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自信观:内涵、价值及路径选择

2019-02-09 08:49贾军霞
关键词:革命特色传统

贾军霞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0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提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这个重要概念内涵的界定,不但丰富和完善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而且指明了新时代我国文化的持续进步和不断发展的方向,对中国的自信理论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四个自信”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要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在新时代的历史新征程中,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做到不忘初心,不能忘却我们党曾经走过的近百年的风雨征途,不能忘却无数仁人志士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幸福、为民族振兴做出的牺牲。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牢记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体来讲,“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对中国自身文化建设的信心和文化发展的信念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中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处于核心层次的一种自信形式。习近平文化自信观从理论层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体系架构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习近平文化自信观的内涵及特征

习近平同志文化自信观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提出文化自信的阶段。2014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了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思想。第二,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并提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在2014年12月20日与澳门大学生座谈时、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命题,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全国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有文化自觉的意识,把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并提,突出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第三,提出“四个自信”的阶段。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建党95 周年大会上首次鲜明地提出了“四个自信”的思想,标志着习近平文化自信观的形成。习近平文化自信观的提出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力量,是对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坚定信心,是对以坚定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念。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文化自信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对改革开放推动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概括,强调了处于最根本层次的和最基础地位的文化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体系架构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在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习近平文化自信观具有三个重要特征:

(一)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文化类型,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中最优秀的文化因子。习近平文化自信观承认中华文化发展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继承性与延续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中国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层次的历史发展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坚定的自信,就是坚定对整个中华文化的自信。因此,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既包含对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包含对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孕育的革命文化的自信,也包含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二)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达到了国际与国内的有机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阶段,把社会主义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理论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达到了国际与国内的有机结合,既包含了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传承的自信,也包含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能力的自信;既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自信,也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自信。

(三)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达到了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结合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为我国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物质保障。习近平文化自信观高瞻远瞩、科学定位,它的提出反映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成果,同时表达了党和全国人民对于中国文化发展成功进入新时代的坚定信心。同时,习近平文化自信观又表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肯定和坚强信念,达到了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结合。

二、习近平文化自信观的价值

在唯物史观看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一对辩证统一关系,认识可以对实践发挥出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产生了今天的社会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又从另一个方面推动着社会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习近平文化自信观的提出顺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进一步指出了文化进步的新要求。

(一)健全了中国特色自信体系,为中国自信提供了文化保障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入了一个新时代,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和模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样板,为人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因此,习近平同志说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因为我们拥有这种自信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支撑。

(二)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增强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2]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就是文化的竞争力和文化实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其中重要的标准就是文化实力的真正强大,要全面实现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质量和软实力。而文化自信的实现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的重要表现,是证明我国文化软实力强大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文化自信观的提出,为提高中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精神动力和前进方向。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要求弘扬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认同,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质量和软实力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另外,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想仍然不时出现在社会思想文化中,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进步和文化创新的步伐,阻碍了我们顺利进入新时代的战略调整。文化自信提出的一个重要根据就是为了与这种错误思想和错误文化形式进行斗争,“就是为了克服这种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倾向”,[3]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

(三)顺应了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积极应对错误思潮的挑战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承载着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的重任”。[5]当前,中国社会各种思潮此起彼伏,给普通群众造成了思想困惑和错误引导,严重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文化自信观突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思想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顺应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需要。文化自信的核心就在于价值观的认同和自信,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凝聚思想共识,捍卫主流意识形态,批判错误思潮。

三、习近平文化自信观的路径选择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在各种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宣传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新时代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认真坚守文化的精髓,坚守融入到整个民族传统血脉中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和文化思想。同时,要把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以辩证法为指导,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去伪存真、去粗求精,真正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髓要义和价值内核完整传承下去,通过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给今天的文化自信保驾护航。同时,我们要以文化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文化自信,使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

(二)挖掘和保护革命文化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建立了新中国,创造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共产党人在不同年代、不同领域、不同地方创造的革命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有从严从实的“西柏坡精神”,奋勇争强的“北伐精神”、独立自主的“八一精神”、不怕牺牲的“铁军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到“沂蒙精神”。优秀的革命文化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历程,成为“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深入挖掘和保护革命文化。对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文化的肯定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前提。要肯定中国革命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承认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伟大精神力量,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与抹黑历史、污蔑革命先烈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要加大对97年来中共党史的研究力度,充分挖掘重要历史细节、历史遗址、历史符号,把这些物化了的革命文化保护好。要加大对革命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使革命文化深入人心。

(三)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和文化形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7]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猜你喜欢
革命特色传统
特色种植促增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