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

2019-02-10 09:01王君张煜明江西省靖安县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06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3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出血量

王君 张煜明 江西省靖安县人民医院 (江西 宜春 3306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经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前后IgG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IgG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水平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患者为肠道功能恢复较快,手术持续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免疫功能无严重影响。

急性胆囊炎以右上腹绞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发呕吐、恶心、发热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需急诊予以有效治疗[1]。近几年来,国内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比例也随之升高,但老年人属于特殊群体,导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难度明显增加。目前,手术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常用方法,但对老年人进行手术治疗时,应慎重考虑手术方式,以保证老年人的手术疗效与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腹腔镜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7年1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2]中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经电脑盲选法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66~81岁,平均(74.19±2.68)岁;症状发作时间1~3d,平均(2.05±0.15)d。对照组中男7例,女18例;年龄为68~81岁,平均(74.75±2.28)岁;症状发作时间1~4d,平均(2.36±0.18)d;2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平均症状发作时间等无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后取头高脚底位、左侧倾斜仰卧位。常规建立CO2人工气腹(气压保持10~17mmHg)。常规三孔法行镜下探索,根据实际病灶可酌情增加一个戳空。使用超声刀、电凝钩分离胆囊和周围粘连组织,充分暴露胆囊前后三角并扩发,胆囊较大患者可在内侧戳小孔吸净胆汁后减压。确认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无误后使用生物夹夹闭,电凝止血,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洗术区,仔细检查无出血点和胆漏后,常规留置一根腹腔镜引流管。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常规抗生素治疗5d,依据术后引流情况在24~48h拔出引流管。结合术后恢复情况鼓励患者尽早下床,进行四肢伸展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压疮出现。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免疫球蛋白含量(IgG)。

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患者性别、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样本容量n>40,且理论频数T>5时,用χ2检验;n>40,但1<T<5时,用校正χ2检验。患者病程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IgG 水平分别为(11.35 ±1.83)g/L、(11.42±1.79)g/L,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4,P=0.147)。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IgG 水平分别为(11.25 ±1.72)g/L、(10.08±1.25)g/L,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17,P=0.000)。

3.讨论

胆囊三角又被称为“危险三角”,尤其针对老年患者来说,胆囊三角周围多存在变异血管、胆管等组织,患病后粘连可能性加大,从而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3]。本研究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4,5]:①四孔法置入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术后发生严重创伤的可能性降低,最大程度上减小对患者免疫能力的影响,促使患者早期痊愈,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经济性较高。②术野清晰,腹腔镜对临床医师的操作技术要求高,避免误操作对患者造成严重额外伤害。③腹腔镜手术时间较短,可避免腹腔内脏器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从而降低感染、液化等并发症,无需频繁换药,提升患者满意度。从表1可知,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较短,说明腹腔镜在术后恢复期的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手术创伤必定引发炎症因素分泌量增加,对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起到刺激作用,人体产生大量IL-8和TNF-α等炎性介质,不利于患者恢复。IgGIgG的功能作用主要在人体免疫中起保护作用,大多数抗菌、抗病毒;应对麻疹、甲型肝炎等,能有效地预防相应的感染性疾病。本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炎症反应,但腹腔镜手术引起炎症反应小,IgG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变化,说明腹腔镜不会对患者免疫情况造成影响。

手术过程中需要认真分离胆囊三角内的管道组织,有时会出现病情复杂、视野不清导致腹腔镜手术要转为开腹手术的情况。因此选择何种术式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但无论选择何种手术均需在术前做好评估,积极抗炎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综合上述,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患者为肠道功能恢复较快,手术持续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免疫功能无严重影响。

表1.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较(n=25,±s)

表1.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较(n=25,±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d)观察组 44.18±6.77 65.49±6.58 2.86±0.70对照组 69.72±7.94 99.83±15.73 5.59±0.84 t 17.819 14.662 18.176 P 0.000 0.000 0.000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得胆囊炎之后,还能吃鸡蛋牛奶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