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2019-01-19 06:08封淼令陈海珍李丽娟
职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队伍建设高职

封淼令 陈海珍 李丽娟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湾区内高职院校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机遇,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可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工作水平。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好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大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建立完善校外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体系,严把校外兼职教师的师德建设关,创新校外兼职教师激励机制,使校外兼职教师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有效地为高职院校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高职 校外兼职教师 队伍建设

一、大湾区建设为高职院校再发展创造新机遇

1.促进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目标重新定位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群,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年末总人口约7000多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以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作为发展战略的高职院校,根据地方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谋劃学校发展战略,制订发展规划,包括专业、师资队伍规划、人才培养规划等。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提高站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大湾区”中,寻找新起点,瞄准新目标,重构新坐标,结合自身特点找出自己的战略发展新位置,形成错位竞争、优势发展的战略格局,在激烈的竞争中扬帆起航。

2.搭起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新平台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职院校发展,关键要靠人才,高职院校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资源的竞争。高职院校相互之间依靠“挖墙脚”方式从其他优质高职院校招才引智已经不可取。“大湾区”建设整体布局,各市之间协调发展、错位竞争,产业之间相互支撑、统一发力,将会使“大湾区”的活力更强,发展更快,效率更高。各种要素资源将随着“大湾区”的建设推进而进一步地优化整合;特别是人才资源将进一步跨境、跨市、跨界流动。“大湾区”建设为高职院校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搭起了新平台,创造了新机遇,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高职院校可以从“大湾区”内的各行各业聘任到更加优秀的校外兼职教师。

二、校外兼职教师助力高职院校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从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出发,结合专业特点,从企业聘用一线管理、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大湾区”内的高职教育与企业的契合度更高,高职院校聘请的校外兼职教师更多。

1.校外兼职教师弥补教师数量上的不足

根据官方网站介绍,2019年,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832人,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1769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9600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8300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7300人。“大湾区”内的高职院校发展情况良好,成长较快,大多数是广东省内一流高职院校,有的是国家示范校(或骨干校)。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扩张,高职院校结合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积极聘任校外兼职教师。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统计,佛山职业技术学院2015—2016学年聘用校外兼职教师207人,占教师总数34.66%;2016—2017学年聘用校外兼职教师225人,占教师总数35.47%;2017—2018学年聘用校外兼职教师246人,占教师总数39.38%。整体上看,“大湾区”内其他高职院校所聘任的校外兼职教师数量也比较多,在此不一一举例。

2.校外兼职教师促进高职师资队伍优化

高职院校校内专任教师大部分来自高校的应、往届硕士、博士毕业生,部分来自兄弟院校,小部分来自企业。这些从高校引进的教师,其专业理论功底比较深厚,但是由于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实践工作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在项目教学上不能较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授课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高职院校为了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放宽政策,降低学历、职称要求,积极主动地从企业引进人才。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经统计,2016年、2017年、2018年引进校内专任教师分别有64人、74人、33人,其中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分别为27人、38人、11人,所占比例分别达到42.19%、51.35%、33.33%;近三年来从企业引进教师比例比较大,也体现了学校对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人才的重视。校外兼职教师在不改变其原有工作身份的情况下,成为高职院校的师资资源,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丰富高职院校人才结构。

3.校外兼职教师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高

校外兼职教师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甚至是某一工程、生产或者管理领域里的行家里手。作为企业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他们有着许多管理案例及技术项目,在保证商业秘密的前提下,运用到高职教育的教学课堂中,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一改以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虚拟化、模拟式的教学传统,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根据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课堂的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对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讲授的实践课程比较校内专任教师讲授的实践课程,其受欢迎程度提高了43%,可见校外兼职教师讲授实践课的教学质量更好。

4.校外兼职教师为技术服务开辟新通道

目前,高职院校多以开放的姿态、合作的思维、互利的目标开展校企合作,特别重视与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校企合作将促进人才资源要素在高校、企业之间的有效流动。学校通过聘任合作企业的优秀人才担任校外兼职教师,进一步架起校企沟通桥梁,增强校企的联系纽带,增加校企的互信程度,使校企合作关系更加密切、合作内容更为广泛。高职院校借助校外兼职教师的力量和作用,不仅引导校内专任教师参与到行业、企业标准制订、产品研发、生产技术改造等,还可以改善技术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的市场环境,促进高职院校科技成果在企业中转换。

三、合理做好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西汉礼学家戴圣在《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从本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等工作需要出发,从战略上考虑,全面、系统地做好校外兼职教师规划。

1.校外兼职教师的地域来源规划

以往,高职院校聘用校外兼职教师多基于其专业定位、市区内人力资源、政府政策等因素来考虑,从本市企业中选聘校外兼职教师。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区域边界自然扩大,高职院校可以更多地考虑本市以外的人才资源,甚至是香港、澳门的人才资源,通过校外兼职教师的地域性结构优化配置来提高校外兼职教师质量。

2.校外兼职教师的专业背景规划

“大湾区”建设将促进湾区内各市优势产业重新布局。随着各市产业优势发展态势形成,必然会引起专业人才的产业性优化流动。高职院校可以抓住专业人才流动的契机,充分利用“大湾区”平台,聘请具有各种专业背景的校外兼职教师。因此,学校应结合专业发展需要,及时做好校外兼职教师的专业背景规划。

3.校外兼职教师的学历结构规划

“大湾区”内人才聚集。高职院校不能好高骛远、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地追求校外兼职教师的高学历,应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需要,科学谋划,聘请一定数量的博士、硕士等人才作为校外兼职教师,使校外兼职教师形成一个合理的学历结构,构成一支合理的人才梯队。

4.校外兼职教师的工作背景规划

个人的工作背景不仅代表著经历,更是其工作经验、能力的体现,蕴藏着其所拥有的其他社会资源。一名来自跨国公司的工程师与小型企业的工程师相比,高低显而易见。高职院校不仅要面向大、中、小型企业做好校外兼职教师聘任规划,还要在外资、国有、集体、民营企业中做好平衡与取舍。

5.校外兼职教师的人员数量规划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应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校外兼职教师为辅。据调查测算,校外兼职教师太多并不利于工作,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比例为7∶3较合理,若以专业为单位,校外兼职教师人数5—7人为宜。合理规划校外兼职教师的人员数量,更有助于专业和课程建设,有利于专业教学。

6.校外兼职教师的培训开发规划

培训开发校外兼职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做好校外兼职教师授课技能培训、数字化教学技术培训等计划;二是要组织公开课教学比赛,开展教学质量测评;三是要做好开发规划,如校外兼职教师进修规划,校外兼职教师名师建设规划等。

四、加大校外兼职教师建设经费投入力度

高职院校对校外兼职教师建设经费投入主要有:课酬费、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培训开发费、其他费用(如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研讨会议)等。不同高职院校经费支出水平和经费支出比例的差别较大,整体上看,在课酬费方面的支出较多。“大湾区”内各市财政充裕,对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标准额度较高,学校办学经费充足。学校应建立校外兼职教师专项经费,并将其纳入年度财务预算管理,确保校外兼职教师选拔、使用、培训、开发、师德建设、考核、奖励、薪酬支付等各项工作人正常开展。

五、建立完善校外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对校外兼职教师的管理较为松散。据调查,许多高职院校都把校外兼职教师的管理权限下放到二级学院(或系部),甚至有的下放到专业教研室。在学校制度文件中,虽然建立了校外兼职教师选聘办法,但是缺少工作规范、考核办法、薪酬制度、评优办法、培训制度、辞退制度等,没有形成管理制度体系。

处于“大湾区”改革前沿中的高职院校,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下,理应建立完善的校外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体系,为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六、从严把好校外兼职教师的师德建设关

《三字经》中说:“教之道,德为先”。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有”好教师概念,为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同年,教育部制订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广东省制订了《关于建立健全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并要求广东省内各高校建立健全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可见,师德建设是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1.做好校外兼职教师选聘的资格审查

据调查,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校外兼职教师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即只作登记和备案。校外兼职教师选聘应遵循以下程序:专业教学系(部)推荐—二级学院审核—职能部门审查—申报学校备案。二级学院审核、职能部门审查是把关的重点环节。无论是在审核还是在审查中,都要把拟聘人员的职业道德、公德良俗、遵纪守法情况纳入审核、审查内容,准确判定拟聘用校外兼职教师的操行和品德。

2.开展校外兼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应对校外兼职教师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并为每一名校外兼职教师建立培训学习档案。在学期开学前,聘请德育教育专家对校外兼职教师开展集中培训;或者由学校开发网络教育平台,通过手机App,引导校外兼职教师参加网上的学习教育。通过学习教育,提高校外兼职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提升职业道德素养,自觉形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风尚。

3.建立校外兼职教师的师德评价体系

学校应从三个维度对校外兼职教师开展师德考核评价,并为每一名校外兼职教师建立师德档案。一是对其课堂中的师德表现开展考核评价,主要是从教学督导中获得评价数据。二是对其生活中的表现开展考核评价,主要是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其遵纪守法情况。三是对其工作中的品德开展考核评价,主要是从其工作单位人事部门了解工作表现情况。学校要落实好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对师德考核评价不合格的要及时做好清退工作。

七、重构和创新校外兼职教师的激励机制

据调查,校外兼职教师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融入度普遍不高,有的校外兼职教师单纯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而受聘。他们到学校兼职授课每学期一轮换,稳定性差,更像是“流水的兵”。他们在心理上缺少获得感,精神上缺少归属感,思想上缺少荣誉感。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建设好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必把“以人为本”一以贯之。高职院校要从“市场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战略—办学专业调整—专业课程优化—完善师资配备”流程出发,利用“大湾区”建设新机遇,抓准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点,重构和创新校外兼职教师的激励机制,激发校外兼职教师活力,促使校外兼职教师积极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是构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领军人才遴选新模式,为校外兼职教师搭建工作大舞台;二是创新校外兼职教师考核奖励、薪酬制度、评先评优等制度,充分体现校外兼职教师工作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三是以高职院校职称工作改革为契机,畅通校外兼职教师职称晋升新渠道。

适应“大湾区”建设改革与发展要求,遵循高职院校教育内在规律,根据办学需要,科学合理地做好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提升校外兼职教师素质,发挥好校外兼职教师作用,是“大湾区”中各高职院校在新环境、新形势下的战略性新选择。

参考文献:

[1]武文雯,韩宗秀.我国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4(03).

[2]黄祐.关于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3]吴兴伟.关于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理论界,2004(01).

[4]曹菱红,张正君,熊伟,李萍.关于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实践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05).

(作者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队伍建设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