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合作模式下医疗设备维修的管理路径探索

2019-02-10 09:01樊建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采购供应中心江苏常州21316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3期
关键词:频率医疗故障

樊建俊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采购供应中心 (江苏 常州 213164)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多元合作模式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路径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临床在用的医疗设备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设备纳入对照组,采用自主维修和厂家售后的管理模式;将2017年7月~2019年7月设备纳入观察组,采用多元合作维修的管理模式。通过根因分析法对医疗设备维修路径进行优化,建立临床科室、器械科、产品厂商、第三方维修公司的多元合作模式。采用t检验对比两组的故障频率、维修费用和维修周期。结果:观察组6类设备的故障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4,t=2.294,t=2.214,t=2.553,t=2.116,t=3.058;P<0.05);观察组6类设备的维修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91,t=2.320,t=2.240,t=2.938,t=3.642,t=3.148;P<0.05);观察组6类设备的维修周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43,t=2.164,t=2.717,t=2.607,t=2.053,t=2.997;P<0.05)。结论:多元合作模式提高了医疗设备维修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提升了医工人员的维修管理能力,在医院设备维修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医疗设备维修是医学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支出费用额度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临床经济效益水平,因此维修成本控制成为医学装备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1,2]。目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医院参与的医疗设备维修项目比例逐渐减少,维修管理费用的支出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医疗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医院在用设备的品牌型号繁多,对医工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二是部分医疗设备存在技术垄断现象,医院开展维修工作时会遇到资料欠缺、配件不足等问题;三是设备的临床使用及质量监控不够规范,致使设备的故障率明显高于其他设备;四是维修模式较为局限,不同科室和设备间的管理效果不尽相同[3-5]。本研究依据设备及维修项目的不同,依托不同的设备维修主体,建立临床科室、器械科、厂商、第三方维修的多元合作机制,优化维修路径,以达到维修成本控制的目的,为提升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积累实践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临床在用的医疗设备作为研究对象,设备类型包括医学影像设备、超声诊断设备、多参数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透析机等6大类。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395台医疗设备纳入对照组,采用自主维修和厂家售后的管理模式;将2017年7月~2019年7月的443台医疗设备纳入观察组,采用多元合作维修的管理模式。两组设备的类型比例、临床使用频率、服务年限、相关医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可进行比较。

1.2 维修路径的优化方法

医院组织1位院级主管领导、5位医务人员、2位设备管理人员、7位医工技术人员、4位厂商及维修公司代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首先,通过日常维修记录、HIS系统和设备管理系统收集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数据,建立8类设备的维修数据库;其次,从故障频率、故障费用、维修周期和临床影响4个层面,分析不同类型设备维修的特点,并进行归类(见图1);最后,通过临床科室、厂商及第三方维修公司的走访调研,开展医疗设备故障的根本原因分析,在权衡院内外维修能力、维修费用支出和维修模式优劣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类型设备维修的优化路径。

1.3 多元合作模式的实施方法

1.3.1建立医务人员和工程人员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医院针对维修频率偏高或增幅明显的医疗设备,从临床使用的规范性方面加强预防性维修管理。首先,面向医疗设备使用的医务人员和工程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和研讨会,明确岗位职责,树立安全意识[6];其次,建立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方案,针对故障率较高的部件或设备增加维护内容或频次,由医务人员和工程人员共同完成。

1.3.2建立原厂技术服务和维修人员能力提升的共建机制

医院针对维修难度大或技术含量高的医疗设备,从技术共享的层面加强厂商和医院的合作共建。例如,在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中,定期邀请产品售后工程师开展维修人员的培训,并对技能考核结果进行资格认定,以此进行厂商信用度和服务度的宣传,同时提升医院自身维修队伍的水平,实现医院和厂商共赢的目的。厂商和医院的共建合作,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专业力量不足、技术资料欠缺的问题,保障医疗设备维修的时效性和多元化。

1.3.3建立第三方维修和院内维修的管理成本控制机制

医院针对维修配件不足或品牌数量较多的医疗设备,采取第三方维修托管的模式。第三方维修是院内医疗设备维修的重要辅助力量,在弥补医院人员和配件不足的情况下,加强科学化维修管理的水平,减少医疗设备故障频率和费用支出,达到控制医疗设备维修费用管理成本的目的[7,8]。

图1. 医疗设备维修影响因素的鱼骨图分析

1.4 管理评估指标

①故障频率:两年内某台医疗设备出现的故障次数(单位:次)。②维修费用:两年内某台医疗设备用于维护维修的费用支出(单位:万元)。③维修周期:医疗设备某项故障的维修时间(单位:h)。

1.5 统计学分析

评估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故障频率比较

对照组医学影像设备、超声诊断设备、多参数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透析机的故障频率分别为(2.84 ±2.01)、(3.63±1.98)、(4.42±2.43)、(4.74±3.51)、(5.74 ±3.31)、(4.68±2.33)次;观察组的故障频率分别为(1.68 ±1.29)、(2.32±1.53)、(2.95±1.58)、(2.53±1.39)、(3.84±2.06)、(2.79±1.36)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4,t=2.294,t=2.214,t=2.553,t=2.116,t=3.058;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类型设备的故障频率比较(±s,次)

表1. 两组不同类型设备的故障频率比较(±s,次)

组别 n 医学影像设备 超声诊断设备 多参数监护仪 呼吸机 麻醉机 透析机对照组 395 2.84±2.01 3.63±1.98 4.42±2.43 4.74±3.51 5.74±3.31 4.68±2.33观察组 443 1.68±1.29 2.32±1.53 2.95±1.58 2.53±1.39 3.84±2.06 2.79±1.36 t 2.114 2.294 2.214 2.553 2.116 3.058 P 0.042 0.028 0.033 0.015 0.041 0.004

表2. 两组不同类型设备的维修费用比较(±s,万元)

表2. 两组不同类型设备的维修费用比较(±s,万元)

组别 n 医学影像设备 超声诊断设备 多参数监护仪 呼吸机 麻醉机 透析机对照组 395 8.53±6.79 1.39±1.20 0.83±0.66 1.11±0.68 0.98±0.68 0.56±0.44观察组 443 4.95±3.08 0.73±0.36 0.44±0.36 0.63±0.18 0.39±0.23 0.22±0.17 t 2.091 2.320 2.240 2.938 3.642 3.148 P 0.044 0.026 0.031 0.006 0.001 0.003

表3. 两组不同类型设备的维修周期比较(±s,h)

表3. 两组不同类型设备的维修周期比较(±s,h)

组别 n 医学影像设备 超声诊断设备 多参数监护仪 呼吸机 麻醉机 透析机对照组 395 30.58±23.91 17.16±10.42 13.79±5.91 12.11±5.45 18.95±18.30 16.21±10.86观察组 443 18.42±10.07 11.32±5.48 8.84±5.29 7.42±5.63 10.05±4.68 7.63±6.13 t 2.043 2.164 2.717 2.607 2.053 2.997 P 0.048 0.037 0.010 0.013 0.047 0.005

2.2 两组维修费用比较

对照组的设备维修费用分别为(8.53±6.79)、(1.39 ±1.20)、(0.83±0.66)、(1.11±0.68)、(0.98±0.68)、(0.56±0.44)万元;观察组的设备维修费用分别为(4.95 ±3.08)、(0.73±0.36)、(0.44±0.36)、(0.63±0.18)、(0.39±0.23)、(0.22±0.17)万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91,t=2.320,t=2.240,t=2.938,t=3.642,t=3.148;P<0.05),见表2。

2.3 两组维修周期比较

对照组的设备维修周期分别为(30.58±23.91)、(17.16 ±10.42)、(13.79±5.91)、(12.11±5.45)、(18.95±18.30)、(16.21±10.86)h;观察组的设备维修周期分别为(18.42 ±10.07)、(11.32±5.48)、(8.84±5.29)、(7.42±5.63)、(10.05±4.68)、(7.63±6.13)h,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43,t=2.164,t=2.717,t=2.607,t=2.053,t=2.997;P<0.05),见表3。

3.结论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在医院设备维修工作中,医工人员应具备更加宽泛而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同时对医疗设备的预防维护、安全监控、质量评估等方面不断提升管理能力[9,10]。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注重外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医院应与设备供货厂商建立科学的技术合作模式,在共享医疗设备技术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医院内部维修队伍的建设力度,而非单一的产品购置关系。同时,第三方维修服务作为重要的补充资源,可以在提升医疗设备维修能力的同时,降低医疗设备维修的支出成本和维修周期,成为众多医疗机构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设备维修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使临床科室、器械科、产品厂商、第三方维修公司发挥最大的管理价值,不断降低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提高医疗设备的临床诊疗服务能力[11,12]。本研究选取医院临床在用的6类医疗设备为研究对象,通过管理数据的调研分析,制定不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优化路径,并建立院内外三个维修主体层面的合作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6类设备的故障频率、维修费用、维修周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多元合作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水平,设备运行质量得到改善,维修成本和维修周期明显降低,医工人员的维修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

本院医疗设备维修与厂商的合作经过初步的探索得到了双方的认可,但合作的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后将围绕产品维修资格认证组织开展系统化的培训和考核,为不断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频率医疗故障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振动与频率
故障一点通
无线电频率的特点
一类非线性离散动力系统的频率收敛性
奔驰R320车ABS、ESP故障灯异常点亮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故障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