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中《高等数学基础》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2019-02-10 15:39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微积分思政政治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课程的思政元素,把知识传授和价值导向有机融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工匠精神;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校全课程、全过程、全员及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探索,是新时代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培养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是教育界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一名远程教育的数学教师,做好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实施远程教育下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课程思政概述

(一)课程思政的涵义

赵继伟在《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一文中对课程思政的含义理解为:课程思政是依托于课程教育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课程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

搜狗百科中对课程思政定义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成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要挖掘、发挥各门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教学中。”

笔者认为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各课程教学都肩负德育的责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各课程的学习过程巧妙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孙蚌珠教授(北京大学)认为,思政课程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而课程思政重在转化为教学体系,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可谓高屋建瓴,布局深远。吴潜涛教授认为,课程思政的理念创新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科思维。课程思政从先进理念、教育规律和问题意识方面突破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科建设的局限性,把价值引领贯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综合课和专业课上,把这个“魂”引入课程后,使其变成一个永恒的存在。

思想政治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润物作用,通过学习树立人的理想信念,培育人的综合素养;课程思政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而不是用德育取代专业教育。它是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哲理、价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

二、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课程思政不是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育活动,而是结合各门课程内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不是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堆叠,而是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课程教育中恰当的融入思政教育,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坚持以思政课程为主渠道,形成全课程育人合力。

(二)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挖掘思政元素凸显价值引领功能

尊重课程本身的建设规律,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挖掘并凸显思政元素是实现课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向价值引领转变的切入点。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是“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的功能不会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是“思政”。“思政”教育功能是“灵魂”“方向”,不能很好地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在教学中将会被割裂。

(三)提升教师育人意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使命

列宁曾说过:“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为适应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目标,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导者,应有自觉的教书育人意识,切实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育人职责,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向价值引领转变的观念,深入挖掘所承担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使命。

(四)根据各学科的性质特点,挖掘思政元素拓展重点

根据学科课程的性质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自然科学类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及创新精神,注重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提升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意识。在人文艺术类课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工程技术类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之成长为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在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中要重点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把价值引领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三、《高等数学基础》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高等数学基础》是国家开放大学理工类各专业专科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学时多,时间长,影响大。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讲解,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又能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事半功倍。

高等数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数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知识要素、结构体系、内在逻辑、学科精神、杰出人物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克服困难,学会做人做事,立志成才。高等数学课程的思政教育,不能“课程思政”化,而是在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挖掘其内在哲理和价值等,润物细无声把学习知识过程巧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用于学生,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一)网络环境下《高等数学基础》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与路径

根据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与性质,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在学习课程内容之前融入思政元素,如在学习一元函数微积分之前,通过了解微积分的创立,学习数学家的成功经历,鼓励和鞭策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有的是在课程内容学完之后融入思政元素,如学习完极值和最值概念后,让学生用极值和最值知识解释人生的成长道路。也有的是在课程学习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如学习了极限概念后,通过极限与哲学的关系,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等。

远程教育的课程教学活动,分为在线学习(线上)和非在线学习(线下)两种形式。在线教学活动主要是借助国开学习平台,通过网上学习资源及网上学习活动来实施完成。在线高等数学的教学活动融入课程思政主要途径为:首先,明确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其次,利用课件展示课程思政元素并上传在学习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第三,依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及思政元素,在学习活动区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研讨。线下教学活动主要是依据集中面授辅导,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学习中。

(二)网络环境下《高等数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高等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许多知识与实践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结合知识要素、典型案例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在数学知识要素的学习中渗透思政元素。极限思想作为一种数学思想,由远古的思想萌芽,到现在完整的极限理论,其漫长曲折的演变历程布满了众多数学家们的勤奋、智慧、严谨认真、孜孜以求的奋斗足迹。极限思想的演变历程,是数千年来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整个过程的一个侧面反应,是人类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始终不渝地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对极限概念产生历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以及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自觉地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树立创新的理想信念。对极限思想的理解,使学生可以认识“有限”到“无限”,“不变”到“变”,直线到曲线,“量变”到“质变”,近似到精确的发展变化过程。极限就像我们最起初的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精益求精,无限接近,方得始终。

通过学习函数的极值和最值让学生明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当你取得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千万不要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踏踏实实做事,谦虚谨慎做人。当我们生活和事业遭遇挫折处于低谷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悲观绝望,因为你的低谷可能还是别人要攀登的高峰呢,也许这是我们生活和事业的新起点。很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在新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不就是我们人生极大(小)值的成功跨越吗?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小到一个人的一生,本质上都是在追求极大或最大值。要想达到这个极大或最大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否则我们将会成为最小值。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定积分概念中的“变与不变”“近似与精确”的思想时,向学生揭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在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其辩证思想,提升其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数学学科发展史中渗透思政元素。经过许多先驱者的努力和积累,17世纪晚期,牛顿和莱布尼兹彼此独立地创立了进行无穷小运算的微积分。牛顿基于运动的观点提出了“流数术”。莱布尼兹从几何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以及这种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他们把各种有关问题的解法统一到微分法和积分法,并有了明确的计算步骤,阐明了微分法和积分法的互逆性。微积分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取决于它运算的完整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在许多数学家共同努力下,微积分发展到今天已经成熟和完善。如数学家牛顿、莱布尼兹、欧拉、柯西和拉格朗日等,他们的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他们为发展数学废寝忘食、勤奋钻研,甚至忘记自我。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这是永恒的真理,数学更不能例外。将自己的身心献给数学的数学家,面对着丰富多彩、广阔无垠的数学世界,面对着百思不得其解的数学课题,面临着即将取得突破的关键时刻,是没有星期六、星期天的。他们享受这样的生活节奏,感受到生命的充实,为之深深地陶醉,也造就了他们的事业。

微积分学的开创者莱布尼兹,他首先是著名的哲学家,同时又是一名数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微积分的重要定理和重要的符号,有很多都是莱布尼兹给出来的。因此文科生也是可以学好高等数学的。再比如大家熟悉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社会活动家,按照目前的观点他们都不是理科生,但是两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在微积分领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都从微积分中汲取了知识的营养,从而获得了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灵感。通过学习数学家的成功经历,鼓励和鞭策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3.在数学学科精神中渗透思政元素。数学家具有的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他们为发展数学废寝忘食、勤奋钻研,甚至忘记自我。他们喜爱数学不断用数学中的“美”来陶冶自己。

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数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勾股定理比西方早一千多年提出来。学习过微积分的人都知道,微积分的发展历史上没有我们中国人的名字,这说明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近代数学发展上的确落伍了,也使我们深感惭愧,但微积分的坚固基石是建立在极限的基础之上的。极限概念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年,我国著名哲学家庄子的著作中便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的论述。魏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创立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逼近圆面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周长逼近圆周长,解决了求圆周率精确值问题,这是他应用极限思想的成功事例,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研究思想,认识我们祖先的智慧,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得到提升,民族凝聚力得以增强,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将祖先传承的文化发扬光大。

4.在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中渗透思政元素。数学在它的发展史上经历过三次大的危机,从无理数的出现,到极限理论的建立,再到悖论的消除,数学没有消亡,每一次危机都把数学推向更高的台阶,每一次危机都使数学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数学已经渗透到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解决问题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发展的三次危机的解决,让学生懂得危机与机遇并存,只要坚定科学的理念,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困难为前进的动力,在战胜困难中得到乐趣。

四、结语

各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着许多的思政教育资源,把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要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微积分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集合与微积分基础训练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追根溯源 突出本质——聚焦微积分创新题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