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信用产品的迭代完善

2019-01-27 13:30
浙江经济 2019年21期
关键词:类产品信用主体

加快迭代优化公共信用产品,要以前端数据、后端应用为着力点,做优五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以指数类、预警类、关联类产品为突破口,做多公共信用产品。在深化行政领域应用的基础上,聚焦社会、市场领域靶向攻坚、重点推进

4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考察期间,听取了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孟刚关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情况介绍。总理对“信用浙江”建设作出高度肯定,同时要求,“要把信用作为政府完善监管、市场交易合作的重要参考”。如何“用信”,载体就是公共信用产品。

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阶段看,已从以“建”为主进入到以“用”为主。公共信用产品是政务应用的基础,是信用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信用浙江建设内容看,公共信用产品是信用“531X”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交易、政府监管和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从信用中心的定位看,公共信用产品是核心竞争力,产品的价值决定了中心的价值。如果说信用产品是给主体“打标签”,那么公共信用产品就是给出“权威认证”。

(一)公共信用产品的迭代优化

从存量优化的角度,持续迭代公共信用评价。目前浙江的公共信用评价还是“大写意”,指标颗粒度不够细,有效评价数据不够多,结果区分度不够明显。需要两端发力,推进“工笔画”。前端抓数据。首先是“已归尽归”,从大数据局已归集表单中拓展评价维度。然后是“应归尽归”,从需求出发,探索将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纳入指标项。同时,“尽归尽用”,重点解决关键数据(如双公示信息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缺失问题,推动数据质和量螺旋式上升。后端抓应用。重点是推动“信用+行政审批”等十大场景应用,关键是制定应用标准:将公共信用评价纳入行业、地方信用评价,推动基于公共信用评价的专业化、个性化产品在具体场景的落地应用,同时将应用结果反馈至省公共信用平台。通过系统协同、业务协同推进数据闭环、模型迭代。

从增量丰富的角度,推出系列公共信用产品。基于五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进行二次加工,形成新产品。一是指数类产品。打通五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从行业、区域等不同纬度进行归并组合,形成行业(三大产业、17类细分行业、若干重点行业)、区域(小镇、区县市、设区市)信用指数。如政府诚信指数,基于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公共信用评价,形成面向设区市、区县的诚信政府指数。二是预警类产品。基于公共信用评价绝对值和相对值的变化程度,形成信用预警产品。三是关联类产品。以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号码为特征向量,将不同主体进行多维关联,构建“信用关联图谱”。通过聚类分析,对失信主体的特征行为向量进行汇总,提炼“信用基因”。

(二)公共信用产品的深化应用

公共信用产品的应用点多面广,下步要聚焦社会、市场领域靶向攻坚、重点推进:社会领域,立足个人信用稳步推进。如杭州将自然人信用评价分纳入“钱江分”,“钱江分”达到一定额度,可以享受更加便捷的交通出行,先就医后付费等优惠。如550分以上的市民,可享受门诊500-5000元、住院15000元的信用额度。市场领域,对接行业平台、龙头企业探索推进。通过与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尝试将企业公共信用评价纳入商业银行信贷评价体系。探索与阿里巴巴、百行征信等机构的合作,借助行业龙头的力量推动公共信用评价向商业、金融领域输出。

在公共信用研发和应用推进的过程中,仍有一些“边界”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如究竟哪些数据适合纳入公共信用评价?近来有些地方将轨道交通饮食、行人闯红灯、频繁跳槽等纳入信用评价,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如何保证信用评价既有用好用又不滥用泛用,是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类产品信用主体
组合类产品筛选试验通用工装设计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类产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消费者报告!玩具童车类产品3C认证新规发布,7月1日起实施
何谓“主体间性”
融媒体环境下H5新闻类产品传播优势分析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信用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