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新时代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9-01-19 06:08王荣圣胡怀勇闵丹丹
职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王荣圣 胡怀勇 闵丹丹

摘 要: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做出了部署。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深化校企合作,是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对技工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更是办好新时代技工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高质量发展

一、校企合作是新时代技工教育履行职责使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做出了战略部署,开启了新时代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的新征程。

1.校企合作是新时代技工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和使命

技工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且广泛的就业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工匠素质的各类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是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企业转型、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技工教育紧跟行业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工人为宗旨,与经济发展具有天然的联系;最直接的路径就是校企合作,这是技工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技工教育服务企业发展、服务产业升级、服务经济社会的有效路径。当前,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技工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代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要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技能强国目标提供有力技能支撑。

2.校企合作是新时代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的基本办学制度。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技工院校可以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工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做到培养目标的精准化。特别是新旧动能转换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制造2025”又从多个维度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精准化要求。要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精准定位,就需要技工院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好各自优势,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养要求和技能指标全方位地融入人才培养之中,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岗位要求的对接,才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解决技工院校办学经费不足、“一体化”师资不足、实训设备落后、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技工院校充分利用企业设备资源、知识技术和企业文化,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提升“一体化”教师能力水平,促进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

3.校企合作是新时代技工教育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的现实要求

劳动模范是劳动者的楷模,工匠精神是劳动者的品质。劳模精神是广大劳动者在长期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力量,主要涵盖了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勇于攀登、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负责精神;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忘我工作、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等。工匠精神则是一种职业态度,更是一种精神理念,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业、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是正确的价值导向。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高度契合的,是高技能人才的“精神之钙”。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价值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集中体现。技工教育自诞生之时起,就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为目标,始终秉持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注重以师带徒,注重企业实践,注重技术技能的磨炼与钻研,是培育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弘扬工匠精神作为技工院校重点教学内容,贯穿技工教育全过程。”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也是支撑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与技工院校办学目标是一致的、相通的,是技工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现实要求。

二、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技工教育与经济结合最紧密,必须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同步优先转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笔者学院作为国家重点技工院校,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引领作用,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学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主动走出去,加强沟通联系,积极拓宽合作渠道,探索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方式,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1.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路径

坚持企业效益与学校利益并重、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并举的方针,密切关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企业用工的变化趋势,积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摸清企业岗位设置、用工需要、培训能力以及开展校企合作的意见和建议,摸清学生及家长对于促进就业的方向、意愿和要求,综合企业、学院、学生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统筹分析,科学提炼,寻求共识,寻找合作项目,商谈合作模式、探讨合作内容,建立合作网络,达成校企合作意向;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三个拓宽”“四个转变”,即由单个合作对象向多家合作单位拓宽、由简单推荐就业向订单培养拓宽、由单纯安排实习向建立利益共同体拓宽,推动校企合作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浅层次向深层次转变、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转变、短暂型合作向长远型合作转变。笔者学院加快校企一体化办学进程,与多家企业开展学徒制合作,承办第45届世赛焊接项目山东省选拔赛、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山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有效拓宽了校企合作路子。

2.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坚持着眼经济发展大局,按照平等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八个共同”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办学特色,在提升合作层次、扩展合作内容、丰富合作内涵等方面下工夫。笔者学院充分发挥专业和师资优势,联合企业举办多个定向班。企业为学生预留就业岗位,设立了奖学金,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研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学生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适应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与海信集团合作建立了生产型“产教融合教育实践基地”,与众泰汽车、鲁南制药等50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人才的双向流动,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提升专业技能,并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资源优势,聘任了30多名企业高层次人才、高级技师为学院客座教授、特聘首席技师,实地指导技能教学,有力地提高了专业教学水平。

3.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机制是多元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没有统一标准和固定的模式。围绕合作利益共同点,不断创新思路举措,创新合作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做到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政策,不损害学校的利益,不损害学生的利益,有利于學校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校企合作都应积极开展。笔者学院坚持从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将最优质的资源拿出来参与合作,努力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合作效益的最大化。创新思路举措,学院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共建“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训中心”,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与科技研发,面向社会承担了一体化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积极推广“校企融合”,探索“项目引领”,与南通大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校内产品装配生产线,在校内进行产品生产加工,满足了学生的生产型实训需求,实现校企双方在办学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互利共赢。创新服务方式,扩大系部自主权,积极开展齿轮箱毛坯、铺板机锁紧块、LED灯等产品代加工,即为学生提供了训练机会,又解决了实训实习耗材不足的问题,积极推动由被动服务于企业变主动服务于企业,由单方受益变双方受益,由消耗型实习变出产品成果型实习。创新合作模式,发挥电气自动化专业师资技术优势,与中瑞电子联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站,开展产学研合作,学院派出专业教师,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改进工艺流程,参与完成自动化设备制造与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工作,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教师技能水平和教研能力,真正实现校企双方情感与效益的融合。

三、小结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合作,校企合作效果逐步显现,解决了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不对口、实训耗材不足、师资队伍紧张等问题。特别是这两年通过参加各类省市及全国性技能大赛,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笔者学院学生代表山东省参加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2017中德“山东-巴伐利亚”产业工人焊接技能大赛,获得1银1铜的好成绩。在人社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中国大能手全国总决赛中,分获电气装置、3D打印项目全国第三、第七名。2018年,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学院焊接专业学生分别以全国第八名和第十名的优异成绩首次入选国家集训队。笔者学院被确定为山东省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获得100万专项资金支持。在第45届世赛机械行业全国选拔赛中,获得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在全国第八届“盼盼食品杯”职业技术院校创意西点大赛中,获得1金1银的成绩。今年,在第九届全国职业技术院校在校生创意西点大赛中,学院获得金奖两项。在第十四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竞赛中,学院获得七金三银六铜的优异成绩,荣获焊工青工组团体第一名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结果。校企合作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学院建设一流技工院校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临沂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