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质量分析

2019-01-19 06:08黄平平
职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操作理论

黄平平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分组——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学生教学考核成绩分数的分析,得出结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工作中,采取循证护理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操作、科研合作能力,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教学 外科护理教学 理论 操作 科研合作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临床医学也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取得最好的疗效,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循证护理这一新的护理方式出现了。循证护理属于循证医学的范畴,也常被称作实证或者求证护理方式。通过整合医师的治疗技能、患者的治疗需求以及各类相关医疗资料三个方面的内容,制定最优的治疗护理方案,旨在帮助患者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督促医师实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技能。求证护理相较于一般的护理方法具有更好的针对性,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资料,将患者的需求和医师的专业技能有机地结合。笔者学院为了进一步研究循证护理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外科护理教学作为实验对象,效果较为理想,详述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8年2月—2018年11月在本院外科参加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共计58例,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中男2例,女27例,年龄在17岁—21岁,平均年龄为(19.11±0.53)岁;观察组男1例,女28例,年龄在17岁—21岁,平均年龄为(19.23±0.41)岁。组间常规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护士长带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教学团队,为了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整体性,故对学生实施集体教学而非一对一教学。护士长首先为学员详细地介绍整个学习的流程,同时讲解常见外科疾病的相关知识、护理阶段的注意事项以及循证护理在临床中发挥的作用,在讲解过程中,护士长可适当加入过往在外科护理中的典型案例来进行深层次的阐述。在护士长的理论讲解环节过后,教学团队派出有着丰富外科护理经验的教师为学员进行当场操作演示。给予对照组学员传统的教学方法,每名教师负责一个3人团队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大纲,注重严谨的理论教学,同时加入实践操作的演示帮助学员加深理解与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安排合理次数的答疑时间,组织学员进行积极讨论,及时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在传统护理教学法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学员循证护理教学法,具体流程如下。

(1)循证问题,将实践和理论问题分别列举出来,进行重点的分析和学习。

(2)循证支持,将列举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现有医学资料中寻找相关的佐证。

(3)循证观察,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观察并实践。

(4)循证应用,在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和循证观察的基础上,对相关护理行为进行分析。循证应用过程一共持续四周。第一周: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教师将小组学员进行分组,引导学员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学习,根据相关的临床案例从列举出来的问题中提取出最困难的问题。教师带领学员将挑选出来的重要问题逐个分析,总结出护理重点。第二周:通过从相关文献和医学资料中寻找佐证,对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学员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前往图书馆以及相关专业网站中进行资料的查询。第三周:学员在教师的协助下整理总结在第二周查询到的相关资料,并进行集体的讨论,结合笔者学院外科患者的实际情况检验资料是否有效和实用,剔除不需要的信息,著重标记重要的信息。第四周:进行实际的操作应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总结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在实践过程中,学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理论操作步骤进行细节调整,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在教师的帮助下共同得出解决方案。

3.观察指标

在完成实习工作后,使用笔者学院自制的护理能力量化评价表,针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与科研合作能力进行评分。包括3大条目,每条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学生在该方面的能力越强。

4.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中的两组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发生率(%)、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x2、t检验,当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考核状况为:理论知识(90.32± 3.87)分;操作能力(89.65±4.65)分;科研合作能力(75.43±3.98)分。

对照组患者的考核状况为:理论知识(78.21± 4.43)分;操作能力(73.54±4.43)分;科研合作能力(56.87±4.43)分。

研究显示在教学之后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以及科研合作能力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1.086、13.508、16.783,P<0.05)。

三、讨论

1.对常规外科教学方法的不足进行分析

常规的外科教学方法较为死板,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并未有所创新和改善,再加上教学思想采取的是老式的灌输式理念,枯燥乏味,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低下。同时,提供优质外科护理的基础是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而常规的外科教学方法针对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有限。因此接受常规教学方法的学员多半处于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技能匮乏的窘境。

2.护理教育在新时代需要达到的要求

(1)改变以往灌输式死板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自我学习能力,古话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业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极高的更新率,任何一个时段所学的知识都不足以满足很长时间的需求,学员接受培训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让学员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吸收,才能实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最近进行的一次调查研究中发现,多数的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这一模式的了解十分有限,甚至有的护理人员对于新模式的了解几乎为零,接受调查的人员里不光有在职的护理人员,还包括有实习生和正在进行护理技能学习的护理学生。循证护理方法尚未得到大规模的普及,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下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在多数情况下仅能遵照医师的医嘱进行机械化的操作,缺乏独立判断病情的能力。目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学对护理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遵照医嘱实施操作,还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判断病情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循证护理教学方法采取的是引导式教学模式,引导学员在相关文献和资料中查找有用的知识,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循证护理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分别为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学员在接受这一套系统的培训后,大大提升了自我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在笔者学院进行的试验中,循证护理教学方法较常规教学方法有着更好的效果,学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上都更加理想。因此,循证护理教学方法更符合当前临床医学的发展和需要,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应用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朱丽红.循证护理在心脏外科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3).

[2]涂凤真.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63).

[3]李鹏,李镇麟,易淑明等.基于PDCA循环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18(04).

[4]马睿.探讨循证护理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31).

[5]刘莎莎.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循证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02).

[6]郭娅妮,邱圣红,魏球娣等.循证护理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04).

[7]米燕,白进霞.循证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02).

[8]代春英,陈莉.循证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31).

(作者单位:天门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操作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儿童数学学业求助的有效方式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变电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
美军两栖作战理论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