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教育智库:在携手共建中精准发力

2019-02-06 04:00施晓红
江西教育A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工作坊智库家校

施晓红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补充,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引领,两者合作才能产生更强大的作用。以此理念为发端,为使家校合作有理论和实践的双向纵深发展,我们在学校管理中提出并探索建立“家校协同教育智库”(以下简称智库),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建言,为学校管理献计献策、判断运筹,介入管理设计;参与学校活动,并对活动进程追踪调查研究,将运行结果反馈,以取得家校协同育人的更优效果。

在组织机构上,“家校协同教育智库”形成网格式全覆盖。顶层成立了“智库”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职德育副校长负责统筹、协调“智库”工作,设立了“智库”办公室。横向在行政管理、课程建设、学生活动、纠纷调解方面组建了4个智库组,纵向有校级、年级、班级三级智库。校级智库制定《“家校协同教育智库”工作章程》《“家长协同教育智库”办公制度》等。学校章程也补充修订,增加智库工作条款,明确工作流程和规范。年级、班级智库又设有班主任智库工作坊、教学智库工作坊、校外智库工作坊、学生智库工作坊。

在团队建设上,综合考虑家长的学历背景、工作经历、家庭情况等,明确了智库中家长成员的门槛。而后,向全校家长发起征集令,近1800名家长有800多人报名。庞大的基数给智库队伍的良好质量奠定了基础。在遴选时,我们重点考虑了家长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同时也考虑到人员构成的广泛性。智库的家长成员中,既有公职人员、企业主,也有社区代表、普通群众,同时兼顾性别比例和年龄层次,保证了智库团队构成的广泛性和决策的可行性。目前,学校聘请了50余名智库成员,扩大了开放办学的力度,体现了多元办学利益共同体参与、互动、协商与善治的教育治理新理念。

在工作内容上,智库成员上任后,定时间、定内容、定方式开展工作。比如其中有一项,就是智库成员每周三深入学校课堂、办公室、活动场所等,零距离接触学校,为提供建议做好田野调查:

一察。察看学校硬件建设现场,校容校貌、专用教室、食堂、办公室和學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管理及使用情况。

二谈。访谈教师,访谈学生,电话访谈其他家长。

三听。随堂听课,涵盖各个年级。

四参。参加各类会议,观看活动。参加校行政会、教师会、家长会;观摩师生升旗仪式、学生大课间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

五览。浏览学校网络平台、微信平台。

六查。学校提供基本信息表及学生作业本、教学常规巡查记录、安全巡查记录等各类资料。

七撰。撰写工作纪实。

八交。提交工作纪实、建议,并上传至“家校协同”教育智库网络。

智库成员们还不定时应邀或申请参与学校发展规划、活动策划方面的讨论、调研等工作。

“家校协同教育智库”的建设,关键在于机制创新,难点也在于机制创新,必须加强“如何对接”“如何转化”“如何考评”三个方面的机制建设。

一、“智”的对接——保证智库信息畅通

智库中的家长成员被赋予了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相似的职责和权利,可以全程深度参与学校“生活”,信息接收全频道打开。

可以履行督管之责:监督、检查和指导学校依法治校、校务公开、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志愿者服务等事务。

可以履行督教之责:与学生一起听课、做课间操,进行课间巡逻和查看教师办公;午间与师生共进午餐、在书吧自主学习;巡查教师上课,抽查学生作业;参与教研活动和学生体育活动。撰写工作报告,把学校当天发生的大事、好事及时上传到学校和班级QQ群。

可以履行督学之责:根据自身特长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在“家长课堂”开讲;利用学校网站、班级QQ群等介绍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引领家长辅助子女学习,组织家长座谈,帮助其他家长提升辅导子女学习的技巧;指导家长设计节假日家庭小课程,建构家庭文化;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共读一本书”“共上一节课”等亲子活动;提醒家长在周末及节假日带领孩子一起去书店、图书馆阅读,参观考察附近的博物馆、科技馆等。

因为有了浸润式的参与,全面接收了信息,智库成员的建议提交、探讨都及时有效。

二、“智”的转化——改进智库供需匹配

学校管理趋向民主和谐。家长需要了解学校、评价学校、监督学校、参与教育,享有知情权、监督权、评价权;学校需要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和子女成长的全过程(时间与空间)管理。“家校协同教育智库”给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给学校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教育发展的新合力。智库成员每天都要协助校长巡视学校教师的考勤情况,每两周对学校教育工作开展专项检查,涉及安全、后勤、教学等各个环节。每学期期末,要填写《学校教师满意度测评表》,从师德师风、教学质量、作业批改等各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直接介入教师全年考核。经过近两年的磨合,家长已经从以前仅仅在乎自己孩子及所在班级的变化,到现在更加关注学校的发展,家校之间呈现供需和谐匹配的良好局面。

学校师资趋向多元多能。比如,“课程建设工作坊”着力于学生社会经验、生活技能、意志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打开校门,让更多家长、社会人士兼任教师,成为学校教育的“助力军”,教师变得多元多能,教育变得多姿多彩。智库成员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乐器演奏、烘焙美食、体育运动、理财当家……不仅如此,学校还全方位引进“家长义工”,让社会人士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素质教育等工作,比如慰问孤寡老人、赈灾义卖、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资源的引进,优化了教师知识结构,拓展了学生视野,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三、“智”的考评——强化智库约束机制

学校组织召开家长恳谈会、家校联席会、家长智囊团等活动。每学期开展“新父母”评选,表彰优秀家长志愿者、优秀家长护学岗,宣传家长事迹。在“家校协同教育智库”运行的基础上,学校建立了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制订了相关方案,初步拟定《高镇小学家校协同教育智库章程》等制度公约,为工作的开展提供规范和保障。

两年来,智库的家长成员到校80多次,召开家长座谈会12次,进课堂听课148节,开展校园安全等专项检查8次,提交书面报告40多份。打开校门做教育,让家长深入学校腹地,成为教育的主人,成为学校不可分割的战略伙伴。我们在期盼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让教育从自我封闭的孤独堡垒,变成千帆竞发的澎湃海港,必能引领学校教育发展迈入新境界。(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高镇小学)

猜你喜欢
工作坊智库家校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微智库
微智库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