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2019-02-10 09:01程乘辽宁省昌图县中心医院眼科辽宁铁岭1125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3期
关键词:角型虹膜植入术

程乘 辽宁省昌图县中心医院眼科 (辽宁 铁岭 1125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周边虹膜切除术与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4例(82眼),观察组31例(40眼):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33例(42眼):采取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眼内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在0.3以上者占60%;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不显著,最佳矫正视力在0.3以上者占19.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优于周边虹膜切除术。

临床上,周边虹膜切除术一直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常规经典术式,该术式的原理在于通过周边虹膜的切除,患眼前、后房被贯通,两房之间的压力差消失,虹膜彭隆被减除,房角开大、前房加深,使得闭角型青光眼不易急性发作[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别行周边虹膜切除术与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二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为2013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4例(82眼)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41~80岁,平均(61.51±5.53)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17例(21眼),先兆期:11例(15眼)、缓解期:16例(2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26眼)。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40眼):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年龄41~79岁,平均(59.51±5.63)岁。对照组33例(42眼):采取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年龄42~80岁,平均(62.11±4.12)岁。纳入标准:经临床查体检查、眼科专科诊断确诊为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且需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均了解自己的病情并由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为35~85岁;预期患者寿命>1年。排除标准:既往或现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患有严重疾病;患者本人或其家属没有良好的依从性,研究期间没能积极配合者[2]。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使用常规术式(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前为了降低眼压,可以使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美开朗滴眼液或者注射甘露醇制剂,使患者患侧眼压尽量降到正常范围。应用视力表、眼球A、B超声等手段综合评测患眼的视力、视野、眼压等指标。常规外科消毒铺无菌巾,用埃尔卡因行表面麻醉,取患者鼻上方的穹窿处为基底的结膜瓣,切一长约4mm的手术切口,在角膜缘的后界前方0.5mm处做一长约3mm的切口,与眼球壁垂直,内外口尽量保持一致。按压切口的后方,使周边的虹膜组织自行从切口拖出,去除多余的虹膜组织,用生理盐水冲去切口的色素上皮层细胞,在切口前方修整虹膜,查看切口是否还有虹膜组织,最后将虹膜烧灼复位固定,不需要缝合切口,手术完成后患眼前房结构不消失。

观察组:该组使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可以使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美开朗滴眼液或者注射甘露醇制剂降低眼压,常规外科消毒铺无菌巾,用埃尔卡因行表面麻醉,在10~11点作一长约3.2mm的透明角膜开口,2点作一辅助穿刺点,在此点注射黏弹剂,连续做环形撕囊形成5.5mm切口,应用原为超声乳化,注洗干净皮质后注射事先预备的人工晶状体,将多余黏弹剂抽吸干净,应用卡米可林缩小瞳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恢复术前正常的眼内压力,水密闭合切口。最后,根据情况酌情在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混合液适量。两组患者均有同一经验丰富的术者完成手术操作。术后观察并且记录患者患眼视力、前房深度及眼压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前房情况根据Spaeth分为3级:1级为前房浅;2级为前房裂隙状;3级为前房消失[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以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由EXCEL 2010软件核对无误后再予处理。结果比较拟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上两组经过客观对比后,若P<0.05则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眼内压力:对照组1、3、6 个月分别为(12.5±2.1)、(13.3±2.3)、(14.6±3.1)mmHg;观察组1、3、6个月分别为(12.1±2.1)、(13.1±3.1)、(14.2±2.3)mmHg;F=6.453、6.417、6.514,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视力:两组患者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在0.3以上者占60%;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不显著,最佳矫正视力在0.3以上者占19.1%。观察组结果优于对照组,F=6.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前后视力变化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致盲的眼部疾病中非常常见,针对该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主流外科手术方式是周边虹膜切除术,前文已述该法主要能达到解除患侧瞳孔的阻滞情况,操作难度较小,对眼球的伤害较低。虽然能有不错的临床效果,但术后对患者的视力、眼压改善不大,同时,在应用该手术方式的时候,由于手术原理的影响,术后患者的白内障会进一步恶化,随之而来的便是患眼视力的进一步降低,导致患者必须二次手术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以改善视力。目前,伴随着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技术的进步,该法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又一大主流术式[4]。结合全文,两组术后眼内压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视力:观察组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不显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优于周边虹膜切除术,对于两组患者术后眼内压力的变化,尚需大样本比较以及长期的回访调查。

表1.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前后视力变化(n)

猜你喜欢
角型虹膜植入术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基于轮廓匹配和多项式拟合的虹膜分割算法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