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的关系分析

2019-01-24 01:46林敏仪林艳刘玲黄颖璇廖惠映梁惠冰蔡玉珍
贵州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发作

林敏仪 林艳 刘玲 黄颖璇 廖惠映 梁惠冰 蔡玉珍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广东 佛山 528318)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由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以及细胞因子参与以呼吸道高反应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1],调查发现全球儿童哮喘患病率在3.3%~29.0%左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目前我国学龄期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为3.02%[3]。随着临床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深入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患儿由于长时间患病对身体健康以及日常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患儿心理以及社会行为发生一系列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反作用加重哮喘[4],降低患儿生活质量,影响患儿身心成长。本文旨在探究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的相关性,为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心理状况及临床治疗模式全面化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诊治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按年发作次数分为频发组(n=40,年发作率≥5次)与非频发组(n=20,年发作率<5次)。频发组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7.45±2.62)岁;家庭成员吸烟情况:是29例,否11例;病程平均(17.16±10.47)月。非频发组中男11例,女9例;平均(7.43±2.59)岁;家庭成员吸烟情况:是12例,否8例;病程平均(18.44±10.53)月。入选标准:均确诊为支气管哮喘,诊断符合全国儿童哮喘诊断标准[5];年龄介于6~12岁间;支气管哮喘病程≥6个月;患儿监护人具有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及其他慢性肺部疾病等;诊断时为新发病例或病程<6个月;患儿或患儿家属无自主理解完成问卷的能力或不愿配合研究。本实验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人员先记录患儿性别、家庭情况、年龄等一般情况,然后向患儿家属讲解调查的目的与操作方法,并采用统一标准指导用语指导患儿家长现场填写问卷,并及时回收,所有问卷收集完毕后,由专人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本实验所用调查量表为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中第三部分既行为问题调查部分进行调查,行为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社交问题、退缩、躯体主诉、思维问题、攻击性行为、注意力问题及违纪行为情况等八大项目113个问题,由患儿照顾者根据患儿近6个月内表现情况进行回答,问题选项分为“没有”、“偶尔”及“经常”,得分率越高,则代表该项行为问题更突出。所有患儿家属答题时间≤60 min。统计问卷结果时比较频发组与非频发组患儿各类项评分情况,并单独分析不同性别患儿各类项评分情况。

2 结 果

2.1不同组支气管哮喘患儿行为问题调查结果对比 频发组患儿在焦虑/抑郁、社交问题、退缩、躯体主诉、思维问题、攻击性行为、注意力问题及违纪行为方面评分明显高于非频发组患儿的(P<0.05),频发组行为异常评分明显高于非频发组患儿(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支气管哮喘患儿行为问题调查结果对比分]

2.2频发组不同性别支气管哮喘患儿行为问题调查结果比较 频发组男童在攻击性行为得分高于女童(P<0.05),其他评分项男女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频发组不同性别支气管哮喘患儿行为问题调查结果比较分]

2.3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行为问题总评分相关性分析 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总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32,P<0.05)。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学龄期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变态反应,在多种诱发因素的刺激下极易出现气促、喘息等气道高反应气流受限症状,长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干预治疗是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治疗措施,但是支气管哮喘患儿由于发病年龄小,病情易反复,长时间治疗是导致患儿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6]。而学龄期儿童正是步入校园,建立社交圈的一个重要身心发展时期,易收到各类社会行为心理因素影响[7]。M.Verkleij等[8]发现相较于健康儿童,患有难治性哮喘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明显行为问题,且生活质量也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的。而支气管哮喘患儿人格特征、社会行为能力及其对哮喘的的影响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结果显示,频发组患儿的焦虑/抑郁、社交问题、退缩、躯体主诉、思维问题、攻击性行为、注意力问题及违纪行为情况等评分均明显高于非频发组患儿,说明哮喘频发患儿相较于非哮喘频发患儿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导致患儿长期受其困到易出现焦虑、易怒、沮丧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哮喘急性发作时患儿通气障碍而产生窒息感与恐惧[9],再加上患儿由年龄较小对哮喘这种疾病的认识度有限,无法通过文字阅读等去了解该类疾病的治疗前景,导致部分患儿出现自信心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患儿在与外界进行交流时易出现退缩心理;再者由于患儿活动受到制约,以及在与同年龄儿童交往时受到过度保护导致患儿适应社会活动的能力下降,黄明月[10]对80例哮喘儿童智力与心理行为进行观察,发现约有31.25%哮喘儿童存在退缩、强迫、违纪等心理行为异常。本文结果还发现频发组男女童行为评分基本一致,但男童在攻击性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女童的,这可能是由于性别、家庭教育的不同导致男童在产生负面情况首先采用暴力发泄的方式。

针对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与患儿行为异常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两者呈现正相关,临床工作人员除了对患儿给予对症药物治疗,还应及时开展心理情况调查,对出现明显行为异常的患儿给予心理矫正治疗。此外,行为异常问题还有可能导致哮喘发作,因为负面情况变化可导致患儿内环境不稳定,刺激肺部感受器进而刺激支气管痉挛而诱发哮喘急性发作,行为异常患儿多伴有情绪不稳定,过度生气、焦虑、恐惧、激动等均有影响体内内分泌异常而诱发哮喘发作[11],威胁患儿生命健康,故及时发现支气管哮喘患儿行为异常情况并对其进行心理矫正有助于降低患儿院外哮喘急性发作风险。B.H.Yang等[12]对210名哮喘患儿家长进行哮喘知识宣讲并调查哮喘父母对哮喘知识掌握情况与哮喘行为管理的关系,发现哮喘患儿的行为管理与社会适应性呈正相关,而哮喘知识与行为管理呈正相关,说明提高哮喘儿童及其父母的哮喘知识认知度有助于家庭对哮喘患儿的行为管理水平,提高哮喘患儿的自主护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患儿退缩心理的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患儿发生行为异常呈正相关关系,而患儿行为异常又可反作用加重患儿病情,临床治疗时应重视采取措施及时矫正患儿行为问题。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发作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曲霉与支气管扩张症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