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性监测及综合干预措施对减少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分析

2019-02-11 04:13阳广芳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目标性感染率部位

阳广芳

(灵川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桂林 541299)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在产科手术中发生率较高,感染后可增加产妇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对其机体安全造成威胁。此外,手术部位感染还可对新生儿母乳喂养造成影响,故预防或及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率发生几率是保障妇产科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1]。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目标性监测及综合干预措施对减少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705例行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并对其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2016年产妇898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30.5±10.5)岁;2017年产妇1001例,年龄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30±11)岁;2018年产妇906例,年龄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9.5±11.5)岁。

1.2 方法

目标性监测方式: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2705例产妇纳入此次研究,主要纳入统计危险因素包括:胎膜早破、体重指数、产妇年龄、术后白蛋白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术期用药等。需由医院指派专业人员在产妇产后30 d内进行随访调查,并及时将统计结果反馈给研究人员。

1.3 观察指标

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705例产妇行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明确手术部位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6年-2018年产妇感染情况

2016年-2018年期间2705例产妇共发生手术部位感染64例,2.36%;2016年未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前,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患者33例,感染率3.67%;2017年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者21,感染率2.10%;2018年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者10例,感染率1.10%;可知感染率为2016年>2017年>2018年,经三年数据比较显示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属于临床常见的产科感染,根据监测表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主要是由于术前、术后以及术中等因素影响,其中术前影响因素主要有术前产妇白细胞数升高,胎膜早破,多次阴道检查,产程延长,备皮、产房试产经历,合并了丙型肝炎、呼吸道感染、梅毒、电解质紊乱、乙型肝炎等因素[2]。

根据产妇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出现的高危因素来采取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医务人员需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通过将手术时间缩短的方式来使得产妇切口局部环境得以改善,提升对肥胖产妇切口的缝合操作技术。重视手术区域以及创面的清洁处理,提升换药以及切口处理的质量与积极度,以防切口出现感染,减少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②严格执行手卫生,坚持正确洗手,术前术后严格坚持六步洗手法,接触患者或者患者身体部位时都需要进行规范的洗手消毒处理,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力度。③换药室需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对产科病房以及无菌物品予以有效管理,保证病房环境清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保洁计划,确保病房空气干燥、流通,每天进行两到三次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换气大概半个小时。将病房内相关的物品消毒工作做好,定期监测病房的环境卫生。④医务人员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规范,如怀疑有感染,及时采集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送检,且做好细菌培养工作。依据药敏结果和细菌培养来合理使得抗菌药物,对切口及时进行引流、清创、换药,必要时进行二次缝合。在采用干预模式之后可达到百分之百的细菌培养送检率,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依照药敏结果来进行用药,以减少抗菌素的不合理使用,保证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目标性监测可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保障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目标性感染率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目标性社区护理对预防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的价值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某三甲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论前置作业的目标性和实践性——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为例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目标性教学策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