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督导视角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思考

2019-02-06 04:00安燕
江西教育A 2019年12期
关键词:班会课班会班级

安燕

文化自信已成为时代的呼声。笔者基于督导的视角,思考如何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水平,以形成独具校本特色的德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笔者从督导反馈意见中发现,本应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阵地的班级文化建设并未受到重视与充分利用。目前,普遍存在班级文化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创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班级文化缺乏系统规划。班级文化的建设,要事先做好整体统筹,思路明晰,持之以恒,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多数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管理和整体统筹设计,班级普遍处于散乱无序的状态。其次,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以班会课为例,多数班主任或是强调班纪班规等方面的内容,甚至用班会课完成学校卫生大扫除,随意性大。再次,学校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缺乏把控,未能及时对各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给出总揽全局的建设性指导意见。

二、基于督导视角对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整体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第一,学校要明确班主任的相关职责,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体系,通过校本培训的开展,对学校德育的工作进行科研化管理;第二,学校要建立学习型的班主任工作小组,对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融會贯通,扎实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系统化,努力创建实用型的班级文化建设课程体系。第三,学校要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提供行动指南,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行为规则,从而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第四,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建立管理档案,为每个学生建立起身心成长的档案,利用好家园手册,把家校共育落到实处。第五,班主任作为班级建设工作的主体责任人,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的创建,做到人人共建、人人共享,适应时代的变迁,永葆初心,对接国家理想,关注核心素养,关注生命个体。

(二)让主题班会课程化

每次主题班会应首先明确德育目标。每个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主题班会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分析学生在不同时期身心发展的共性,发现学生存在的难点问题。然后制定班会主题和育人目标,实施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主动干预型教育行为。主题班会课程化,可以让教育主题活动更具目标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能系统梳理德育工作的疑难点,归纳德育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找到解决思路。课程化的建立可以给大部分班主任尤其是青年班主任提供良好的借鉴,只要对现有教育资源加以变通,便可形成因人而异的德育工作教案。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一支教研能力较强的班主任队伍,研发适合本校的班会课程体系。这就要求学校研究出一套符合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教材和学案;定期组织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课的研讨、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班会课的设计应讲究艺术性。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来呈现的班会既可让一部分学生施展特长,增强自信,又可寓教于乐,从而实现如沐春风的德育效果。

其次,学校要定期开展集中研讨,充分运用学校资源,积极聘请对主题班会课程化有研究的专家、学者,莅临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或把脉校本主题班会课程,并对主题班会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当然,除了把相关专家“请进来”,学校还应创造机会让教师“走出去”,与其他兄弟学校教师面对面交流,取长补短。(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班会课班会班级
“花样”班会课
班级“四小怪”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不称心的新班级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