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9-01-24 01:46康新国贺纯静余倩卢雪
贵州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麻木神经病冲击波

康新国 贺纯静 余倩 卢雪

(贵州省人民医院疼痛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糖尿病的全球发病率高达6.7%[1],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长期并发症之一,26%~50%的患者可出现神经病变,其中以感觉神经病变即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最为常见,目前的治疗策略主要是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常用的对症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阿片类药物,抗惊厥药等,以上药物一般都具有一定疗效但效果和耐受性较差[2]。本文旨在探讨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糖尿病神经痛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疼痛科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之糖尿病神经痛患者60例,下肢及足踝部皮肤颜色明显跟健康肤色有区别者,同时有患区麻木、疼痛。征得患者同意,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方法治疗,B组采用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复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C组采用单纯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患区麻木改善,以及皮肤颜色改变等情况。所有患者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疗效评估由未参加治疗的医师进行,为双盲研究。纳入标准 (1)年龄≥50 岁,有6 年以上糖尿病史。(2)>12 个月疼痛病史,具备疼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与体征,如双侧疼痛观察疼痛较重的患侧。除外其他引起疼痛性神经病变的原因。(3)无心脑肾重要器官疾患。(4)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

1.2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控制血糖,维持空腹血糖≤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治疗采用:(1)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选择大面积的治疗探头,使用较低的能量密流,治疗范围局限在肤色异常及麻木疼痛区域,根据治疗面积的大小给予每cm2100到1 000次冲击,能量流密度约为0.1 mJ/mm2。冲击的次数从几百到几千次不等。治疗每周1次。(2)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口服B族维生素、普瑞巴林等神经营养及对症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可辅以物理治疗,如温水泡脚,步行锻炼,红外偏振光等。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冲击波治疗耐受情况及药物副作用,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6、8、16周记录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患区麻木改善及皮肤颜色改变的情况。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评估 将患者对电流刺激的反应转化为评估疼痛程度的数字。电极片贴于患者前臂,记录患者感受的最小电流刺激值(电流知觉临界值)与原有疼痛对应的电流值(疼痛对应电流),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疼痛程度评分(PD)=(疼痛对应电流-电流知觉临界值)/电流知觉临界值×100%。

2 结 果

2.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性别比、年龄、治疗期间血糖、治疗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n=20)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 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P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8、16周,与A组比较,B、C两组间PD值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P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分,

注:与A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4周比较,#P<0.05;与治疗后6周比较,▲P<0.05;与治疗后8周比较,■P<0.05。

2.3患者麻木及皮肤颜色改变 治疗前三组患者均有麻木及皮肤颜色改变。治疗后,A组麻木及皮肤颜色改善情况不明显,B、C两组在治疗后8周开始麻木及皮肤颜色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3 讨 论

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治疗技术,2004年以来世界各地对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在一些骨性关节炎和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治疗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3-4],并且能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同时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急慢性皮肤损伤非常有效,例如动脉型溃疡、静脉型溃疡、糖尿病足、创伤或烧伤的破溃等。目前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DNP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可能为:(1)体外冲击波能够提高痛域来缓解疼痛[4],体外冲击波的强刺激能消除疼痛这种病理性恶性反射记忆从而缓解疼痛[5];(2)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通过物理压力效应、张力效应和空化效应来松解粘连、疏通微血管、减轻炎症[6];(3)体外冲击波通过下调NF-kappaB 的激活和NF-kappaB依赖基因的表达起到抗炎作用[3];(4)使用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使伤口重要生长因子释放及内在血管再生,加速软组织创面的愈合,促进组织的再生[7],最终的结果是新的血管再生,改善血液供应,进一步细胞的增殖,加速了组织的愈合和康复。动物实验证实在冲击波刺激的局部血管生长相关因子释放的早期表达,包括内皮氮氧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生细胞核抗原。同时,由于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具有治疗的时间依赖性和累积效应[8],必须随着治疗时间与次数增加,症状才能够逐步得到改善。可见,通过上述各种可能机制,使用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治疗糖尿病神经痛从而达到消炎、镇痛的治疗效果[9],并且能够改善微循环,促进血管再生,减缓细胞凋亡,甚至可能逆转强糖尿病神经痛病情发展。因其疗效显著、具有非侵入性、方法简单、安全有效、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我科采用此方法获得一定疗效,希望能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猜你喜欢
麻木神经病冲击波
麻木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武汉冲击波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
浮生一记
越测越开心
医生集团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