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助行器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防跌倒和假体稳定性的影响

2019-02-10 09:01宁静天津市泰达医院天津300457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3期
关键词:假体股骨置换术

宁静 天津市泰达医院 (天津 300457)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框架式助行器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防跌倒和假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的术后助行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腋式拐杖助行,观察组患者采用框架式助行器助行,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跌倒率、股骨柄假体下沉量、假体松动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跌倒率为0.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09%(P<0.05);观察组患者的股骨柄假体下沉量和假体松动率分别为(1.54±0.59)mm和0.00%,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87±0.73)mm和11.36%(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3.25±6.74)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4.76±5.62)分(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框架式助行器助行有助于防止患者跌倒,提高假体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以及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病最为有效的方式,有助于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获得行走能力[1]。但是患者在术后早期由于髋关节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不得不采用助行器来降低患者的负重,防止跌倒以及提高假体的稳定性[2]。目前临床常用的助行器主要包括腋式拐杖和框架式助行器,两种助行器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效果各不相同[3]。为进一步探讨框架式助行器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防跌倒和假体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本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平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的术后助行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40~75岁,平均(60.47±7.86)岁;观察组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41~76岁,平均(60.78±7.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假体类型以及生产公司相同;②手术方法及基本流程相同;③自愿参加并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疾病患者;②肥胖患者;③髋周骨质疏松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统一功能锻炼方案,在锻炼方式、锻炼时间以及锻炼强度等方面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腋式拐杖(生产厂家:衡水宇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55d6)助行,观察组患者采用框架式助行器(生产厂家:佛山市东方医疗设备厂有限公司;型号:FS9632L)助行。助行器助行时间1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跌倒率、股骨柄假体下沉量、假体松动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采用EQ-VA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获得。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统计数据,采用%表示术后跌倒率和假体松动率,采用χ2检验;采用±s表示股骨柄假体下沉量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跌倒率为0.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股骨柄假体下沉量和假体松动率分别为(1.54±0.59)mm和0.00%,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87±0.73)mm和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3.25±6.74)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4.76±5.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对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术后尽早开展下床康复功能锻炼对于保障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降低患者近期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远期的假体生存率[4]。但是患者在术后积极参加康复锻炼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术后早期,患者还没有完全消除麻醉以及手术创伤的影响,体质较差,且患者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还没有完全修复不能完全承担身体重量,同时,患者还会受到疼痛的影响导致肢体产生保护性退缩等,综合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患者在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中容易发生跌倒以及假体骨折的情况发生[5]。另外,由于难以有效控制假体对周围骨质的应力,在应力过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假体周围骨床微骨折,导致假体下沉,对假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患者术后选取合适的助行器来有效分担身体负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助行器有效控制假体对自身骨床的应力刺激强度,一方面刺激骨长入,另一方面避免微骨折发发生,提高假体稳定性[6]。

目前,患者术后常用的助行器包括腋式拐杖和框架式助行器,腋式拐杖采用两足支撑地面,框架式助行器采用四足支撑地面,因此,理论上分析,框架式助行器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支撑面,可以起到更好的助行效果[7]。为了更好地分析两种助行器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防跌倒和假体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本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平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跌倒率、股骨柄假体下沉量、假体松动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理论分析结果保持一致。这表明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框架式助行器助行有助于防止患者跌倒,提高假体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对比分析(n=44)

猜你喜欢
假体股骨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股骨远端肿瘤型膝关节假体中长期假体存留及失败类型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