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相关指标及安全性观察

2019-01-24 01:46王腾飞耿玉六陈浩马云磊
贵州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疼痛感胸腔镜胸腔

王腾飞 耿玉六 陈浩 马云磊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安徽 宿州 234000)

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低,在全部肺癌中占约80%,因疾病病变位置具有局限性,原发病灶进展速度较其他类型相对缓慢,加之近期内病灶转移风险低,故治疗难度较低[1]。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传统开胸手术因具有较大的创伤性,患者术后恢复慢且并发症多,安全性并不理想。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因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展开,其中以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应用最为广泛[2]。为进一步明确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观察组(接受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与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各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9~75岁,平均(56.24±11.25)岁;肺癌类型:8例腺鳞癌,11例鳞癌,16例腺癌。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0~76岁,平均(56.67±11.41)岁;肺癌类型:10例腺鳞癌,10例鳞癌,15例腺癌。纳入标准: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增强CT、脑部MRI、骨扫描等检查无远处转移;术前均接受相关影像学检查证实其临床分期为ⅠA期;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确诊史及治疗史;术中转行开胸手术;既往或现存严重精神或心理障碍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同时,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行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麻醉方式为双腔支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健侧单肺通气,术中帮助患者取健侧卧位。作1 cm切口于第7/8肋间腋中后线作为观察孔,将胸腔镜置入后观察胸腔情况,确定病灶。根据胸腔镜的引导作切口于腋前线、锁骨中线间第4/5肋间作为主操作孔,切口长约3 cm,并作1.5 cm辅助操作孔于腋后线、肩角下线间第7/8肋间。若患者术前便确诊则全部切除肺外周肿物,术中冰冻病理检查。遵循直视原则,依次游离肺动脉、静脉分支,通过叶间裂处理血管及支气管。若叶间裂分化不全则依次按照肺静脉、支气管、肺动脉的顺序处理,后将肺叶放置于原处,沿着分裂的肺叶裂使用切开器切除肺叶,并取出。切除后实施淋巴结清扫,清扫需达到完全切除的标准。术后使用灭菌纯净水仔细冲洗胸腔,同时对叶间裂创面及支气管残端使用生物蛋白胶包埋,使用加厚树脂止血纱止血。双肺通气,膨胀肺部,若有活动性出血或漏气则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术中若切除上叶,则于主操作孔及辅助操作孔置入2枚引流管,若中叶或下叶被切除,则仅在主操作孔置入1枚引流管。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麻醉方式、通气方式、卧位均与观察组相同。取18~25 cm切口于第5/6肋间隙,开胸成功后仔细观察病灶,确定肿瘤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情况,依次游离支气管、肺静脉、肺动脉及其分支,利用丝线结扎、缝扎并切断。切除成功后实施肺门淋巴结及纵膈淋巴结清扫,清扫标准同观察组,将引流管置入并关胸。

1.3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2)术后疼痛程度:术后12、24、72 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进行评价,评分标准为0~10分,分值越高提示疼痛感越明显;(3)并发症:切口感染、肺不张、气胸、胸腔积液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分,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肺不张、气胸、胸腔积液分别发生1、1、0、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3/35);对照组分别发生3、2、3、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57%(10/3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1)。

3 讨 论

肺癌是源自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临床对抗癌药物的研发及各类放射技术的发展,肺癌的治疗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然而针对多数中晚期患者而言,除药物治疗外,外科手术依然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3-4]。

在微创技术还未开展前,多为患者采取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该术式清扫淋巴结效果理想,但因术中需作较大切口,创伤性较大,患者术后并发症多,安全性差[5]。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外科的出现使得肺癌的治疗得到新启发。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下手术具有术中所作切口小、术后无明显疼痛感、对肺功能影响小、可促进机体免疫监督提高等优点[6]。目前,该技术已经能够实现近距离放大观察病变部位各角落,再配合医师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各部位淋巴结清扫率并不亚于传统开胸手术,甚至某些开胸手术无法观察的部位,利用胸腔镜也可彻底清扫[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提示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并不会延长手术时间,且对淋巴结的清扫效率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当;而在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较传统手术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这是因为完全胸腔镜手术操作均是在微小切口下实施,手术器械仅经操作孔进出,无需作肋骨间切口,减少创伤,患者术后无剧烈疼痛感,机体各功能恢复快[8-9]。其次,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安全性优于传统开胸手术。这是因为胸腔镜下根治术利用胸腔镜显示病灶及胸腔内情况,操作者在胸腔镜的引导下清扫淋巴结,可有效避免盲目清扫对周围组织造成的伤害;而患者术后疼痛感轻微,早期可自行咳痰,痰液顺利排出后,能够减少肺不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故安全性好[10-11]。胸腔镜手术虽具备较多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手术禁忌症及适应证,对于部分中央型肺癌、既往有肺门放疗史、胸膜感染史或对单肺通气无法耐受者不可实施;(2)操作者应熟练掌握手术操作先后顺序,以方便、安全等为手术实施主要目的[12]。

综上所述,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中所作切口小,患者失血量少,术后疼痛感轻微,机体各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疼痛感胸腔镜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化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