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2019-01-24 01:46邱锐琴吴小波夏明月姚文秀苏颖
贵州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脑电图脑损伤振幅

邱锐琴 吴小波 夏明月 姚文秀△ 苏颖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1.新生儿科;(2.儿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新生儿窒息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多种器官功能损伤,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由于脑细胞对于缺氧的情况非常敏感,所以窒息非常容易让新生儿发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新生儿脑损伤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3],这就给临床对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治疗方式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振幅整合脑电图是进行连续脑电图记录的一种有效方式,用于对患者神经功能的评价[4]。有研究[5]表明,振幅整合脑电图是评价新生儿脑功能并进行疾病诊断的有效方式。本实验拟通过对持续脑功能监测在足月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中、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60例为本次实验对象,其中中度窒息新生儿有3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有22例;男34例,女26例;胎龄分布为40~42周,平均(41.5±1.5)周;体质量为2 500~4 112 g,平均(2987.4±498.5)g。所有纳入患儿均为新生儿窒息后导致的脑损伤,所有新生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脑损伤。本实验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在新生儿出生后6、24、48 h对其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参照ACOG及AAP制定的诊断标准对患儿进行分级,观察新生儿出生后脑电图检查结果的异常程度。并在新生儿出生后3 d采用头颅核磁共振对新生儿头颅进行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新生儿脑损伤诊断的效果。采用NBNA(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对足月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进行评分。分析振幅脑电图检测以及其他检查对患儿脑损伤的发生,恢复和预后的评估。在患儿出生2个月龄及6个月龄时对患儿的神经行为学和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评估患儿的恢复和预后情况。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背景性活动评估:采用脑功能监护仪(日本光电 EEG-1200C)对患儿的脑功能进行检查。采用70%乙醇进行局部头皮消毒并常规去脂,保证导电膏充满电极,按照国际10~20标准电极安放系统,选择C3~C4,P3~P4导联为信号采集点。两电极的距离为75 mm,参考电极位置为头顶中央向前25 mm额中线上。数据输出形式为半对数,以6 cm/h的速度显示振幅形式的波谱带(μV)。监测时间4~6 h。将检查结果分为正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三个等级。正常:振幅波谱带下边界>5 μV,上边界>10 μV,中度异常:振幅波谱带下边界5 μV,上边界>10 μV,重度异常:振幅波谱带下边界<5 μV,上边界<10 μV。(2)连续性评估:根据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将患儿分为连续性、不连续性和持续性低电压三种情况。连续性正常电压活动是指具有固定带宽,上边界振幅在20~40 μV之间,下边界振幅>5 μV;不连续正常电压是指连续性电压活动,边界振幅<5 μV。(3)睡眠—觉醒周期评估:睡眠觉醒周期根据其特点分为无、成熟、不成熟三种情况。成熟的脑电图表现为振幅呈现周期性变化,周期>20 min宽带为睡眠期,窄带为清醒期。(4)根据患儿是否出现惊厥活动将患儿分为单个、反复、癫痫持续状态三种情况。(5)NBNA评分:从新生儿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应等几个方面对新生儿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价。总分>35分表示大脑状态优良,反之表示受到损伤。

2 结 果

2.1新生儿出生6 h内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结果 60例患儿中,18例脑电图正常,42例脑电图异常。脑电图异常患儿中,28例为中度异常,14例为重度异常。中度异常患儿中,15例为中度窒息,13例为重度窒息;重度异常患儿中,3例为中度窒息,11例为重度窒息。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6 h内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中重度异常的特异性为53.57%,敏感性为78%。患儿脑电图的连续性评估显示患儿出现连续性电压者为14例,不连续性为25例,持续性低电压者21例,睡眠状况评估中显示无睡眠觉醒周期者14例,成熟者16例,不成熟者30例。所有患儿中出现单个癫痫状态者17例,反复癫痫者23例,持续性癫痫者20例。

2.2不同时段患儿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通过分析发现,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随着出生后24 h和48 h后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患儿脑损伤的敏感度随着监测时间的延长而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见表1。

表1 不同时段患儿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2.3两种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比较 MRI结果显示,60例新生儿中,异常影像38例,而aEEG监测异常则有42例,检测正常者18例,两种检查结果一致性为6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结果的符合率表

2.4患儿神经生物学和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分析 经核磁共振评估显示脑功能正常的新生儿2、6个月龄时,心理、神经功能正常患儿分别为15、14例,而核磁共振和脑电图均显示脑功能异常的患儿在2、6个月龄时,心理、神经功能正常患儿分别为11、10例,脑功能异常患儿心理神经功能发育正常率显著低于脑功能正常患儿(P<0.05)。

3 讨 论

新生儿在发生窒息的12 h内,患儿的正常机体状态会受到极大的威胁[6]。但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功能等并未得到完善发展,临床症状不明显,核磁共振、CT等辅助措施也无法应用到早期新生儿的疾病诊断中[7],并且疾病的发展极其迅速,通常在医护人员得到察觉的时候,患儿的身体状态已经处于严重甚至不可逆转的状态[8],这就为临床抢救带来极大的不利。为了更好的应对这种新生儿脑功能评价的难题,振幅整合脑电图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对新生儿无害的的脑功能检查方式[9],通过对新生儿脑部振幅波动的检测,对振幅展示出来的信息对患儿的脑部进行整体功能的观测评估,能够迅速有效对患儿的脑功能状态进行分析,电极少,界面简洁,操作方便,体积小,容易移动[10],它不像核磁共振等检查方式,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要求较高,需要经过正规化培训,因此,一般的医护人员都能够进行操作,这就为及时有效的检查提出了可能。一旦患儿出现脑功能异常情况能够快速得到数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可能的伤害降至最低,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临床寻找解决新生儿脑功能损伤的方法的步伐。

本实验对出生后6 h内的窒息新生儿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发现aEEG监测能够有效评估新生儿早期脑损伤,有利于提高脑损伤患儿的预后。而MRI监测对新生儿脑损伤的检出率较aEEG监测低,并且两种检测方法的评估结果一致性较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检测方式对患儿脑损伤情况的预测敏感性也随之降低,相对来说,特异性则更高。在对2个月龄和6个月龄患儿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查时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提示的可能行为异常的患儿,行为表现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神经心理发育结果则提示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和患儿窒息情况的发生存在相当程度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新生儿出生后6 h内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患儿进行脑损伤诊断精确度较高,能够有效指导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脑电图脑损伤振幅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沪市十大振幅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