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小学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019-01-26 10:23杨建勋
考试周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小学困境对策

摘 要:优质的校园管理是支撑校园高效且有序运行的核心所在。先进的校园管理理念、有效的校园管理方法能够保证教育教学的高效实施,促进师生群体全面积极地发展。当前,乡镇中小学校园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对校园管理角色的定位不准确,教育观念滞后,管理方法较为陈旧僵硬。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普及,我们越来越强调校园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探讨分析校园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促进校园管理创新改进,对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管理;困境;对策

中小学运行的主旨,即是促进中小学师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教师、学生作为中小学体系的基础之石,这一主体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中小学校园管理的最终成效,同时也反映了中小学校园管理工作开展的水平。作为根本的教师及学生群体,是管理工作的对象,处于管理服务的中心位置。在实施管理方法及制定管理制度时,应“循其本”,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查缺补漏,摒弃消极且僵硬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在思想意识层面重视教师及学生群体的感知感受。传统的管理方法以教师及学生服从为基础,这样的管理方法显然与现代校园管理背道而驰,在激发教师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方面不甚理想,而最终产出也没有达到预定的期望。

一、 乡镇中小学管理的困境

(一) 管理制度生硬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旧有的学校管理制度不符合现代乡镇中小学校园的实际情况。一般而言,管理制度不能轻易地更改,否则会导致学校管理体制紊乱。为此,学校对待管理制度慎之又慎,轻易不作更改。但是,乡镇中小学校园不少的管理方法的确缺乏时代性与科学性。标准统一的管理,确实能有效约束学生,保障课堂教学的纪律性。然而,事物具有正反两面性,让活泼爱动的中小学生中规中矩,不可否认会伤害到学生的天性发展。长此以往,某些学生会变得过于文静、内向、腼腆,在客观上,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均遭到遏制。生硬的管理制度,同样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而教学管理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促进学生群体学习效率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管理制度生硬在客观上也遏制了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开展,“标准”与“统一”阻碍了教师教学手段的创新,而这显然与现代教育理念不相契合。

(二) 管理手段单一

大部分学校的校园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视为管理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以成绩而衡量校园教育管理,原本无可厚非,但在客观上导致管理目标过于唯一化,从而也造成了具体的管理手段单一。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强行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统一的管理,将学习成绩作为教育管理侧重点的判别依据。学生在这样管理的方法影响下,其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发展目标等各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按照一个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不仅背离了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而且会制约学生的长足发展。没有依据师生群体的发展趋向、兴趣爱好,创建多元管理方法,也未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实施分层管理,等等。创新乡镇中小学管理,要注重学生和教师群体的个性差异,丰富管理手段,开展分层管理、差异化的管理方法。

二、 乡镇中小学管理的对策

(一) 更新管理理念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策划者,校长应与时俱进地更新、转变管理理念。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坚定教育改革信念。以身作则,积极创新,深入课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秉承新课程改革精神,从而因地制宜地开展及改革校园管理工作。具体工作中,首先应全面把握教学实际状况。校长应深入到教学实际之中,亲身体会、感知、尝试现行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在具体实施管理工作时,做到有的放矢。学校的正常运转,应是建立在“生为本,师为根,学为矢,用为的”的基础之上。为此,作为学校基础之石的教师队伍,除了完成教学工作之外,更应积极投身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不可否认,某些教师只是单方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其他学校管理工作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教育改革必然走向狭隘的局面,从而不利于学校的未来发展。为此,学校管理者应营造出民主、开放、多元的教育管理环境。鼓励教师建言建策,树立学校主人翁意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己任。

(二) 完善管理制度

不言而喻,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是实现中小学校高效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全面、细致且深入的管理制度,应通过不断更新求索的方式开展。在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时,要注重责任落实制、奖罚制度的开展。教师群体是校园运转的中坚力量,而学生群体则是校园管理的主要对象。乡镇中小学校园管理制度的实施要人性化与严肃化并存,不仅要促进教师群体自觉配合校园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在管理制度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中小学校园管理工作其实际内容较为烦琐,比如说,针对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培训管理;針对学生遵守校规的日常管理;针对提升校园教育设施的安全管理,等等。为此,作为管理者应将其条理清晰、分门别类地区分开来,实行指向性、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以管理手段的明确性而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注意,在实施指向性管理时,要重视单一存在的管理制度对其他方面造成的显性或隐性影响,立足于新时期乡镇教育理念,从而避免造成管理体制紊乱的现象发生。

(三) 树立良好校风

校园是一个微型小社会,校园风气是校园环境的直接体现。良好的校风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力量,是学生群体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勇敢、坚强、自主、团结、分享、奉献、自律等美好品质特征的形成,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意义重大。校风的树立,是校园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从点滴积累或逐渐形成的,因而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操之过急,需构建出长期的实践规划。良好校风从细节而来,需要落于实处,从小事做起,并坚定不移地“惩恶扬善”。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个人秉性、家庭教育等方面迥然各异,因而学生虽社会阅历有限但其对事物的“评判”标准不一。校园管理或教学过程中,不应“一刀切”地管理学生,应尽量营造宽松、民主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此外,对于消极的社会思潮,尤其是网络上甚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应坚决地抵制、否定和批评,不能让学生在成长的重要时期染上不良习性。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经典书籍,陶冶情操,在积累知识、拓展眼界的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日常生活中勇敢自立、不逃避畏惧困难、不怨天尤人,对于乐于助人、善于团结的学生,给予大力褒奖,从而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

(四) 开展实践活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以理论为主,实践活动开展得较少。乡镇中小学由于教育投入及校园教育设施设备的不足,也导致很多的教育内容停留于纸质层面,而未能以实践的方式开展。真理源自实践,在当前的乡镇中小学校园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引导教师及学生群体开展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群体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客观求真的良好品质。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闭门造车”是极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实践接触,感知社会和实际生活,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其中有所思,有所悟。乡镇中小学应进一步加强对校园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完善实践学习、实践教育所需的设施设备。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需要借助于各类体育器材,而体育运动场地也需要加以完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均离不开实践动手操作的仪器设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升教育质量。组织开展校园活动,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融洽师生关系,建设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增广见闻,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 结语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应在人格上实现“平等的交流”。作为管理者,应提高其育人的工作理念。以平等、尊重的管理方法,实现管理目标。更新管理理念,提倡民主式的校园管理,让广大的学生和教师群体参与到管理工作之中,在此过程中,不断推广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切实提升乡镇中小学校园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月兰,刘雅.对中小学管理行政化问题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6(09).

[2]孙雪连,褚宏启.学校管理中民主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10).

[3]柴纯青.中小学管理:以專业精神探发展之路[J].传媒,2014(03).

[4]靳玉乐,孟宪云.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及其改进[N].西南师范中小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5]高春华.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5).

[6]张茂聪,仲米领.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问题探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01).

作者简介:

杨建勋,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韩集乡云台小学。

猜你喜欢
中小学困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困境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