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

2019-01-24 01:46刘勇世王娟马海浪徐月亮王小平李岩
贵州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介素胸腔镜食管癌

刘勇世 王娟 马海浪 徐月亮 王小平 李岩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陕西 西安 710038)

食管癌属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1]。目前,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为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但该术式创伤较大,肺部并发症较为严重,故不易于患者接受。而胸腔镜微创手术具有术后恢复速度快、创伤小等优势,且手术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同[2]。本文旨在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49~67岁,平均(58.39±3.21)岁;病理类型:鳞癌6例,腺癌27例,其他2例;病理部位:上段8例,中段17例,下段10例;肿瘤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3例,Ⅲ期12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9~68岁,平均(58.51±3.25)岁;病理类型:鳞癌7例,腺癌27例,其他1例;病理部位:上段9例,中段18例,下段8例;肿瘤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4例,Ⅲ期11例。纳入标准:经胸部增强CT检查显示未发生周围脏器侵犯、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肺部转移者;肿瘤最长横径≤3 cm;纵膈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2 cm。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存在麻醉禁忌症者;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合并大出血、穿孔等急诊手术指征者。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取右侧卧位,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于左后外侧开胸,做15~20 cm长的切口,在患者第5肋间上缘处进胸,游离食管,打开膈肌,长度为10 cm,游离胃,清扫淋巴结,给予食管胃左胸弓上吻合术。观察组采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取半俯卧位,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将患者右上臂前抬,并置于其头侧,在右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10 mm套管针,作为观察孔,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6~8 mmHg,促使其右肺完全塌陷并显露后纵膈,随后分别于腋后第3、5肋间以及肩脚线第8肋间放置10 mm套管针,作为操作孔,除常规清扫隆突下、食管旁淋巴结外,还需清扫双侧喉返神经旁以及上纵隔淋巴结。

1.3评价指标 (1)术后1个月,采用CHEST肺功能仪分别测定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2)分别于术后1、3、5 d,采用白细胞介素-6检测试剂盒(上海吉泰依科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检测试剂盒(上海慧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检测试剂盒(广州蕊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试剂盒(上海劲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酶联免疫发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MVV、FEV、FEV1值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VC、VC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2.2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术后5 d,两组IL-6、IL-8、IL-10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IL-6、IL-8、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观察组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3 讨 论

开放性手术多采取胸、腹、颈三切口治疗,不仅易加重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还易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将诱发呼吸衰竭等症状[3]。故寻找有效的术式,以减少创伤,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是食管外科手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开胸手术多从患者左后外侧开胸入路,易破坏术侧膈肌的完整性,产生非限制性通气障碍,若患者肋弓同时遭到破坏,则肺功能下降程度将更为明显,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具有操作时间短、肺组织感染程度较低等优势,更易于患者接受[4]。本文结果显示,两组MVV、FEV、FEV1值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FVC、VC值高于对照组,提示传统开胸手术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均会对患者肺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传统开胸手术相较而言,胸腔镜食管癌手术为微创术式,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进而改善预后。此外,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中从膈肌右侧小切口开胸入路,可有效保留患者膈肌的完整性,对其膈肌与胸壁肌群损伤较小,胸腔粘连程度较低,胸腔暴露时间较短,可较好的保护患者肺功能[5-6]。

手术创伤可促使患者体内释放IL-6、IL-8、IL-10、TNF-α等炎症介质,其中IL-6及IL-8为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重要细胞因子,可通过该指标进行炎症分级[7]。本文结果显示,术后1、3 d,观察组IL-6、IL-8、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段,观察组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对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具有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的积极作用。在各炎症指标中,IL-6、IL-8水平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患者机体组织创伤大小,该指标水平越高,提示患者组织器官损伤越严重,且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概率相对较高;IL-10属于机体调节急性肺损伤程度以及肺部感染的重要炎症因子,受创伤刺激,可促使人体肺泡巨噬细胞内产生大量IL-10;TNF-α为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其可促使T细胞产生炎症因子,致使炎症反应发生[8-10]。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拟定治疗方案前,应对患者CT、消化道造影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合并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术前应进行积极治疗,以保证患者身体素质处于最佳状态;若发现肿瘤明显外侵、严重肺疾病等,应制定其他治疗方案,以控制疾病进展;术中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压疮等事件的发生;术后应积极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有效咳嗽等,必要时可辅以湿化气道、雾化吸入等治疗,以帮助其痰液顺利排出;叮嘱患者家属为其按摩下肢,以防止静脉血栓发生,术后24 h可指导患者进行科学运动。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胸手术相较而言,对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以及炎症反应,利于患者病情转归。

猜你喜欢
介素胸腔镜食管癌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