的事。这就是古村落逐渐落败的事实,大多数农民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乡村建设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简单事,除了需要各方志士出谋划策外,更需要国家政策的适当扶持和干预。工业化的大力发展的盲目性致使城市被污染,美丽乡村也逐渐被影响。

艺术如何“上山下乡”,怎样带来更好的社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基在乡村,还有待我们去努力发掘和保护。艺术振兴乡村的最终目的不是以在乡村放置多少件艺术品为目的,也不是让各个村庄都变成旅游胜地,而是使农民能重新在乡土上安居乐业,增强对乡村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玛丽亚·海默(丹),曹诗弟.在中国做田野调查[M].于忠江,赵晗,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2] 左靖.碧山01东亚的书院[M].金城出版社,2012.

[3] 渠岩.艺术乡建:许村重塑启示录[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上山下乡乡村建设生态保护
上山下乡
游蓟县梨木台
——纪念上山下乡48周年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浅析中国新旧城乡建筑景观的建设与继承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发起及坚持上山下乡运动的动因究竟是什么?
上山下乡 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