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探究

2019-02-10 09:01赵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中医院辽宁抚顺113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3期
关键词:管腔多发性颈动脉

赵丽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中医院 (辽宁 抚顺 1132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4月在本院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颈部进行检查,分析患者血管壁及血管腔改变情况。结果:共120条颈动脉受累的现象,94条为颈总动脉受累,10条为颈外动脉受累,16条为颈内动脉受累。超声检查与DSA检查在血管阻塞情况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应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累及主动脉、肺动脉或其他分支的慢性系统性肉芽肿性炎症,多发于颈动脉,该病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在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及漏诊率[1]。病变是从动脉外膜逐渐向内膜发展,最终导致管腔闭塞或狭窄,使得相关组织器官出现缺血、缺氧等症状,严重者甚至造成组织器官坏死[2]。临床上对于该病的诊断多采用超声检查,利用超声的敏感性可清晰观察到动脉管腔结构的异常,有助于及时对患者病情展开评估。基于此,本研究对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患者给予超声诊断,探讨其诊断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4月在本院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48例;年龄18~68岁,平均(36.57±4.64)岁;病程1~10年,平均(4.21±1.37)年。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为颈痛、乏力、头痛、发热、上肢血管脉搏减弱等;参与本研究前已行DSA检查。排除标准:存在脑卒中等其他血管病变;无法耐受本次检查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颈部进行检查,设置探头频率为5~12MHz,凸阵探头频率为1~5MHz。检查时使患者保持仰卧位,使用二维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短轴及长轴切面图像,同时仔细观察病变血管的回声、累及范围、管壁结构等,对颈动脉最厚处的内膜厚度及狭窄程度进行测量。另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观察颈动脉病变血管处血流状况,是否存在血管堵塞的现象,并对狭窄处管腔内血流情况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分析所有患者血管壁及血管腔改变情况。正常情况下颈总动脉中膜厚度<0.8mm,当管腔狭窄程度<50%时,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125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40cm/s;当管腔狭窄程度为50%~69%时,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为125~230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为40~100cm/s;当管腔狭窄程度≥70%,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230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100cm/s;当管腔完全闭塞时,颈动脉血流信号将完全消失[3]。

表1. 各血管阻塞情况与DSA检查结果对比(n)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管壁改变情况

60例患者中共出现120条颈动脉受累的现象,其中,94条为颈总动脉受累,发生率为78.33%(94/120);10条为颈外动脉受累,发生率为8.33%(10/120);16条为颈内动脉受累,发生率为13.33%(16/120)。94条颈总动脉受累中,有89条血管表现为动脉壁中膜弥漫性增厚,发生率为94.68%(89/94);另5条血管表现为局限性增厚,发生率为5.32%(5/94)。

2.2 血管腔改变

病变血管管腔表现为向心性狭窄,且部分发生狭窄的部位伴随狭窄后局部扩张,呈喇叭状改变。狭窄程度的不同,管腔内可见单色或五彩血流信号,近端可见血流较细,流速较快;远端可见血流表现为低速状。超声检查与DSA检查在血管阻塞情况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主要侵犯含有弹性纤维的大动脉,从而引发中膜弹性纤维断裂或结缔组织发生黏液变性等现象,其主要病理特征在于动脉外膜及中层发生病变,并逐渐波及内膜,使动脉管壁出现纤维化或增生现象,最终形成管腔的闭塞、狭窄,甚至血栓[4]。现阶段,DSA检查仍是诊断该病症的金标准,但此种检查对患者而言属有创操作,无法充分显示大动脉炎早期动脉管壁情况,若患者出现轻微的管壁受损或无管腔变化时,极易造成漏诊[5]。

超声检查现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因其具有无创性广受患者的青睐。在该病症的检查中,可做到实时、不间断、重复的观察大动脉炎所累及的动脉管壁情况,同时还可观察病变范围,有助于尽早的发现管壁病变情况,及时作出临床诊断,给出治疗建议[6]。本研究结果显示,120条颈动脉受累中94条为颈总动脉受累,10条为颈外动脉受累,16条为颈内动脉受累,提示使用超声检查可明确颈动脉病变部位分布情况。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在超声图像上表现的特征不尽相同,易被识别。此外,管腔内不同狭窄程度部位血流动力学表现不同,通常情况下管腔狭窄部位的血流多以高速湍流流速,特别是收缩期血流速度。本研究中管腔远端血流表现为低速状,可能与该病症所引发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破坏了管壁的弹性组织等因素相关,从而导致远端血流搏动性减弱,血流速度减缓。超声检查与DSA检查均可检出血管阻塞情况,提示超声在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患者病情提供强有力依据。

综上所述,将超声应用于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检查中可根据血管壁特征明确病变位置及范围,同时可充分显示管腔内血流信号,利于临床判断病情。

猜你喜欢
管腔多发性颈动脉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管腔器械清洗灭菌方法的新进展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