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室内学习环境创设的现状与对策

2019-01-28 19:31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早期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创设区域班级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彭 云

“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问题是关乎幼儿在园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深刻制约着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1]。幼儿园学习环境一般是指“幼儿本身以外的、影响幼儿发展或者受幼儿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件”[2]。除了幼儿园中的人际关系和氛围等心理社会环境以外,主要是指幼儿园的物理环境,具体包括入口、围墙、户外场地、走廊、专用功能室等公共环境和墙面、窗面、区域、游戏室、活动室和休息室等班级环境。与中小学相比,幼儿园的课程具有活动与经验的特质,而活动与经验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与情境中经历与延展的,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4]。

一、问题的提出

江苏省自2014年启动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以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为宗旨,通过对“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实施方式和课程支撑环境等进行调整和重构”“实现幼儿园、教师、家长、幼儿的共同发展”[5]。从环境建设的角度看,其主要任务包括:根据课程实施的实际需要,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理情境;根据课程实施的进展情况,创设数量充足、种类多样、材料丰富,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游戏区域;对于幼儿在活动和游戏中的表现,教师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激发幼儿自主活动,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心理支撑。

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以幼儿园集体力量为主导推动的公共环境改造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目前的建设重点逐渐转向以教师为主导的班级室内学习环境的改造。幼儿园班级是在幼儿园内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室内学习环境的建设对幼儿发展有更直接的影响。那么,幼儿园班级室内学习环境创设的现状如何?取得了哪些建设成果?还存在什么问题?今后应致力于哪些问题的探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是摆在学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二、样本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视频观察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样本来自2018年南通市C区组织的幼儿教师“青蓝工程”师徒教育教学技能比赛。为了顺应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趋势,并配合教育部开展的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C 区的这次教研活动从传统的教学竞赛转型为班级室内环境创设的展评。要求师徒共同学习研究美国高瞻教育研究基金会的《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6](以下简称《评价系统》),共同优化所在班级室内学习环境,共同拍摄、制作徒弟所在班级室内学习环境视频,尽量多角度、多景别地展示幼儿在班级室内学习环境中真实、自然的活动。在比赛现场,徒弟结合视频对班级室内学习环境的创设进行说明,然后由师傅进行点评。本次比赛,区内25所公办园和29所民办园各遴选一对师徒参赛。笔者作为评委应邀亲历了比赛的全部过程,并获取了全部样本的视频、师徒说明与点评的文本资料。本文以这54 对师徒的视频和文本资料为样本进行观察与分析,从中管窥幼儿园班级学习环境的创设现状,并形成相应的改进建议。

三、观察结果的描述与分析

54对师徒的视频展示与说明点评,集中呈现了幼儿园班级室内学习环境创设的基本状况,折射出幼儿教师环境创设的观念与行为。总体来看,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教师在班级室内学习环境创设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而且公办园整体优于民办园,但其内部良莠不齐,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显著成效

1.巧妙利用空间。目前幼儿园在班级室内空间的利用上都动足了脑筋。首先是最大化地利用可能的空间,为幼儿争取更大的活动范围。旧城区的老幼儿园普遍存在空间狭小、人数偏多的现象,在空间利用上面临更大的挑战。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活动室的边角以外,还将走廊、过道、寝室甚至墙壁等巧妙用作幼儿的游戏空间。其次是重新审视调整空间,让空间布局更为合理便捷。比如,区域空间用矮柜相隔,保证视线通透;注意动静区分,避免区域间的干扰;将美工区设置在盥洗间旁,方便幼儿取水换水;把相互关联的区域临近设置,促进区域之间的互动和调配。

2.区域类别丰富。多数幼儿园班级室内的区域设置都在6~8个,有的甚至更多,而且类别丰富,基本能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在区域的命名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凸显功能,沿用传统的命名方法,按功能对区域进行命名并加以分类,如益智区、图书角、建构区、美工区、娃娃家等;另一种比较时尚,借用时下社区生活与幼儿喜欢的角色来命名区域,如某幼儿园中班设置了突突兔工作室、海底小纵队之家、谢灵通智慧屋、巴克美食轩、卡西西创意馆、达西西花店、小萝卜颜色坊、皮医生诊所、章鱼堡度假村、章教授科技馆、呱唧剧场等11个区域。

3.投放材料充足。材料是游戏活动的基础与保障,所以幼儿园的每个区域内部都投放了充足的游戏材料。比如,在建构区投放了花砖、纸盒、积木、PU管等低结构材料;在美工区提供了不同的树叶、种子、石块、树根等自然物品;阅读区除投放绘本外,还有播放设备、玩偶与道具、纸笔等材料,供幼儿开展读写活动。材料的丰富性保障了幼儿活动的选择性。此外,材料具有开放性,幼儿可以自由取放,区域之间也可以互通有无。

4.幼儿参与建设。目前很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的局面,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与管理的主人。比如,教师会和幼儿商量,最不喜欢什么区域,还想增设什么区域,给区域取什么名字,这个区域要有哪些功能,需要搜集哪些材料,如何分工。可见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区域的设置到动手制作,再到游戏的开展乃至材料的收拾、游戏的评价,都是以幼儿为主体进行的,教师退后为环境创设的协助者与合作者。

5.内容动态变化。多数幼儿园采用的是主题单元课程,从主题墙的展示与说明中可以看到视频拍摄之际或之前该班幼儿的单元学习主题,教师以照片、图画、文字、幼儿作品展示等方式记录了幼儿学习的过程与成长的足迹。此外,区域的内容也能随着季节、主题、时事而更新调整。如某幼儿园中班当前的生成学习主题是“房子”,于是教师在探索区增添了水压游戏,帮助理解高层住宅用水问题;在建构区搭建各种材料与造型的房子;在数学区则将原来的活动替换成了排房号活动,丰富幼儿有关数符号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

1.对室内学习环境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参赛的54对师徒中,59.3%的室内学习环境展示仅仅是班级区域游戏的情境与相应活动,29.6%的展示除区域游戏外,还呈现并解说了主题墙的形式与内容,仅有11.1%的展示还能对幼儿的生活环境进行设计与说明。这说明教师对幼儿室内学习环境内涵与外延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其中理解比较到位的例子有,某幼儿园小班在盥洗室墙上张贴洗手、漱口的儿歌步骤图;某幼儿园中班在田字格状茶杯架纵横边缘注明数字坐标,让幼儿在找茶杯的过程中自然掌握数字、数序甚至积累坐标的经验。虽然游戏区域是幼儿室内学习环境的重点,但也不能因此窄化室内学习环境的外延。

2.过分追求特色导致幼儿经验失衡。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追求风格与特色,比如蓝色系的海洋风,原木色的自然古朴风,用蓝印织品表现本土风情,这些做法的确有效改变了过去环境创设花哨凌乱的状况,增添了环境的和谐与美感。但是,过分追求特色又可能导致幼儿经验的失衡。比如,幼儿园大班为追求民族风,设置了剪纸、扎染、青花瓷、墨韵、编织等,而这些活动其实与美工区的活动性质相同,幼儿则缺失了读写、探究、建构、表演等方面基本技能体验和经验积累的机会。

3.活动材料不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区域与材料解决了幼儿的游戏空间与内容,但是活动材料与活动的发展适宜性之间尚存在不完全匹配的问题。首先是年龄特征把握不准。比如,让大班的幼儿做简单的刷色美工或用模具制作糕点,可以想见这类活动很快就会让幼儿厌倦,因为它既没有挑战性也没有发展性。其次是个体差异把握不准。同一班级的幼儿发展是有差异的,很多区域材料虽多,但不能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与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4.忽略教师的观察记录与支持回应。所有视频与解说主要介绍幼儿园的物理环境与幼儿的水平,鲜有教师能表现自己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记录和支持回应。区域材料的投放不是一次性的,应该是建立在观察分析基础上的持续改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深入观察,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考虑下一步经验的发展需要,从而调整材料与活动。虽然,教师也周期性地完成了观察记录,如每周提交1~2篇观察记录,但记录的目的不仅是完善教学档案资料,还应该包括依据对幼儿的观察做出有效的支持与回应。

四、建议与对策

环境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前提与保障,要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关键在于提高幼儿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认为,幼儿教师的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具体表现为“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7]。对此,教研部门、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个人要协同努力,通过学习、研讨和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

首先,教研部门要搭建有关环境创设理论学习与实践交流的平台。如研究样本来源的C区幼教部门,首先通过QQ群引领辖区内全体教师学习《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与《评价系统》等专业书籍,学习并借鉴美国高瞻课程中有关学习环境的指标体系,然后再重新审视与调整班级学习环境,最后以比赛展示的方式促进园所之间的交流分享。教研部门有理念有行动的导向直接影响基层教师的努力方向。

其次,幼儿园要有计划地开展环境创设方面的专题探讨与实践探索。通过学习和研讨帮助教师厘清学习环境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教学与游戏的关系,知道教学与游戏是有联系的,教学可以延伸到区域,游戏中也可以生成教学。还可以组织教师根据经验与兴趣选择某类环境,进行学习、探索、总结。比如,教师或选择主题墙,或选择生活环境,或选择区域环境中的科学探索区、读写区、建构区等。园长室要为每个研究团队配备骨干教师作为领衔人,以小组的形式集中学习、讨论、实践、展示、总结,促进教师积累环境创设的经验,提高环境创设的能力。

另外,幼儿教师个人要主动分享与学习他人探索的经验和成果。为了取得探索成效,每个教师置身的团队会侧重探索某一类学习环境的创设,但是班级幼儿的发展要置身于学习环境的全部场域,所以教师个人要主动分享与学习他人探索的经验与成果,从而为本班幼儿创建高质量的各类学习环境。教师还应该着力观察本班幼儿活动的情况,并对幼儿的已有经验和下一步的发展做出专业判断,从而有效地回应与支持幼儿,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创设区域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分割区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区域发展篇
班级被扣分后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