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制动装置在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01-24 01:47滕彦娟云晓君顾永雯
贵州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造影术桡动脉肘关节

滕彦娟 云晓君 顾永雯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 心内科 上海 201306)

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近年来在心脏介入检查及治疗使用越来越来多的途径,但部分患者因无法配合右肘关节制动或者配合度欠佳等因素,易导致穿刺部位出现出血、血肿等现象,致使术后制动、止血仍为现阶段的临床护理重点[1]。本文旨在探讨肘关节制动装置对行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就诊时间段分为两组,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的患者为A组(n=48),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治疗的患者为B组(n=52)。A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7~80岁,平均(58.67±3.24)岁。B组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38~80岁,平均(59.02±3.26)岁。纳入标准: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70%桡动脉穿刺失败;桡动脉闭塞不愿意行股动脉穿刺的患者。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先天性心脏病者。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A组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弹力绷带固定:手术完成后,由术者将鞘管拔出,手压穿刺点,时间为5 min,将5 cm×5 cm的方形无菌纱布垫于局部,随后在纱布上沿以及肱动脉走向处放置纱布卷,长为5 cm,直径为7 cm,通过沙布带对穿刺点进行环形加压包扎一圈,待术后24 h便可解除压力包扎。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肘关节制动装置以固定肘关节:在术后止血完成后,采用多条魔术贴调整,并固定右肘关节,时长为12~24 h,固定期间可根据患者肢体舒适度调整魔术贴位置、松紧等。

1.3评价指标 (1)术后24 h内,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手臂疼痛、手臂肿胀、再出血、局部血肿。(2)术后24 h内,应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2]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共包含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四个维度,各维度均采用百分制,5级评分制,分值高低与患者生活质量理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3)待患者出院时,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重测效度为0.88)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包含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基础护理、治疗指导4个项目,共计10个题目,每题均有满意(2分)、基本满意(1分)、不满意(0分)3个选项,各题分值相加即为总分,非常满意为总分≥16分,满意为12~15分,不满意为总分≤11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A组术后并发症有手臂疼痛3例,手臂肿胀1例,再出血3例,局部血肿2例,总发生率为18.75%;B组术后并发症有手臂疼痛1例,手臂肿胀1例,总发生率为3.85%。A组术后并发症包括总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3,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A组各领域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A组护理非常满意27例,满意14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度为85.42%;B组护理非常满意39例,满意13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为100%。A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低于B组(χ2=6.608,P<0.05)。

3 讨 论

介入治疗为血管外科检查及手术治疗的常用技术,桡动脉为临床常用穿刺部位,但由于大部分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存在狭窄、迂曲等现象,而桡动脉较细,无法满足接受较大的血管鞘治疗[3]。经肱动脉穿刺为现如今常用方式,虽然该术式发生大出血的现象较少,但术后易因压迫力度过小、过大或者压迫移位等因素,致使患者机体出现淤青、血肿等多种并发症,其术后需接受上肢制动,以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4]。

本文结果显示,A组手臂疼痛等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B组,各领域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B组,护理总满意度低于B组,说明对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肘关节制动装置,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或经皮冠脉介入术易出现桡动脉穿刺失败或者介入不理想的原因与桡动脉本身密切相关,包括解剖结构变异、穿刺部位出现闭塞、扭曲、痉挛等,而改为肱动脉入路是最理想的选择[5-6]。经介入术后使用抗凝药物,患者经手术部位易出现再出血或术后周围血肿等现象。因此,在接受肱动脉手术后,立刻采取肘部制动、压迫止血等方式,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环节。由于部分患者术后配合度较差,治疗依从性较低,或因病情发展变化无法主动配合右肘关节制动等,尤其是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以及控制难度[7]。在术后护理期间,采用包扎固定方式,虽可达到上肢制动的目的,但此方式无法防止患者前臂内旋,且包扎移位对其伤口的压力较大,易导致压痕等不适现象[8]。同时,术后压迫时间需保持一段时间后方可拆除,在此期间,患者需要如厕、不由自主取物、进食等,导致右肘关节不断活动,以促使穿刺部位的压迫纱布卷移动,进而增加了术后血肿或再出血的可能性。而肘关节制动装置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便捷等优势,可对患者肘部活动进行有效限制,可有效减少上述出现纱布卷移动等时间,利于降低术后周围淤肿及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有效缓解患者躯体疼痛程度,且舒适度较高[9]。同时,该装置可有效避免因再出血等重新包扎等造成的时间浪费,减少护理人员的监视频率,利于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资源浪费,利于临床推广使用。此外,肘关节制动装置的制作方式较为简单,可经消毒后重复使用,成本较低,利于患者所接受[10]。

综上所述,对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肘关节制动装置,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设备成本,缓解经济负担,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造影术桡动脉肘关节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分析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运动疗法联合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