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

2019-02-10 09:01钟春燕宁化县总医院检验科福建三明3654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3期
关键词:血细胞涂片形态学

钟春燕 宁化县总医院检验科 (福建 三明 3654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80例血液样本为观察对象,其中异常血液标本有30例,比率:37.50%;8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分不同的检验方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不同检验方式的异常血液标本检验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异常血液标本检验符合率(96.67%)比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符合率(70.00%)更高,P<0.05,差异显著;30例异常标本中以中性粒细胞异常比率最多,为26.67%,其次是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结论:于血常规检验过程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方式进行检验,有助于提高检验标本符合率。

血常规检验主要是对血液细胞部分进行检验,以对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进行有效解读,涉及的检验项目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另外还包括许多计算参数。在临床检验中,医生可通过血常规化验结果判断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因此,在许多患病未明原因的情况下都要进行血常规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是血常规中应用比较频繁的检验方式,该种检验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的优势性,在临床中的检验应用频率极高[1,2]。但有研究资料显示,单一采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并不能准确识别细胞形态,应联合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进一步复查,以获得最为精确的检验结果,进而降低检验误诊率与漏诊率[3,4]。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9年2月于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80例,对其血样进行检验,其中异常血液标本有30例,比率:30.00%。8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33~53岁,平均(43.33±5.43)岁。纳入标准:①病历资料完整;②意识清楚。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史;②存在沟通障碍。此次研究对象均知情此次研究过程与内容,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具体操作方式:校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相关参数,将其调整到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同时测定标准品与质控品,分析检验样本,采用相配套的检验试剂进行检测,检测工作与步骤按照说明书进行[5,6]。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具体操作方式:采集患者的静脉肘部血液(采集方式:真空采血),血液样本采用2.0mL,对其进行充分混合,待60min之内进行检验,充分染色,借助显微镜对细胞形态、数量进行观察,依据显微镜计数标准对白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参数进行计数,检测与复检均在5h之内完成。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检验方式的异常血液标本检验符合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不同检验方式的异常血液标本检验符合率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对比差异有比较意义。

2.结果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异常血液标本检验符合率(96.67%)比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符合率(70.00%)更高,P<0.05,差异显著。30例异常标本中以中性粒细胞异常比率最多,为26.67%,其次是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见表1、表2。

3.讨论

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方式存在一定的检验局限性,并且由于细胞形态存在复杂性,血细胞分析仪会出现检验结果假阳性与假阴性,造成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由此可见,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方式只适合应用于检验正常形态下的细胞组织,对于存在病理变化的细胞还需要结合显微镜进行检查;就目前而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够对白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计数分类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检验优势性,但是显微镜在检验不成熟的细胞之中具有的优势性更为显著。

血细胞分析仪能够检验出白细胞分类计数与白细胞形态及其比例,其检验结果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方向参考;但在存在严重异常形态细胞(如白血病、遗传病细胞变化等)的血样检验中,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检出率尚不尽人意,需要检验人员对其检验结果进行血涂片复检,尽量避免误诊与漏诊的发生。采用镜检的过程中需要对粒细胞变化进行密切观察,若出现细菌感染时需要对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等情况进行关注;同时,白细胞增高等异常情况并不仅仅由感染所导致,核红细胞、大血小板等因素也会造成白细胞假性增高,发生病毒感染会致使淋巴细胞下降;对红细胞进行观察时需要对其大小、形态等情况进行注意,观察红细胞内部是否结构异常,由于血小板容易受到微生物和灰尘等因素影响,对其进行镜下检验时要对血小板是否发生聚集等情况进行注意,同时注意患者是否有寄生虫。

检验标本需要复检时要依据相关的复检条件进行。如血液疾病需要镜检,对其进行涂片镜检可以对白血病细胞特征进行确切反应,能够在临床治疗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能够在临床检验中获得一定的检验价值,比如,对血细胞数量及其相关参数进行有效显示,且可提示异常的检验结果,但并不能有效代替显微镜镜检。显微镜镜检能够获得确切的血细胞形态变化情况,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检验,不仅可以确保检验质量,还可以大大提高检验结果获得速度,是较佳的临床检验方式。

本文数据显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异常血液标本检验符合率(96.67%)比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符合率(70.00%)更高,P<0.05,差异显著;30例异常标本中以中性粒细胞异常比率最多,为26.67%,其次是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7]。综上可见,于血常规检验过程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方式进行检验,有助于提高检验标本符合率。

表1. 不同检验方式的异常血液标本检验符合率

表2. 异常标本30例数据

猜你喜欢
血细胞涂片形态学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集菌涂片染色法在检测痰液中抗酸杆菌中的应用分析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