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刺激对心脏换瓣术中镇痛药物用量的影响

2019-01-24 01:46吴大庆邹小华章放香黄玲黄杰冯典高敏
贵州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恶心电针芬太尼

吴大庆 邹小华 章放香 黄玲 黄杰 冯典 高敏

(1.贵州省人民医院麻醉科,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贵州 贵阳 550004;3.贵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针刺疗法起源于我国古代,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方法的改进,针刺应用于麻醉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近年,西京医院熊利泽教授等[1]根据其平衡镇痛效果与促进安全性的内涵,提出了“针药平衡麻醉”的新理念。为了观察电针刺激在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了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8月间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22~66岁,心功能Ⅱ~Ⅲ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无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史,无药物成瘾史,近期无针灸治疗史。随机分为常规全麻组(NA组)20例,电针刺激辅助全身麻醉组(EA组)20例。主要诊断包含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MVL)、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AVL)、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CVL)。主要手术种类包含二尖瓣替换(MVR)、主动脉瓣替换(AVR)、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替换(DVR)。NA组中男7例,女13例;平均(47±10)岁;体重平均(55.1±7.5) kg;主要疾病:MVL 12例,AVL 4例,CVL 4例;主要手术方式:MVR 12例,AVR 4例,DVR 4例。EA组中男7例,女13例;平均(48±10)岁;体重平均(50.4±7.4) kg;主要疾病:MVL 14例,AVL 4例,CVL 2例;主要手术方式:MVR 14例,AVR 4例,DVR 2例。本研究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麻醉监测 患者入手术室后予常规监测心率(HR)、上臂无创袖带测血压(NIBP)、指尖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建立上肢外周静脉通道,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 mL·kg-1·h-1。2%利多卡因1~2 mL局部浸润麻醉后于左侧桡动脉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IBP)及中心静脉压。

1.2.2针刺治疗方法 麻醉诱导前20 min,予一次性无菌毫针(0.25 mm×40 mm,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云龙牌)捻转刺入双侧合谷、曲池、足三里、阴陵泉穴,得气后将毫针用纱布隔垫并用胶布粘贴固定在皮肤上,分别接电针仪(华佗牌SDZ-V型),选择2/100HZ疏密波,频率1 HZ,电流强度1~2 mA,以患者清醒时耐受为宜,持续刺激至术毕。对照组不予电针刺激,直接进行麻醉诱导。

1.2.3麻醉诱导 两组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注射液0.08 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0.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舒芬太尼注射液0.5 μg/kg依次缓慢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完全起效后经口插入ID7.0~7.5 mm普通气管导管。

1.2.4麻醉维持 分别于切皮前、锯开胸骨前、CPB前、CPB停机后、关胸前间断追加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维库溴铵0.06 mg/kg。持续泵入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6 mg·kg-1·h-1及瑞芬太尼5 μg·kg-1·h-1。BIS<40(或>60)时将丙泊酚泵速减小(或增加)1 mg·kg-1·h-1,直至BIS恢复到40~60;当心率及/或血压升高/降低超过基础值20%,排除手术操作、心血管功能改变及血管活性药导致等原因之后,增加/减少瑞芬太尼泵速1 μg·kg-1·h-1至接近基础值。根据病情选取多巴胺3~8 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3~8 μg·kg-1·min-1、去甲肾上腺素0.02~0.1 μg·kg-1·min-1、肾上腺素0.03~0.1 μg·kg-1·min-1、硝酸甘油0.2~0.8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维持循环稳定。

1.2.5CPB CPB前、后维持鼻咽温度于35.5~37.2 ℃。CPB前予肝素钠400 μ/kg静注,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达到480 s开始CPB。CPB采用德国STOCKERT SC型体外循环机及GEM膜式氧合器,CPB期间维持MAP 50~80 mmHg、ACT 480 s以上、鼻咽温度30~32℃、Hct 20%~25%、灌注流量2.0~2.4 L·m-2·min-1,血气及电解质维持基本正常。CPB结束后给予1∶1.5倍剂量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1.2.6术后处理 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ICU,患者清醒且呼吸循环稳定后拔除气管导管,根据VAS评分情况予舒芬太尼0.05~0.1 μg·kg-1·h-1镇痛补救。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术后带气管导管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术中CPB时间>180 min、术后二次开胸手术或死亡的患者排除本研究。

1.3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前(T1)、CPB前10 min(T2)、缝皮前10 min(T3)、转入ICU后10 min(T4)的MAP、HR、SPO2、术中使用的主要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及阿片药物总剂量。记录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以及舒芬太尼补救剂量。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术后带气管导管时间和ICU滞留时间。

2 结 果

2.1两组各时间点MAP、HR、SPO2比较 T1~T4时的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时间点MAP、HR、SPO2比较

注:两组各时间点MAP、HR、SPO2比较,P>0.05。

2.2两组术中主要血管活性药用量比较 两组术中主要血管活性药的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主要血管活性药用量比较

注:两组术中主要血管活性药用量比较,P>0.05。

2.3两组术中阿片药物用量比较 EA组术中使用舒芬太尼(243.8±21.1) μg,少于NA组(258.8±20.3) μ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术中使用瑞芬太尼(1.8±0.5) mg,明显少于NA组(3.1±0.8)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两组术后VAS评分及镇痛补救量比较 NA组VAS(3.5±0.8)分,舒芬太尼补救量(60.6±30.6) μg;EA组VAS(3.4±0.7)分,舒芬太尼补救量(60.0±31.9) μg。两组术后VAS评分及舒芬太尼镇痛补救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 NA组出现轻度恶心10例,中度恶心3例,呕吐0例;EA组出现轻度恶心4例,中度恶心4例,呕吐0例。EA组术后恶心呕吐少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两组术后带气管导管及ICU滞留时间比较 NA组术后带管时间(685.8±225.7) min,ICU滞留时间(1607.2±506.2) min;EA组术后带管时间(556.1±149.3) min,ICU滞留时间(1248.9±590.1) min。EA组术后带气管导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均短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CPB下开胸直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由于创伤大、体外循环预充稀释、应激反应强烈等因素,全身麻醉中常常需要大剂量的阿片类镇痛药物。伴随而来的大剂量阿片药物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着此类患者的手术感受及术后康复。针刺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瑰宝,上世纪50年代应用于麻醉,经过不断的改进与探索,大量的研究[2-7]证实针刺辅助麻醉能够减少麻醉药用量、减轻术后疼痛、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少恶心呕吐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快苏醒、改善术后恢复质量、降低肺部感染率及缩短ICU停留时间等,最多的相关研究当属针刺镇痛方面。针刺镇痛的机制还不是很明确,主要存在“内啡肽学说”、“神经生理学说”、“神经激素学说”、“神经门控学说”、“抑制有害物质扩散”、“心理学效应”等多种学说[8]。

笔者将电针刺激复合全身麻醉用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取穴双侧合谷、曲池、足三里、阴陵泉相配,术中用BIS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维持BIS 40~60, EA组比NA组术中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减少,术后带气管导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均缩短。与NA组相比,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没有显著差异,循环相对稳定,也没有因为术中阿片药物用量减少而导致术后疼痛增加。

足三里穴为足阳明经合穴,具有扶正祛邪、调理脾胃等功效,针刺足三里穴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尤其在内脏疼痛、癌性疼痛、炎性疼痛及神经性疼痛方面广受关注。对于足三里穴镇痛机制,一方面是集中在免疫机制研究,如穴位区肥大细胞脱颗粒等[9];另一方面主要集中于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机制研究[10]。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之功效。候金文等[11]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对8例健康志愿者针刺右侧合谷穴并进行全脑fMRI扫描后分析认为:针刺合谷穴产生镇痛效果并非通过单一脑功能区,而是通过有功能联系的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

综上所述,电针刺用于围术期具有许多的优点,但是还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的深入研究,其镇痛机制也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由于条件有限,本研究没能纳入更多病例,以扩大样本量。同时,如果人力及时间充足,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也许还能得出更多更有意义的结果。

猜你喜欢
恶心电针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