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运动检测系统对采用不同频率运动康复的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评价

2019-02-10 09:01唐玉香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沈阳11002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3期
关键词:负荷量心肺康复训练

唐玉香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24)

内容提要: 目的:心肺运动评估仪对采用不同频率运动康复训练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评价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号时间分为两组,即低频组和常规组各42例,低频组进行低频次心脏康复训练,次数为(0~2)次/周,常规组为常规频次训练,次数为(3~5)次/周,以心肺功能评估结果为依据为两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方案,对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变化及运动耐量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运动次数及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运动康复后心肺功能指标与运动康复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低频组运动康复后各指标虽有所增高,但与康复运动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康复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后,常规组AT时分钟通气量、最高VO2/HR、AT时VO2/HR、最高分钟通气量及最高运动负荷量较低频组显著增高(P<0.05);常规组的VO2peak、AT时运动负荷量高于低频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及提高运动能力,常规频次心脏康复训练心肺功能改善效果优于低频次。心肺运动评估仪有助于客观动态评估心肺功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复发率较高,占冠心病死亡人数的50%[1]。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心脏康复是最佳的稳定病情方法,心脏康复手段包括:药物治疗、运动康复、心理因素、营养补充及危险因素防控等。其中运动康复疗法是心脏康复的主要内容,有效的运动刺激可以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提高[2]。本文通过心肺运动评估仪对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心脏康复训练及低频率心脏康复训练法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运动的患者做动态评估,通过对两组患者康复后的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改变进行比较,探讨心肺运动评估仪在心肺功能动态评估中的作用,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经临床诊断,结果均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标准相符合,并按入院时间分为低频组(低频次运动康复)与常规组(指南推荐的运动康复频率)。入选患者中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非心源性疾病如感染及肝肾功能衰竭者。

1.2 方法

低频组患者行心脏康复运动频次为(0~2)次;常规组每周(3~5)次。两组患者于运动前均给予心肺运动试验(CPET),仅对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中西医结合运动方案,在患者按照运动方案进行(30±5)次康复治疗后再次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检测,并对两组患者运动康复治疗后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改变进行观察评估。运动方案中有关运动强度的制定:运动强度及目标心率确定参考心肺运动试验无氧阈(AT)水平制定。无氧阈使用V-Slope法确定,无氧阈判定指派专人负责。运动方案:先进行热身运动(5~10)min,然后进行有氧运动(每组10~20min)及柔韧平衡运动,2次/d。待运动5次后根据个人情况可将热身运动缩短5min以内,并逐步延长。运动方式:有氧运动主要以踏车、太极拳为主要运动方式。太极拳选24式太极拳,并由专业教练进行指导,在恢复运动时期结合采用八段锦。运动频率:低频组≤2次/周,常规组(3~5)次/周。运动频次两组均为(30±5)次。

1.3 观察指标

采用型号为SN823316的耶格心肺运动评估仪对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记录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VO2peak(峰值摄氧量)、VO2/HR(AT时氧脉搏)、AT时运动负荷量、最高VO2/HR、AT时分钟通气量、最高运动负荷量、最高分钟通气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入选84例患者中,除常规组1例因无法按频次坚持运动退出外,其余83例患者均完成试验且无不良事件发生。两组一般资料各项比较,P>0.05,详见表1。

2.2 两组运动康复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常规组运动康复后心肺功能指标与运动康复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低频组运动康复后各指标虽有所增高,但与康复运动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康复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后,常规组AT时分钟通气量、最高VO2/HR、AT时VO2/HR、最高分钟通气量及最高运动负荷量与低频组比较增高(P<0.05);常规组的VO2peak、AT时运动负荷量高于低频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运动可使心肺功能提高,规律的运动可使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改善。尤其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有效的运动刺激可防止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沉积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帮助心肌细胞摄取氧及进行物质交换,防止血栓栓塞,降低冠心病复发及猝死风险的发生率[3]。

太极拳、八段锦是身心合修的运动健身运动,对人体脏腑有调理作用,通过经络气血调理,可使心肌血液供给增加,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及心肌耗氧量,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4]。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西医运动模式与太极拳及八段锦等有氧运动相结合的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不同频率运动康复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频率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都会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采用高频次的常规组心肺功能提高效果优于采用低频次的低频组,这说明在运用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过程中,选择较高频次对改善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效果优于低频次。两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说明(3~5)次/周频次运动康复训练方法安全有效[5]。

综上所述,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治疗时,适当增加频次可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起到改善作用。通过心肺运动评估仪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中,可以客观动态评估其心肺功能。

表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表2.两组运动康复前后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比较(±s)

表2.两组运动康复前后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比较(±s)

组别 n 时间 VO2peak (mL/min)最高VO2/HR (mL/次)AT时VO2/HR (mL/次)最高分钟 通气量 (L/min)AT时分钟 通气量 (L/min)最高运动 负荷量 (W)AT时运动 负荷量 (W)常规组 41 康复运动前 1351.96±280.77 11.96±2.12 11.29±2.20 31.04±12.28 35.73±6.86 103.78±33.45 88.34±16.13康复运动后 1601.58±363.09 13.59士2.59 13.04±2.41 58.83±16.83 42.47±7.95 123.21士26.51 97.76±21.31低频组 42 康复运动前 1375.13±461.17 11.66±3.02 10.58±3.07 51.72±16.47 35.74±11.42 107.79±34.83 83.50±29.43康复运动后 1493.81±446.43 12.47±3.11 11.63±2.94 54.05±18.75 38.55±10.04 112.12±35.09 93.79±29.99

猜你喜欢
负荷量心肺康复训练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心肺血管病杂志》
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利多卡因负荷量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