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气象灾害研究

2019-01-25 08:20杨尚英李娟鸽
江西农业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冰雹沙尘暴大风

杨尚英,李娟鸽

(咸阳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旅游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象气候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旅游灾害,即由于气象(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力、日照、降水等)发生变化对旅游资源、景观造成影响或给旅游活动带来危害的现象[1]。到目前为止对旅游气象灾害的研究报道不少,对丝绸之路沿线各地旅游气象灾害研究也有报道[2-3],但关于丝绸之路旅游气象灾害系统性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基于此,本文对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气象灾害作了系统的研究。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库等,采取综合分析法,以Excel为分析工具,对西北丝绸之路旅游气象灾害分布时间、空间进行研究。由东至西从1981~2010年统一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各旅游气象灾害,从而得出丝绸之路东段、中段、西段城市主要的旅游气象灾害时空分布。

2 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气象灾害

2.1 暴雨灾害分析

暴雨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出行受阻,引起城市内涝。对于旅游业来说更是严重的灾害,会阻碍人们外出旅游,破坏旅游设施,导致经济受损。在丝绸之路沿线由东至西气候特征逐渐变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也逐次减少,从而暴雨次数也逐次减少。丝绸之路沿线东段城市西安、宝鸡、天水等地区暴雨较多,中段城市兰州、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地区暴雨较少,西段城市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地区相对比中段城市多,如图1所示。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在关中属于少暴雨地区。如将降水量大于50 mL定位暴雨日的话,在近30年中至少有20多次[4]。秦岭山脉对南气流具有阻挡作用,背风面暴雨的发生是比较少的,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秦岭山脉也具有抬升、加强辐合上升气流的作用,容易发生暴雨。暴雨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地的选择以及对旅游时间的推迟,西安旅游最佳时期及黄金周的最大影响之一为暴雨,暴雨的破坏力极大,直接对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以及对旅游地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2002年西安五一黄金周连续下雨5 d,旅游收入比2001年减少9.4%,旅游者直接减少7.5%[2],然而无暴雨或降水量比较少的年份,西安旅游异常火爆。

宝鸡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旅游城市之一,旅游气象灾害发生频繁,从多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宝鸡的暴雨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发生的时间提前,结束的时间推迟,出现暴雨历时短,强度增大且降水集中,具有很不明显的突发性暴雨特点[5],一般暴雨发生在4~10月之间,7月最多,10月最少,大暴雨一般出现在5~9月,然而在这几个月内也是宝鸡旅游最为宝贵的时间段,对当地的旅游业有很大的挑战。

天水地区1961~2006年暴雨出现了114站次,大暴雨出现了1站次。天水地区降水量呈现东多西少,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大雨及暴雨比较多,而70年代、90年代出现的比较少[6],严重制约着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据历史资料显示,兰州近30年来洪涝灾害最少有75次,平均每年有2~3次,一般来说洪涝是由暴雨引起的,暴雨的特点主要有季节性、局域性、时间段、灾害率高、日变化明显等[7]。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地年暴雨频次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处于西北干旱地区,气候干燥、缺雨、太阳辐射强,因此,暴雨对当地的旅游业造成的灾害也比较少。

由图1可知,丝绸之路沿线东段地区西安、宝鸡、天水等城市暴雨是主要的旅游气象灾害之一,在中段地区兰州、张掖、敦煌等城市暴雨对旅游业不足以造成比较大的灾害,然而在西段地区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等城市暴雨却又明显增多,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一定的灾害。暴雨在全年出现频次中以7~9月最多,其他月份较少。因此,暴雨影响旅游业发展主要就在这几个月,加强对这几个月暴雨的预报及做好防范措施将有效地减少暴雨对旅游业的损害。

2.2 高温灾害分析

高温炎热天气对人体消耗很大,对于在户外工作者面临着中暑的危险,也对一些企业生产设备造成高温损坏,持续高温对一个城市的供水造成紧张局面[8]。丝绸之路沿线各地高温天气有所不同。西安由于每年环流形势的变化从而造成天气气候特点的差异,高温的开始和终止日期就相差比较大。西安高温天气一般开始于4月,终止大概在9月,在7月最多,主要高温季节在夏季6~8月,高温日数占整年高温日数的95%。4月平均高温日数大概在1 d左右,5月平均高温日数在1.3 d左右,6月高温日数显著增多,平均高温日数在8.5 d左右,占全年31%,7月是一年中高温日数最多的月份,平均高温日数10.9 d,占全年的40%,8月高温日数逐渐减少,平均日数在6.4 d左右,9月平均高温日数在0.2 d左右。西安在丝绸之路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具有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相当丰富的自然资源,西安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给西安经济发展创造了很高的价值,但是高温天气严重制约着人们的旅游出行计划,对旅游业造成了不利影响。通过对1981~2010年间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研究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得高温天气对西安旅游业的损害减到最低。

图1 1981~2010年间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暴雨灾害分布

宝鸡地区属于暖温带以及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宝鸡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区。宝鸡境内地形复杂多变,高温天气时空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高温日为9.6 d/年,90年代高温日为17.7 d/年,2000~2010年间高温日为24.6 d/年,现在高温日处于逐渐增多的趋势,宝鸡高温日一般出现在4~9月,强高温出现在5~7月初,强高温8月以后就逐渐减少[9]。宝鸡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城市之一,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也有许多自然景观。高温日会影响旅游者对这些景观的游览,会给当地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天水市有重要的历史人文资源,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天水的气候变化和西北的气候变化相符合。近100多年全球的气候逐渐变暖,气温升高,天水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80年代属于冷期,然而在进入90年代以后,渐呈现出暖期,尤其是在进入2l世纪开始,气温变暖的趋向已非常显著。

兰州是中国内陆的中心地带,这座城市有着一些重要的名胜景点,随着多数游客到此转乘,变成了交通枢纽中心,北上可以到达新疆、宁夏、内蒙地区,西进可以到达青藏,南下可以到达四川。兰州四周环山,黄河由西向东而流,依山傍水,平均海拔在1500 m左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征。兰州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太阳照射时间长,光能储存量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每年日照数在2600 h左右,每年平均气温9.1 ℃,兰州高温天气相对较少,对旅游业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张掖市是中国重要的历史名城,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也是重要的旅游城市。张掖属于我国的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率低,7月最热,1月最冷,每年6~9月是全年最佳旅游季节,张掖高温天气很少,对旅游业影响不大。

嘉峪关市在甘肃省西北部地区,河西走廊的中段,北纬39°10′N~39°59′N,东经 97°25′E~98°30′E,总面积1298 km2,境内平均海拔1700 m,地势平坦,戈壁滩和荒漠占总面积的91.3%左右,属温带干旱气候,年降水量85.7 mm,蒸发量2148.8 mm,其周边都存在热岛,到夏季地表温度高,对动、植物生存影响大,高温天气严重影响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需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减少热辐射。

乌鲁木齐地理位置处于大陆的最西边,天山北边,与准噶尔盆地南部相接,乌鲁木齐对于新疆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干旱区最大的城市之一,缺水比较严重,干旱灾害性极高,地表温度高,夏季高温天气比较多,直接影响人们外出旅行。1981~2010年乌鲁木齐≥35 ℃高温天气日数是98 d,乌鲁木齐市有很多的旅游资源,高温炎热造成的干旱使得一些自然资源退化,影响观光者前来旅游。

喀什地区的高温天气有东边热南边凉的分布特点,这和地理分布有关,靠东地区的巴楚县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盆地最为接近,受到沙漠气候影响很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就很大,成为全喀什地区之首。喀什地区1981~2010年≥35 ℃高温天气日数是110 d,通过研究发现高温天气是喀什地区主要的旅游气象灾害之一。

图2表明,1981~2010年丝绸之路沿线东段城市≥35 ℃高温天气比较多,中段城市≥35 ℃高温天气相对较少,而西段城市≥35 ℃高温天气较多,地表温度高,水分蒸发量大,极为干旱。由此可得出,高温天气对丝绸之路沿线东段和西段城市旅游业影响较大。

图2 1981~2010年丝绸之路沿线地区≥35 ℃高温天数

2.3 沙尘暴灾害分析

沙尘暴天气可造成建筑物倒塌,农作物受损,河流湖泊水质变浑浊,动物或植物死亡,企业的连续运行受到制约,运输或电力系统中断。在丝绸之路上由东至西天气逐步干旱,植被逐渐变少,土壤稀松,只要有风很容易会被刮起,影响当地的天气。对1981~2010年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沙尘暴的研究得出:东段城市沙尘暴比较少,对旅游业造成的灾害也比较少,中段城市沙尘暴的出现频次最高,可成为旅游气象灾害的主因,西段城市沙尘暴对旅游业的影响也较大,如图3所示。西安30年来浮尘天气最多,多达136 d,平均每年出现4.5 d,扬沙是117次,年均为3.9次,沙尘暴是7次,年均为0.23次[10]。1981~2010年西安市总共发生沙尘天气有244 d。各种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3~5月,其中4月最多,占全年沙尘日数的22.6%,12~2月占19.5%,6~11月占23.1%,9月占1.2%。

沙尘暴直接影响旅游者的出行,对旅游景观也会造成破坏,在冬季和春季干旱的北方地区,地面植被覆盖率不足,强冷空气会导致沙尘暴天气,甘肃、蒙古等地区属于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宝鸡地区毗邻甘肃东部,很容易受甘肃地区沙尘暴的影响。近年来宝鸡地区常出现沙尘天气,并且沙尘暴显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对宝鸡的旅游资源产生不利影响。天水市处在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自然植被良好,生态环境优越,适合居住。自1980年以来沙尘天气逐渐增多,天气透明度差,绿色植被退化,使得旅游资源被破坏,旅游黄金时期缩短,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文历史旅游业收入的下降。

兰州市处于黄河河谷地区,周围群山环绕,狭长的盆地与周围高山有很高的高度差,从多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兰州沙尘暴天气比较少,但是破坏力大,将兰州本来很少的旅游资源逐步缩减,一些有名的名胜古迹由于受到沙尘暴的影响,前来参观的人群愈来愈少。甘肃省民勤县处于河西走廊东部,地势四周比较高,中部比较低,形成盆地地势,盆地东边、西边、北边三面被特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所包围[11],这里的沙尘暴异常频发。对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来说,沙尘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中西段城市,如库尔勒、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等地区,沙尘暴天气对旅游影响非常大,只要有沙尘暴的出现人们只能闭门不出,更谈不上去旅游。对此,这些地区想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则必先治理好沙尘暴,要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好自然环境,使旅游业的发展不受气象灾害的影响。

图3 1981~2010年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沙尘暴出现频次

2.4 冰雹灾害分析

冰雹随机性很强,产生时间、地点和强度等非常难以准确地做出预报。西安地区的冰雹主要出现在5~8月,2002年5月西安有些地区出现了直径10 cm左右的冰雹[12],年平均有4个冰雹日,对西安的旅游业有一定的影响。西安旅游业在5~8月已经处于黄金期阶段,因此不得不关注冰雹对旅游业产生的灾害。冰雹虽然一年中出现的次数较少但破坏力不容小觑,会阻碍交通,影响人们的出行,耽误旅游的最佳时期,也会对电力系统造成损害,使得旅游景区游客数下降。对宝鸡地区近30年间冰雹发生进行分析,60年代冰雹具有减少的趋势, 70~80年代中期冰雹具有增加的趋势,80年代中期以后至90年代冰雹又有减少的趋势[13]。宝鸡渭北地区年均冰雹日有2.43 d,对宝鸡地区的旅游业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冰雹的出现虽然时间短,地域有局限性,但来势很猛,强度很大。

天水地区处于甘肃东南地区,北部是黄土高原,南部是秦岭山脉,海拔高度在760~2710 m之间。1971~2010年40年数据分析很明显看出冰雹日与海拔的关系很大,海拔越高冰雹日越多。天水地区的旅游主要时间段在4~10月之间,然而在这几个月里也是天水地区冰雹的主要发生时期,旅游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天气的影响。经过统计表明天水地区40年间的年均冰雹日数为6.4 d[14]。

定西地区的冰雹天气大多出现在雷阵雨天气中,根据1981~2010 年资料统计,一般在3~11月期间都能发生冰雹天气,30年年均冰雹日数9.1 d。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路径,由东至西有1000 km,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重要事件发生地。河西走廊的冬天和春天常常会有寒潮气候的出现。在夏季风的侵入下能够形成降雨天气,气候比较干燥、冷热变化非常剧烈,风沙很多。主要景点有莫高窟、榆林窟、海市蜃楼、三危圣境、西千佛洞、阳关国家森林公园、玉门关雅丹魔鬼城,河西走廊的东部近30年间的统计显示年平均冰雹日数为8.2次[3]。对许多古遗址、景观造成破坏,很大的冰雹也会打伤游客,给该地区的旅游业造成了相当不利的影响,冰雹天气会破坏这些古迹和秀美的景区。

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西部,有雪山、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塔里木河、盐水沟、雅丹地貌,具有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阿克苏地区强冰雹天气不少,年均冰雹日数在7次左右,平均每年有4.72次强冰雹的发生,可以说对当地的旅游具有很大的威胁。喀什地区在近30 年来冰雹发生频次波动比较大,20世纪80年代共发生了39次冰雹,90年代共发生了54次冰雹,2001~2008年间共发生了13次冰雹。喀什旅游资源比较多而又很具特色,有香妃墓、石头城、盘橐城、丝绸之路博物馆等,冰雹天气的发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著名景区的游客接待量。

冰雹对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旅游影响比较大的是中段地区,其次是西段地区,再次是东段地区。

2.5 大风灾害分析

大风具有极其强悍的破坏力,吹倒农作物,刮倒一些建筑物,甚至危害人的生命安全,大风也有很强的摩擦力,从而会风化一些石雕建筑。在人们旅游时,刮起大风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影响游客的正常旅行行程,延误出行时间,新疆地区的大风甚至可以刮倒火车。因此,大风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不得不关注。在丝绸之路沿线中从东到西天气气候不一,大风成因也不一,有些地区,如西安大风天气出现时间可能对当地旅游业不会造成损害,而有些地区,如新疆大风天气则直接阻碍旅游业的发展。丝绸之路沿线有许许多多的旅游资源一旦受到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大风天气对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旅游有严重的影响。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中不同地区近30年来年平均大风日就不同,如图4。

西安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天受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的影响,主要以冬季风为主,偏西偏北风向为主,风力很大,但西安旅游业的黄金阶段主要在春末到初秋,所以对旅游业的不利影响不大。兰州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没有极寒天气,夏天没有酷暑天气,是温带半干旱气候地区。大风主要发生在2~9月,对兰州的旅游业也是很大的挑战。兰州天气比较干旱,刮起大风很容易形成沙尘天气,影响游客视线,阻碍交通运输,破坏一定的旅游资源。甘肃河西地区地质表层疏松沙尘很容易被大风吹起,河西地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大风形成地区,并且一般在干旱季节会伴有大风天气,导致沙漠化蔓延,沙尘随风飘走,飘落在大半个中国。大风天气直接影响着河西走廊的旅游景观,阻碍了游客的行程,使人们望而兴叹。

库尔勒地区80%的大风天气是由冷空气绕流向东灌造成的,主要是偏东和东北方向,风速很强,最大风速可以达到30 m/s,一般大风持续时间在5 d左右,大风天气对罗布泊、楼兰古城、加买清真寺、大峡谷等风景地区影响较大。20%风向是偏西和偏西南方向,是空气对流造成的,风速也很大,可达到20 m/s。新疆乌鲁木齐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西段,气候干燥,地表植被覆盖率较少,每年都有很多的冷空气侵入,在天山山脉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大风天气,影响着当地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的发展。对乌鲁木齐近30多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乌鲁木齐年平均风速为2.5 m/s[15]。并且发现大风出现最多的月份是4月,7月和9月出现的次数最少。乌鲁木齐主要大风天气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其中丝绸之路滑雪场、红山、一号冰川、新疆地质矿产陈列馆等景观项目会受到大风天气的严重影响,使人们不能登山、冰川探险。阿克苏春天大风天气较多,并且由于近年来植被减少,大风天气逐年递增,阿克苏地区大风风向多为西北风和西风,春天风速最大,秋天风速最小,年平均风速为1.5 m/s,历史最大风速为18.5 m/s[16]。阿克苏有托木尔峰、天山神秘大峡谷、塔克拉玛干沙漠、克孜尔千佛洞等旅游资源,一旦有了大风,则会吹起沙尘制造沙尘暴,阻碍人们的出行。

近30年丝绸之路沿线中东段城市西安等地区大风天气灾害对旅游业有一定影响;中段地区大风天气对旅游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灾害;而西段城市新疆地区所受大风日比较多,对旅游业的冲击是最大的,可成为主要的旅游气象灾害之一。

图4 近30年来丝绸之路沿线大风日分布

3 结论

丝绸之路沿线对中国旅游业的贡献相当大,国家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旅游业也是重要的环节。旅游业的稳定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有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就是旅游业,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主要靠旅游资源来支撑,旅游资源一旦遭受破坏旅游经济必然会受影响,一般旅游资源被破坏主要的原因是气象灾害。丝绸之路由东至西经过了许多城市,并且天气状况各不相同。通过上述研究可得出在东段地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高温、大风天气,暴雨主要发生在6~9月,高温主要出现在6~8月;在中段地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冰雹、沙尘暴天气,冰雹主要发生在夏季,沙尘暴出现在春夏两季;西段地区主要的旅游气象灾害有高温、冰雹、沙尘暴、大风天气,高温主要出现在夏季,冰雹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沙尘暴和大风主要出现于春季。这些灾害对旅游业的不利影响不得不引起重视,研究出年平均次数,主要爆发季节,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减少旅游业的受损程度。

猜你喜欢
冰雹沙尘暴大风
定格在时光中的沙尘暴
冰雹是冰的,却为何出现在夏天
可怕的沙尘暴
基于人工智能的冰雹天气识别方法研究
大风之夜(组诗)
看不见的大风(外一首)
夏日冰雹
大风
人小鬼大狄仁杰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