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三个物件,破解教学难点

2019-02-07 05:34丰昌艺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对顶角三角板垂线

丰昌艺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0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相交线》。

本节的知识点主要有三个:对顶角及其性质、垂线及其性质、点到直线距离及其性质。书本上的知识点内容没有深奥,便于学生理解,但这只是学生的知其所以然,还属于表面理解,生硬的理解,只停留在感性上的认识。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达到理性认识,才是教学的目的。课本里重点强调知识的呈现,知识的关联性需要教师去补充,让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完整的体系,成为教学的难点。教材上的知识呈现方式是:观察、探究、思考、操作、交流、练习。这个设计,由浅入深,层次渐进,有条理的构建出本节教学方法结构和步骤。但是,这只是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基本原则,如果照搬照套,照本宣科,就会出现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

初中一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还需要借助实物和操作进行“玩”的教学,所以教材设计一些图像,做到图文并茂。其中物件、线条是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启发物,要把它们激活。因为这些物件并非稀奇物,激不起学生的好奇心。线条本身也是干巴巴的,构不成学生对它的兴趣。要突破教学难点,需要借助直观教学手段,把物件激活,给物件、线条补充一个故事,一个情节,丰富知识内容,增强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要达到以上要求,必须激活三个物件,我的建议如下:

一、玩转一把剪刀,引出对顶角

课本的开头,是一把剪刀图,让学生在观察剪刀中,

导入新课教学。教师先发给学生每人一把剪刀,还有一些可以剪的物件。让学生玩剪东西的游戏,通过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会得出结论:要剪的物件,体积越大,剪刀张开越大。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做以下三个动作:

1.测量剪刀张开的角度。让学生每剪一个物件,用量角器测量一次剪刀张开的角度,先测量剪刀口的角度,再测量剪刀把手的角度。做好要剪一个物件,剪刀口展开角度、剪刀把手张开角度的数字记录。随后,让学生任意张开剪刀把手,测量把手角度和剪刀口角度。指导学生观察一组数据,得出结论:每一次张开剪刀,剪刀把手的角度与剪刀口角度相等。

2.画图观察揭示两个角相等。指导学生画图,让学生知道学会从实物到图,是具体分析的需要,是认识的一次提高。剪刀有两条剪子,可以用两条线表示。剪刀的两个剪子是交叉的,画的两个线条是相交的(如图10—2)。观察相交线,构成4个角。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线条,用数字表示角,主要目的是方便表达。让学生从剪刀展开角度数据中的两对角度相等,找到图上相应的角。学生会知道∠1=∠3。观察分析:∠1+∠2,成为一条直线,两个角互补,角度为180°。∠3+∠2也成为一条直线,两个角互补,角度为180°。因此,这两个角相等。

3.撤并图像认识对顶角。从剪刀交叉点,找到相交线的对应点0,沿O点剪掉,剩下两个角。观察两个角,原来角是连接的,两个角对顶着,称为对顶角。根据概念,∠1和∠3為对顶角,∠2和∠4为对顶角。每一组对顶角,两条边分别连成一条直线,原来的剪刀是一条直线的。

二、玩转一块三角板,导出垂线性质

让学生在稿纸上任意画相交线,每画一组相交线,用量角器测量一次对顶角的角度,当画到一组对顶角为90°时,另一组对顶角也是90°。这时候,让学生拿出一块三角板,做好以下操作。

1.用三角板测量90°的对顶角。三角板有一个角是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测量90°的对顶角,学生会发现:三角板有两条边分别与90°对顶角的两条边完全重叠在一起。同样,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测量其他角,都有重叠现象。用字母表示这两条直线,用数字表示角,得出结论: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4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记着AB⊥CD。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点O叫作垂点。

2.用三角板画垂线。因为用三角板的直角测量垂线时,有两条边分别与90°对顶角的两条边完全重叠,所以要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可以用三角板直接画出。只要三角板的一个直角边与直线完全重叠,那么沿三角板的另一条边画线就是垂线。

3. 用三角板画过一点的垂线。在一条直线上任意给几个点,让学生用三角板画过一个点的垂线。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会发现:过直线上一点的垂线,可以用三角板画出。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三、玩转一条绳子,得出垂线最短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块木板,在木板底部画一条直线AB,在直线上方打一颗钉子D,绑上一条绳子。

1.画出垂线。用三角板画出木板上直线外一点与直线的垂线,标垂足点为o。随后在直线上任意标注几个点E、F、G等,用绳子拉出一条垂线,在垂足点o处打一个结,得出点D与0的垂线距离。

2.比较绳子长短。摆动绳子,让绳子分别过几个点E、F、G等,通过操作,学生会发现点D到直线上的0以外任何一个点,都比打结点长。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的长度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线段中,垂线最短。

四、抓住已知数,轻松做练习

教材里安排有一组练习题(习题10.1),目的是巩固本节知识,引申学习新知识,灵活应用涉及的知识。

每一个习题,都给出一些数据,这就是已知数。已知数是解决一个习题的入口,做练习时,要紧紧抓住习题所提供的已知数入手,通过思维转换,认真分析、综合,找出已知数与所求数之间的关系,顺藤摸瓜,牵出所关联的知识,一步一步揭示逻辑关系,最终写出解答过程。

猜你喜欢
对顶角三角板垂线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余角、补角与对顶角
“相交线”检测题
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解题
三角板“牵手”直尺
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
“相交线”检测题
悬移质含沙量垂线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