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2019-01-26 10:23李志刚
考试周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习自主性培养小学生

摘 要:小学学习是学习生涯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心理和能力的成长还处于启蒙阶段,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不成熟。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正确有效的培养,对其以后学习效率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加以分析,讨论制约自主能力发展的因素,并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自主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成长的关键期,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其日后的学习之路起到基础的作用。如果把学生的学习生涯比作一座高楼大厦的建设,那么小学阶段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地基打得是否扎实牢固,直接影响整个大楼的建筑质量。小学生刚刚进入正式的学校学习阶段,在学习自主性方面很不成熟,没有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知识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学习自主性概述

学习自主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动性,能够自主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把握,实现主动学习状态的过程,也是现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一系列活动的设计都以能够较好地适应学生个体方面的需要为基本原则。教学的任务在于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潜能的发挥,使学生的自我能力能够充分地体现。自主性学习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学习目标的确立。学生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学习目标为指导方向进行学习活动,努力追求学习目标的实现。第二,学习内容的定义。当为学习定下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学生要针对此目标定义学习内容,不仅包括必要的教材内容,还要对相关的课外资料的知识内容进行获取,养成独立探索知识、发展自身技能的学习习惯。第三,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应该在不断的学习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四,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学生要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并坚决按计划实行,发现问题及时对学习行为进行调整。自主学习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自我调控的过程,对个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学习自主性培养的必要性

小学時期是建立基础的时期,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十分必要:首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率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任务,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让学生能够改变完全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取而代之的是在上课前做好预习,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后能够及时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让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学习的局限性。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学习需要以课堂知识为中心主动地去了解更深入、更广泛的知识内容。在课余时间,需要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弥补课堂知识的局限,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再次,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以有效地弥补教师的局限性。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稳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面对个体间差异较大的学生,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如果学生能够对学习进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够很好地弥补教师方面的局限性。最后,培养小学生学习自主性也是其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学习无处不在,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学习生涯,现代社会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地充实完善自身,不断地提高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制约学生学习自主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 课堂教学因素

我国的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课堂教学方式强调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这也使学生在学习上过于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秉持着等待的态度来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对新知识、新问题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使课堂氛围显得枯燥乏味,这让原本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更加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更不会主动去学习。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教师储备的知识量以及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储存量。这种完全被动的学习,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感增强,缺乏自己学习的能力,一旦没有教师来依靠,学生就会感觉无从学起,对学习逐渐丧失信心。

(二) 家庭教育因素

学生每天除了在校学习,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对于处在儿童期的小学生而言,其人格形成和对社会的认知大部分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可以说,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家庭教育也存在直接的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学习的自主性萌芽能否得到良好的保持和发展,家长对其的培养和教育至关重要。家长对孩子教育采用“唯我独尊”的方式,对孩子的自主性过于压制,都在不知不觉中抑制了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现今基本一家就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过分地宠爱,孩子的事情都由家长代劳,这也抑制了孩子自主能力的发展,孩子缺乏独立性,自然也会对主动性产生负面影响。

(三) 学生自身的因素

有些学生依赖性强,阻碍了学习的自主性。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小学生从小就背负着家长的期望,竞争压力的扩大,使得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承担着过重的学习负担。虽然我国现今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还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都是建立在分数和升学率的基础之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小学生不堪重负,久而久之,很多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没有耐心,面对挫折束手无策。加上家长平时的百般呵护,孩子缺乏意志力,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不知道如何处理。

四、 培养小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方法

(一) 变换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创设情景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每个教学环节都精心地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创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去认知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思考、自己表达,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学习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学生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才能对学习感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对学习发自内心地产生兴趣。

2. 营造开放式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意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同时也是自主活动的创设者。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创造。课堂环境应该是轻松和谐的环境,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愿到讲台前演讲和演示。

(二) 改變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生理的成长,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怀也是十分必要的。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家长和教师要多交流,多沟通,默契配合,共同为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做好引导工作。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思想,尤其是内向的孩子,要耐心地听孩子的表达,重视与孩子间的思想交流。父母双方都对孩子有教育的责任,过分的宽容和过分的严厉都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有负面的影响。家长要注重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主动去做一些事,或者帮助孩子共同完成一些事,帮孩子树立自信心,培养孩子自主能力。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能够学会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子女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

(三) 开设自主创新活动

创新教育是现今课堂教育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环境和机会,让学生发挥创造,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创新的乐趣。自主创新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性,在参与创新的活动中,学生会对学习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壮琴.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J].新课程(教研),2011(41):623-631.

[2]王攀峰.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反思重建[J].教育学术月刊,2014(02).

[3]郝东清.教学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3(03).

作者简介:

李志刚,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韩集乡教育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学习自主性培养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析新课改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主性
预制语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试析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