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蜀之城”吴家将抗金历史文化遗迹及其开发保护

2019-01-21 08:41温虎林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吴家仙人文化

温虎林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与传媒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陇南位于甘肃最南端,地处嘉陵江上游,与四川广元、陕西汉中毗邻。陇南处于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藏羌文化的交融地带,宋人杨粹中感叹道:“山犹连蜀道,人却作秦音。”陆游也诗中写道:“城郭近秦风,村墟蜀语参。”无不概括了陇南陇蜀兼容的民风民俗及其语言文化特点。陇南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发生过重要的军事战争,交通枢纽作用极为重要,境内依嘉陵江、西汉水、青泥河、白龙江水道分别形成了几条重要的陇蜀通道,使其成为“陇蜀咽喉”、“远通吴楚”的战略要的。因此,陇南又称誉为“陇蜀之城”。“陇蜀之城”是历史上连接关中与成都的枢纽,刘邦、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秀“得陇望蜀”,诸葛亮“六出祁山”等著名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尤其宋金对峙时期,吴玠、吴璘、吴挺等吴家将为捍卫南宋王朝,在此保蜀八十余年,其中和尚原、饶风岭、仙人关等大战彪炳史册,陇南大地处处有吴家将抗金时期的历史文化遗迹。

一、陇南境内吴玠、吴璘、吴挺等吴家将历史文化遗迹

第一,礼县境内有白龙山十二连城、祁山地网等吴家将历史文化遗迹。李并成教授考证:“在南宋绍兴11年宣抚司吴璘收复秦州后,为确保西和州,抵御金兵南下侵蜀,依白龙山地形筑起十二连环城堡。自白关堡山脚起至礼县宽川乡廖家寨村,城堡沿山面建,各城间有一定距离,长30余华里。现存遗址三、四城属秦州区,二城属礼县界,城垣高1~3米。”[1]该十二连城处于秦陇入巴蜀的咽喉要道,首城为隍城,周边就是天水关、木门道、大堡子山以及铁堂峡与皂角堡。从今礼县宽川至西和晒金再到成县黄渚关,是秦陇入蜀最为便捷的通道,直抵徽县虞关与康县望子关、七防关等关隘。《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载:“首筑皂角等堡,多掘地网,祁山之战赖焉。”吴璘在礼县祁山所掘地网,是陷金人骑兵的重要军事设施,可挫其锋,陷其马,是平地设伏的有效措施。《礼县志》记载:“绍兴九年(1139),安抚使吴璘在白环堡设防,创建地网,其制法于平田间纵横凿渠,每阔八尺,深丈余连绵不绝,如若网然,原设360条,后增至554条。金兵重攻天水时(今小天水)时,战马被陷进,有力地阻止了金兵的进犯。”[2]又《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载:“隆兴二年冬十月,敌人犯天水,侵岷州,王病未愈,径趋成州,分麾下击之,敌小却列营茅城谷,王力疾亲提兵至祁山,敌闻之退师三十里。”据此记载可知,金人从天水至茅城谷列营,吴璘军队从成州经西和行军至祁山与金人对峙。《礼县志》记载:“礼县白环堡连接徽成,是通往四川的道路之一,金人不断调兵遣将,想从此打开突破口,南宋也派兵设防抵抗。南宋建炎四年二月,秦凤守将关师古聚兵大滩以固守蜀口。同年十一月,秦凤副总管吴玠在川口(西和县长道地)破金兵。绍兴二年(1132),又屯兵河池(徽县),进行战斗。隆兴二年(1164),金人侵犯岷州,宣抚使吴璘提兵至祁山,金兵闻风退去。”[2]545-546《吴武安公功绩记》记载:“袭大潭县掩骨谷镇,敌慕洧拔寨去,师古由杀马谷攻焦山,务焚田家村园子谷,深入敌境,至石要岭忽遇金敌大兵,一战败绩,”所涉地名在今礼县境内,宋大潭县址即今礼县太塘乡,今存有记张威抗金事迹的《鼎旬堂记》、南宋当地征税事宜的《大潭长道两县二八分科后碑》以及建庙事宜的《大潭黄觉寺题留》等碑文,是研究南宋地方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

第二,西和是宋代入蜀的重要战略通道,正如宋嘉定十七年尚震午《西和州筑城记》载:“关表西州,襟带秦陇,实全蜀之保障,而西和最为要冲。”[3]又“筑斯城将以固吾州也,固吾州,将以固吾蜀也,斯城恃险以固也。”充分肯定西和在固蜀战略上的重要性。绍兴十九年九月初一日米居一《靖共堂碑记》载:“西和乔治白石镇……为忠烈,公用武之地,故庙食于此。而忠烈公之弟、今都统制利州西路安抚使吴公之像绘于廊庑之下,尘昏雨剥,殆不堪视。一日,百姓王玘、杜寿等周览蹙额,相与鸠工,别建一室,绘公之像,请郡文学米居一作记。”[3]660明确西和州建有祠庙祭祀吴玠与吴璘,此时吴璘尚健在,绘像祭拜,足见吴玠、吴璘保护一方平安做出的贡献。米居一《靖共堂碑记》更是在《宋忠烈吴公祠记》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合记吴玠吴璘兄弟二人事迹。乾隆版《西和县志》载:“吴玠复五路改属洮岷,又徙治白石镇,据南山连城十二相连,极严峻。”[4]528此十二连城的创造性在于城城相连,居高临下,具有极强的军事防御功能。1980年西和县人民政府公布“十二连城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十二连城相对的观山有吴营墩,为吴玠抗金所筑。绍兴年间,宋金议和,吴璘又在沿边的西和州威远(今西和县城附近)、旧州(今宕昌理川)、岷州胜闾(今岷县闾井)等地设置博买铺,与金人控制的秦陇地区通商贸易,主要是购买战马。西和州设置博买铺的三地连接成吴璘所首开茶马通道,这里是宋金对峙时期的防御地带,更是一条成州通向熙和路(临洮)的直接商贸通道,更是一条重要的茶马古道。

第三,成县吴王城或保蜀城遗址尚在,即今上城。黄泳《成县新志》载:“南宋时吴氏昆弟驻节上城,著保蜀功,称雄镇焉,后圮为坡陀。”[5]又“乾道三年,璘之子挺袭职仍驻节成州,保障全蜀。”[5]99明代诗人刘璜《观吴公玠璘保蜀城》一诗所感叹的“节钺曾标保蜀功,故城荒垒草濛濛。英雄万古勋犹烈,兴废今朝事已终。落叶乱流秋雨后,断碑常卧夕阳中。阿孙不识经常节,忍使孤忠扫地空。”[3]1069清初成县令吴山涛《吴公保蜀故址》诗曰:“寨势凌云起,吴王有故宫。蜀关曾设险,宋垒不为空。屃赑铭高伐,麒麟卧晚风。嘉陵江上水,百折必流东。”[5]479无不面对当年断碑空垒以及残破故城,吴家将抗金事迹让后人感怀不已。吴挺墓在成县城北二里的石碑村,墓园今尚存三莲花石棱柱与《世功保蜀忠德之碑》,此碑是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为太尉、定江军节度使、卫国公吴挺所建的神道碑。《成县新志》记载:“挺没,其子都指挥使曦嗣,泣奏于殿。宁宗亲御翰墨,以世功保蜀忠德铭其碑,比诸麟阁云台之望,又诏史臣高文虎记其事。”[5]437碑身高五米,两面刻字,共8416字,属全国刻字最多的石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园形制依稀可辨。成县陈院镇石马坝庆国夫人墓,《世功保蜀忠德之碑》有载:“刘氏庆国夫人,公,信武顺王第五子,庆国夫人所生也,王守武阶日,生于守舍。”又“十二年春,丁庆国夫人忧,公委节去位,护葬同谷。”现仅存石羊石虎且移至梁楼村,墓园荒芜。据《成县志》记载:“黑谷关,治北三十里,宋绍兴间程俊置。”[6]程俊为吴璘部将,官统制,曾知成州。今徽县存有记述程俊行孝事迹的碑文《敕付程俊札子碑》,[3]1182是研究宋将军程俊家国情怀的重要文献。

第四,徽县仙人关大捷是吴玠、吴璘兄弟共同指挥作战并取得胜利的经典战例。明·郭从道《徽郡志》记载:“宋忠烈吴公生祠、宋宣抚安公生祠,俱在仙人关,有碑文。”据此,仙人关有吴玠祠,有宣抚使胡世将撰写的《宋忠烈吴公祠记》,“六月已巳(农历6月21日)以疾薨於仙人关治所,享年四十有七。”吴玠因病死于仙人关,其神道碑记载仙人关还有吴玠庙,庙号为“忠烈”,存有中书舍人王纶《吴武安公神道碑》记其事,该碑应在仙人关“忠烈”庙,被毁,而碑文尚存。该碑首尾不同于《宋故开府吴公墓志铭》,中间记吴玠事迹则完全相同。今天能见到的碑刻是存于吴玠墓的《宋故开府吴玠墓志铭》,应为四川安抚制置使胡世将所记,赵逵夫主编《陇南金石校录》著为佚名。以及存于徽县虞关龙山行政村《吴玠龙山故战场残碑》,史料中记载的仙人关近旁“杀金坪”“吴王城”“青野原”等地名,多出现在吴家将抗金事迹中。

吴玠墓全国现有三处,即陇南徽县吴玠墓、平凉庄浪吴玠墓与常州宣庄吴玠墓。据胡世将《宋故开府吴公墓志铭》记载,徽县吴玠墓应是吴玠葬身之地,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常州宣庄吴氏宗谱上有大明洪武岁次壬子青田刘基伯温写的《吴氏实录谱序》载:“宋高宗九年四月诰封恭人田氏生子拱扶柩归葬延陵,谥武安”。此记载有误,吴玠逝于宋高宗绍兴九年而非宋高宗九年,是六月二十一日,四月何以扶柩,况且此时的吴拱尚与常州宣庄没有关系,至于吴拱任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充湖北京西制置使、京西北路招讨使时是否迁葬父亲之灵,值得祥考。2Ol7年l2月2日,江苏常州武进区遥观镇宣庄村吴氏族人,举行始祖吴玠公墓碑揭碑仪式,立有“宋涪王吴玠之墓碑”。平凉庄浪吴玠墓应是吴玠祖墓,《宋故开府吴公墓志铭》表述清楚,吴玠逝于六月,难以远葬,故就近安葬于徽县。其后吴璘、吴挺均就近就地安葬,主要原因在于表明与阵地同在的衷心,更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二、吴玠、吴璘与仙人关大捷

《宋史·吴玠传》载:“四年二月,敌复大入,攻仙人关。先是,璘在和尚原,饷馈不继;玠又谓其地去蜀远,命璘弃之,经营仙人关右杀金平,创筑一垒,移原兵守之。至是,兀术、撒离喝及刘夔率十万骑入侵,自铁山凿崖开道,循岭东下。玠以万人当其冲。璘率轻兵由七方关倍道而至,与金兵转战七昼夜,始得与玠合。敌首攻玠营,玠击走之。又以云梯攻垒壁,杨政以撞竿碎其梯,以长矛刺之。璘拔刀画地,谓诸将曰:‘死则死此,退者斩!’金分军为二,兀术阵于东,韩常阵于西。璘率锐卒介其间,左萦右绕,随机而发。战久,璘军少惫,急屯第二隘。金生兵踵至,人被重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璘以驻队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层积,敌践而登。撒离喝驻马四视曰:‘吾得之矣。’翌日,命攻西北楼,姚仲登楼酣战,楼倾,以帛为绳,挽之复正。金人用火攻楼,以酒缶扑灭之。玠急遣统领田晟以长刀大斧左右击,明炬四山,震鼓动地。明日,大出兵。统领王喜、王武率锐士,分紫、白旗入金营,金阵乱。奋击,射韩常,中左目,金人始宵遁。玠遣统制官张彦劫横山砦,王俊伏河池扼归路,又败之。以郭震战不力,斩之。是役也,金自元帅以下,皆携孥来。刘夔乃豫之腹心。本谓蜀可图,既不得逞,度玠终不可犯,则还据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自是不妄动。”

《名臣碑传琬琰集》收录宣抚司荐士明庭杰的《武安功绩记》以650余字详尽记载此次大战,与本传所记基本一致。其后附有岐下张发《吴武安功绩记序》:“近得明庭杰从政所撰功绩,记文实语详果有未闻知者,询其来由则无能为力,方忠烈用兵,渠在张魏,公幕府亲所闻见,宣抚司参议冯康国元通命记其事,是可信也。”表明该记真实可靠。两处所记宋军参战将领除吴玠、吴璘,还有统制官田晟、统制官杨政、姚仲与马统领、王万年、刘钤辖、浚水王武宣赞、左军统制张彦、统制官王俊、统领王喜、杨钤辖杨从仪等以及因战不力被斩的郭震。当时吴玠“檄召金房镇抚使王彦、熙河路总管关师古来援。时师古已叛,彦亦不至,独绵、威、茂、石泉军安抚使刘锜以所部会之。玠闻师古叛,并其军麾下,厚资给焉,由是玠军益以精强。”仙人关大捷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准确的战争预判与充分的战前准备,赢得战略主动权。王曮《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徳之碑》载:“武安公与王度敌既屡败不得志,必大举以与我力争,乃预设垒,仙人关旁曰杀金平。”用“杀金坪”挫敌锐气,提振吴军士气。凭险设隘,坚守不退,这是吴家将一贯的战术。正如安成伍福《过铁山》所说:“伊昔宋良将,义烈何桓桓。衂贼曾藉此,旧垒榛莽间。善战贵得地,孰谓兵法难。经过感遗迹,拊膺每长叹。”[7]“得地”是吴玠吴璘阻击战取胜的重要法宝,尤其仙人关之战,充分利用两山夹击的地形和连续设垒的战术,致敌于死地。

第二,主帅吴玠吴璘保卫国家的钢铁意志是取得胜利的核心要素。仙人关之战吴璘战前动员令仅有七字,“死则死此,退者斩!”上下一心,身先士卒,以一当百的勇气,以三万人迎十万人,得人心者赢胜利。如和尚原之战前动员:《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徳之碑》载:“武安公与王遽召诸将,励以忠义,歃血而誓,诸将感泣,御敌益力。”“时武安公以弱卒抗坚敌,军政尚严,卒伍逃散,往往有全队诛之者,王则厚抚摩之如家人,亲爱以辅成。武安公之志,故士卒不敢犯武安公之法,而乐王之恩,战无不克。”弟兄二人施之恩威,既有威武又有仁义,军纪严明,经常取得以弱胜强的效果,参战的无数将领仅有郭震因守楼被敌攻破而问斩,其余封赏者达数十人。

第三,灵活机动的战术,预设堡垒与第二防线,以守为攻,进退自如,使用神臂弓与叠阵法有效制敌。《宋史·吴璘传》:“有新立叠阵法: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退,谓之‘叠阵’。”战术上的灵活机动与武器充分发挥效力,是战场杀伤力的有效保障。

南宋初期,吴玠的地位与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张俊大致相当,合称“五大帅”。在南宋确定的“中兴十三处战功”中,和尚原、饶风关以及仙人关杀金平之战的三个重大胜利是由吴玠和兄弟吴璘创造的。明庭杰的《武安功绩记》中岐下张发高度评价吴玠道:“忠烈吴武安公,中兴名将。其抚养士卒,似吴起;其勤俭精力,似陶侃;违令必戮,似孙武子;忧国远计,不倖近功,似赵充国。身殁之日,知与不知,莫不流涕,又似李广与羊祜也。是以能胜所难胜,守所难守,以保全蜀。”著名历史学家、宋史研究泰斗王曾瑜先生认为:“自绍兴元年至四年三月,川陕战场是宋金战争的主要战场,甚至是唯一战场。吴玠军近乎独立地支撑南宋半壁江山,在此期间的抗金战功是独一无二的,其战功和声威最初尚在岳飞之上……。在南宋初的抗金名将中,吴玠的军事成就仅次于岳飞,而在他人之上。”[8]三百多年后陕西布政使李昆登临吴王城写下了《登吴开府玠故城》:“平础烟苍苍,清溪山宛宛。飞蓬隐断碑,斜阳照荒畹。故垒犹可依,遗勋复谁挽。感此重踌躇,邈矣空恳悯。”对景思人,哀婉赞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吴玠的无限崇敬心情。

三、“陇蜀之城”吴家将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策略

“陇蜀之城”旅游文化应突显丰富的陇蜀人文历史元素,宋金对峙的百余年间,“陇蜀之城”是战略对峙的核心区域,尤其吴家将守此区域八十余年,事迹可歌可泣,打造自祁山至西和连接成县以及宕昌,再至徽县和虞关,康县七防关的吴家将历史文化长廊,兼顾三国文化与杜甫入蜀路线,以十天高速为轴线,以各古战场、古遗址、古城址、古墓葬为连缀,形成一条人文内涵丰富的“陇蜀之城”旅游路线。

第一,依托祁山文化品牌资源,建立“祁山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充分挖掘卤城、西城、天水关、木门道、铁笼山、姜维墓等三国地名文化资源,更应挖掘吴玠吴璘时期的祁山文化资源。甘肃省提出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系列主题文化公园项目,在礼县服务区建立“三国文化”主题展馆,该馆建设不应局限“三国文化”,而应包括秦早期文化、乞巧文化、吴玠吴璘抗金等文化元素,该馆也不限于服务区内,而在近旁建立“陇蜀之城”祁山文化产业展示园。与吴玠吴璘相关的祁山地网、川口战场以及十二连城都应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纳入祁山文化园建设之中。

第二,西和县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弘扬伏羲文化、乞巧文化方面成绩斐然。西和县更应最大限度地恢复隍城历史文化,恢复吴玠吴璘祠堂,恢复宋代建立的“靖共堂”“德政堂”“仁爱堂”,有堂有碑,突显地方历史文化厚重与久远。在吴璘墓(略阳吴王坟)被毁,神道碑被砸的情况下,西和以祭祀吴璘为主,与成县祭祀吴挺、徽县祭祀吴玠成鼎立之势,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忠节祠陈寅、贾子坤等人事迹,让隍城成为一座人们瞻仰祭拜吴玠吴璘等的历史文化之城。乾隆版《西和县志》记载:忠义祠祭祀的宋人有吴玠、吴璘、王彦、关师古、强霓、强震、吴挺、李好义、陈寅、贾子坤、李洪义等人,[4]223-224其事迹主要是抵抗金元,保蜀保宋。

第三,成县正在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世功保蜀忠德之碑”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世功保蜀忠德之碑”建有碑亭与围墙,但平常是锁着的,普通游客难以看到碑身。而吴挺墓园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保蜀城、庆国夫人墓都没有保护,保蜀城即今上城,其紫荆山名称亦来自吴家将故里水洛城。庆国夫人墓在今陈院镇石马坝村前台地上,今尚存石虎、石马、石羊五尊。此三处与吴挺相关的文化遗迹应作为整体保护与开发,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不应因保护而不让人参观,既要保护还要作为旅游景点开发,让更多的人去参观宣传。该景区与县东南杜公祠形成辉映之势,提升千年古县的文化内涵。《成县新志》载:“杨政墓在县东四里”。“四”疑为“四十”之误,杨政墓应在栗亭杨母墓近旁。杨政是与吴玠吴璘一起抗金的名将,官至泾原经略安抚使,拜为太尉,今其墓已无踪迹。建议成县与徽县联合以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联合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构建“陇蜀之城”吴家将历史文化大景区。

第四,徽县吴山吴玠陵园应重点保护,扩大陵园规模,每年按古礼制举行祭祀活动,进一步扩大吴家将在城市内涵建设中的影响力。尤其金徽酒业更进一步挖掘吴家将与徽县酒文化,让金徽酒历史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宋史·吴玠传》:“金人用火攻楼,以酒缶扑灭之。”《宋会要辑稿·食货》中记载,吴璘在任利州西路安抚使、判兴州时,曾上奏朝廷说;“欲乞将兴州长举县鱼关酒场依旧令本司抱认。每月除课利合纳净利钱,将余剩息钱补都统司管辖将兵支用。”吴挺时期,这些酒务的经营方式、以及收入的使用大致与吴璘时期相同。仙人关、吴王城、杀金坪、青野原等地均应有标识,甚至在仙人关恢复吴玠祠与庙,摹刻《宋忠烈吴公祠记》《吴武安公玠神道碑》,提升嘉陵江大景区(三滩景区)人文资源的影响力。依据张伯魁《五贤祠记》恢复徽县忠烈祠或五贤祠,保护栗亭曹友闻家族墓和杨政母亲墓等历史文化遗迹。

第五,吴家将因其功绩卓著,留下大量碑铭记其事迹,但学术界对这些碑铭研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目前仅有樊军先生著作《吴挺碑校注》,蒲向明教授《论南宋对陇蜀的文武经略及预想实现——以〈世功保蜀忠德之碑〉(〈吴挺碑〉)铭文为中心》,蒲向明、张旭辉《论吴挺复起经营陇蜀与南宋保蜀战略的政争——以〈世功保蜀忠德之碑〉(〈吴挺碑〉)文献为中心》等文章。《吴武安公玠神道碑》《吴武安公功绩记》《吴武顺公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分别保存于《四库全书》之《三朝北盟汇编》《名臣碑传琬琰集》等文献中,而研究相对滞后,应以此申报社科项目多出研究成果,开展专题学术研讨会,扩大学术影响力。将吴家将等人抗金事迹编成中小学地方文化特色读本,弘扬吴家将等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吴家将作为甘肃省重要的文化资源,省内陇南与平凉、天水等地应加强合作,成立吴家将文化研究会,挖掘吴家将历史文化遗产。庄浪吴氏学会于2016年1月26日成立,旨在继续深入研究吴家军历史文化,弘扬吴氏家族爱国敬业情怀和报国创业精神,于2015年出版了吴家军研究丛书《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吴家军研究文集》,庄浪吴家军研究走在了前列,成果丰硕。省外要与陕西汉中(兴元府)、略阳(兴州)、安康(金州),四川广元(利州)等吴家将驻节之地开展吴家将研究交流,积极与常州、苏州、杭州等地吴玠、吴璘、吴挺后人联络,结合吴氏家谱、族谱,开展学术研究,开展祭祖、拜祖活动,招商引资,繁荣地方文化。河北大学出版了杨倩描著的《宋史研究丛书》之《吴家将——吴玠吴璘吴挺吴曦合传》,宝鸡存有《水洛吴氏分籍虢县陈南族谱》,常州遥观宣庄村有吴玠墓、吴玠祠,苏州吴中区横泾镇有吴璘庙以及横泾烧酒,“横泾烧酒”的横泾与烧酒和陇右地名泾原以及成县“横川烧酒”名称关连,此地名以及烧酒工艺极有可能是吴玠吴璘后人带到江南的。吴氏家族作为中国第九大姓,人才辈出,其中不乏吴家将之后,而吴玠吴璘吴挺之后多在江南,联络祭祖,增进友谊,扩大影响,无疑有助于“陇蜀之城”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四、结 语

陇上名将吴玠、吴璘、吴挺在陇南多地曾开展抗金战斗八十余年,留下了众多城堡、营垒、墓葬、战场、碑铭等遗迹,其功绩名垂青史,可歌可泣,是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是“陇蜀之城”文化旅游产品的灵魂,有了他们的精忠报国的精神品质,“陇蜀之城”优美的自然生态旅游会更有人文价值,更有教育与警示意义。目前“陇蜀之城”的旅游项目重视自然景观的建设,轻视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吴家将历史文化遗产处于残破与荒芜状态之中,如何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这些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陇南各级政府的使命与责任,也是提升陇南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自信,发展人文旅游的必然之路。

猜你喜欢
吴家仙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六尺巷头说吴家
唐诗赏读——仙人
谁远谁近?
给仙人的信
给仙人的信
六尺巷
吴家后山赏辛夷花
仙人居住的地方 浙江·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