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妈妈”助力班级建设管理策略

2019-01-28 19:31浙江省象山县东陈中心幼儿园闫淑凡
早期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特长菜单分组

浙江省象山县东陈中心幼儿园 闫淑凡

由于妈妈们的工作相对都比较繁忙,能抽出来参加幼儿园活动的时间比较少,多数妈妈只能利用来园后的半小时或离园前的半小时参与班级建设,所以这些妈妈被我们称为“半小时妈妈”。为了使这些“半小时妈妈”参与班级建设更有成效,班级活动更有特色,自然需要规范“半小时妈妈”的管理,在管理中我们主要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

一、预告与预约相结合——充分准备

预告就是事前通告,在活动前通告全体妈妈,使其对整个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详细了解;而预约就是事前约定,在预告后对参加活动的妈妈进行时间上的约定。之所以既要预告又要预约,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预告面向的是班级所有妈妈,目的是让她们对一定时期内班级活动心里有数;而预约只面向部分有活动任务的妈妈,目的是让妈妈能对自己要参与的活动及早准备。预告与预约相结合使得一个学期或一个月内班级活动有个系统的安排,让班主任老师对每次活动的人数与要求等能有效掌控,从而确保“半小时妈妈”活动的质量。

1.提前征集菜单。学期初,我们都会就“半小时妈妈”活动分发两份调查表,一份是“半小时妈妈”个人特长爱好调查表;另一份是“半小时妈妈”活动菜单参与意向征求表。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汇总,然后拟定整个学期的活动项目菜单,如活动项目分为区角材料制作组、助教妈妈组、环境美化组、自然角建设组等。菜单上还要列出所有妈妈的姓名、职业、爱好,这样老师就可以初步了解妈妈们的兴趣和选组情况。由于妈妈们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来选择组别的,更大程度上发挥了妈妈们的自主权,比起老师主观地去分组更易被妈妈们认可,更大程度上消除了妈妈们因分组不当而产生的消极因素。此份菜单其实就是对所有妈妈能力、爱好的一次摸底调查。通过这个调查,老师可以对全班妈妈们的兴趣、特长做到心中有数,也使班级“半小时妈妈”活动有了一个全盘的考虑。

2.定期预告活动。有了前面菜单征集的铺垫,接下来就是要定期预告。定期预告分为总预告和分预告。总预告就是把“半小时妈妈”活动的总安排整体告知妈妈们。分预告就是在每次活动前再进行一次具体预告。那么该预告哪些内容呢?其一要告知妈妈们准确的活动时间范围,可以使其对自己的时间合理调配;其二,要告知活动具体内容,让妈妈们知道参加活动时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预告活动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如家园互动栏、电话、家园通短信、班级微信群等,充分利用这些有效便捷的平台,提前做好“半小时妈妈”活动开展的预告,通过预告让妈妈们对幼儿园一个时期内“半小时妈妈”的活动安排都一目了然。

3.适时预约指导。虽然我们有很多的方式可以预告“半小时妈妈”活动具体事宜。但是具体哪些妈妈能在活动时间内来参加,仅凭菜单和预告是不能完全确定的,所以必须要再进行一次预约,可面谈预约,也可电话预约。在活动开展前一周对菜单中要参与活动的小组妈妈们进行预约。列出一个表格,将预约好的妈妈姓名填写在约定日期内,以便做好人数上的掌控和活动材料上的准备。对于在活动期间抽不出时间参加的妈妈,可请她根据自己的时间再重新选择一个小组。当一份完整的预约单呈现出来后,张贴在班级的家园互动栏里,看到这份预约单,老师和妈妈们都可以做到心中完全有数了。同时,对于在预约中所了解到的准备参与活动的“半小时妈妈”所碰到的困难,我们及时予以帮助和指导。

二、特长与成长相结合——积极参与

很多妈妈都有自己擅长的某项特长,个别甚至是某个领域中拥有高超技能的人才,但是众多妈妈中可能只是对某方面很感兴趣却不是很擅长,经过其他妈妈的指引与帮助,她们也完全有可能掌握某项技能。这样通过“半小时妈妈”的活动,在促进儿童发展的同时也让妈妈们一起成长,因此以特长妈妈带动成长妈妈,成长妈妈协助特长妈妈,两类妈妈携手前进,已经成了“半小时妈妈”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1.八仙过海显神通。我们的“半小时妈妈”有的擅长画画,有的擅长编织,有的擅长种花……她们的工作也是各有不同:医生、翻译、美术教师、会计、美发师……在菜单的填写时,妈妈们就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工作进行了选组。如绘画方面有特长的妈妈就选择了环境美化小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医生、美发师则选择了助教妈妈小组,擅长种花的妈妈便选择了自然角建设小组,等等。环境美化小组以装扮班级的手工制作为主,助教妈妈小组则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为幼儿上一堂课为主,自然角建设小组以带领幼儿动手种植、引导观察发现为主,等等。各小组妈妈们在活动中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把自己的特长结合幼儿特点开展活动,受到幼儿们的热烈欢迎,很多孩子更是以妈妈参加活动为荣。特长妈妈们犹如八仙过海而各显神通,“半小时妈妈”活动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

2.各尽所能齐上阵。特长妈妈们在活动中各显神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一些没什么特长的妈妈们也有用武之地。她们有的可以协助老师维持离园高峰时的纪律,在离园高峰时,老师一边要与家长交流,一边又要管理班级,此时是管理最薄弱的时候。“半小时妈妈”融入到此段时间的管理中,可谓是给老师吃了一颗定心丸,老师可以更安心地与家长沟通交流了。在户外活动中,“半小时妈妈”可以提前准备个小游戏,带领幼儿一起做游戏,也可以帮助老师准备游戏。“半小时妈妈”负责做好助教工作,配合老师做好器材提供或纪律、安全的维护……有待成长的妈妈们各尽所能、一齐上阵,“半小时妈妈”活动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氛围浓厚。

3.携手共进乐融融。“半小时妈妈”活动中,特长妈妈虽然有能力出色地完成某个单项任务,但是,面对大量的活动任务时,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一些有待成长的妈妈这时就可以成为特长妈妈的得力助手,在特长妈妈的指导下协助其完成整个活动任务。如在环境创设时,几个对绘画感兴趣的妈妈协助擅长绘画的妈妈对其创意进行实施,同时她们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大家共同出主意、动脑筋,碰撞出的火花更是令人意想不到。久而久之,妈妈们不但在活动中学到很多,还渐渐地结下一份难得的情谊。两类妈妈携手共进、其乐融融,“半小时妈妈”活动不仅稳步前进,而且增强了凝聚力。

三、团体与个体相结合——深入发展

“半小时妈妈”活动中,我们主要以小团体开展活动,但还有些妈妈由于时间难以统一,这类妈妈就只能以个体的形式参与活动。以团体形式开展活动可以集思广益、发挥集体力量,而以个体形式开展活动可以灵活机动、不受牵绊。团体与个体巧妙结合,既让活动形式不枯燥单一又让活动得以深入开展。

1.合理编排小组。虽然在活动前有了菜单的征集,但如何将这么多的妈妈们结合菜单再次进行合理地编排分组,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如“同事妈妈组”:将同单位的妈妈分到一组,可以方便她们一同参加活动,也可在单位就商量有关活动事宜;“情投意合妈妈组”:将平时就经常来往密切,已经是朋友的妈妈分到一组,这样可以更快地使妈妈们进入活动,减少了认识、了解的过程;“80、90 后妈妈组”:将妈妈按出生年龄分组,她们在一起思想更接近,更易于交流。类似这样的分组还有很多,只有将分组考虑得更细致、编排得更合理,“半小时妈妈”活动才能开展得更顺利更有效。

2.有机穿插活动。“半小时妈妈”活动有了明确的分组后,为了活动的丰富,就要将活动进行有机地穿插。在这个问题上,班主任老师可谓是一个活动总指挥,每周要承担好调兵遣将的任务。一月里可以安排两次小团体活动,一次个体活动,一次亲子活动。将这些活动合理地进行穿插安排,就可以使“半小时妈妈”的活动有张有弛,妈妈们参与起来也会游刃有余。

3.适时交流指导。在活动前,可由老师提前做好计划,准备好所需材料。在活动中,对妈妈们进行指导,使其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意图完成所要达到的目标。如:在自然角花盆的设计中,准备好各种各样的PVC水管接头,请擅长绘画的妈妈对水管进行甲骨文的描画。最后呈现出的花盆,既整齐美观,又有创意。也可由老师想好活动主题,由妈妈们按主题自由开展活动。先在小组里选出组长,由组长带领其他妈妈,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如:区角材料的制作中,围绕“废旧材料变玩具”这一主题,妈妈们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出利用什么废旧材料要制作什么玩具,老师可在过程中给予些建议和帮助。在一学期活动结束后,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请不同组别里的妈妈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和感受。通过老师的指导,妈妈们的交流分享,“半小时妈妈”活动才会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稳步进行。

半小时虽短,但是充分利用好这半小时,让“半小时妈妈”活动精彩纷呈却很难;让“半小时妈妈”来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建设并不难,难就难在让“半小时妈妈”活动有成效。应该说坚持“预告与预约相结合”“特长与成长相结合”“团体与个体相结合”这三个原则,对规范“半小时妈妈”的管理极其富有成效,但“半小时妈妈”的管理还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将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特长菜单分组
中国新年菜单
老板的特长
分组搭配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怎么分组
分组
本月菜单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
一个“公海龟”的求偶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