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亲华治疗产后缺乳经验探析

2019-02-11 04:13夏亲华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缺乳肝郁乳汁

史 晨,夏亲华*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产后缺乳属“产后病”范畴,中医上又称“产后乳少”、“乳汁不行”,是指分娩后乳腺泌乳量下降,不能满足新生儿母乳喂养的需求[1]。母乳喂养是公认的婴儿喂养的最佳方式,有利于加强婴儿抵抗力,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起积极作用[2]。同时可促进亲子感情,显著降低产妇乳房疾病发生率[3]。现代医学认为,产后缺乳与产妇激素水平如催乳素,促黄体生成素及促滤泡素有直接或间接联系[4],同时泌乳与神经反射密切相关,婴儿的吸吮刺激乳头神经可使泌乳增加[5]。近年来,由于产妇年龄增高,剖宫产率升高,以及产妇精神紧张、哺乳期营养不均等,产后缺乳比率上升[6]。导师夏亲华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及教学30余年,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疾病,尤擅长于妇科微创手术及妇产科中医药辅助治疗,对妇产科疑难杂症的诊治经验丰富,主持并参与多项科研及教学工作。在产后疾病的长时间诊治过程中,指出产后疾病必须扶正与祛邪并重,笔者有幸跟随夏亲华教授学习,现将其治疗从产后缺乳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 辨证施治,紧守病机

乳汁由气血化生,与冲、任、肝、肾、脾、胃等经脉有关,其中肝与乳汁关系尤为密切。夏师认为,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及肝的藏血不足均能导致产后乳汁减少。缺乳病性仍在虚实两者。实证者,多为肝郁气滞,《灵枢·五音五味》曰:“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形容女子善郁,产妇素性忧郁,或产后恐惧、紧张、忧虑等,致肝脏疏泄失司,气机不畅,乳络不通,乳脉涩滞难行,乳汁排泄困难,乳汁减少。若肝郁日久,易致脾虚,脾虚则生痰湿,《外科医案汇编》曰:“乳症,皆云肝脾郁结。”肝郁日久,克伐脾土,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若产后恣食油膏厚味,中州失运,脾虚不能运化痰脂,更损脾土。痰湿雍阻于乳脉之间,以致乳汁不行而缺乳。虚证者,多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景岳全书·妇人归》曰:“夫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气血虚弱则冲任空虚,久则不能化生乳汁,故乳汁缺少。”中医学认为,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肝肾亏损,精血乏源,冲任空虚,以致乳汁缺少。另《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曰:“运血者,即是气。”肝郁气滞日久,兼夹血虚,气血运行不畅而为瘀。或因哺乳不当,乳头内缩以致乳汁蓄积乳脉,不能外出而缺乳。夏师广阅古籍,认为此病盖因“肝病”——肝疏泄失度为实,肝藏血不足为虚,此为虚实夹杂之证。

2 治肝病,促乳成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曰:“经水者,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根据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胡公弼提出“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的理论。足厥阴肝经绕乳头而行,循行与冲任二脉相通,与胞宫互相联系,故肝与女子行经、胎产与乳汁排泄有着密切的关系。夏师自拟经验方——从肝催乳方:当归12 g、白芍10 g、生地10 g、醋柴胡6 g、路路通10 g、炙甘草3 g。方中当归、生地、白芍补血化津,王不留行、路路通通络下乳、软坚散结,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通肝经、养气血之功。辨证为肝郁气滞者加醋柴胡、陈皮、香附疏肝理气,辨证为肝郁兼夹痰湿者加佩兰醒神化湿、苍白术、茯苓健脾化痰,辩证为肝郁气滞兼夹血瘀者加枳壳、桔梗理气通络、蒲公英通气下乳。

夏师认为,产后缺乳重在一个时期,产妇在经历娩出婴儿的过程后,气血不足是必然。《傅青主女科·产后·乳汁不下》曰:“无血固不能生乳汁,无气亦不能生乳汁。”揭示乳汁充足与否与气血是否充足密切相关。肝体阴而用阳,主藏血,以血为体;肝主藏血,藏血功能正常,气血化为乳汁不竭。夏师在临床上除用基础方中生地、白芍补血化津,亦加熟地、黄芪、太子参补气养血,共奏补气生血之功,肝血充足则化乳汁。

3 综合治疗,调摄情志

中医外治法治疗妇科疾病历史悠久,《灵枢·经脉篇》曰:“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属肝,络胆......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夏师在临床上常用针刺、推拿手法配合口服中药治疗产后缺乳,常用穴多为足厥阴肝经循行及其相关穴位。实证者,多用泻法,取膻中、乳中、少泽、内关、太冲穴。虚证者,多用补法,取膻中、乳根、脾俞、足三里穴。夏师创“催乳操”:对隔俞、脾俞、胃俞、肝俞各点揉2 min,按揉乳旁、乳根、膻中各2 min,按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各1 min,最后拿肩井,掐少泽结束。临床应用广泛,效果甚佳。

中医讲究整体治疗,不拘泥于某一疾病的病灶,对患者心理疾病的治疗,治心病,调情志。女性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加之产后缺乳,自身及婴儿带来的压力随之增大。夏师在临床上注重患者心理的疏导,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中具有调摄情志的功能,故疏泄肝气,调理情志也是综合治疗的一种,对中医内服、外治法有辅助作用。

4 验案举隅

张某某,女,36岁,已婚。初诊日期:2018年06月20日。因“产后乳汁减少半月余”于我科门诊就诊,平素月经规律,2-0-0-2,有乳腺增生病史。2018年06月02日剖宫产下一女婴,现产后乳汁少半月,色白质稀,刻下月经尚未来潮,恶露少,暗褐色。自诉近期情绪波动较大,情绪难控,纳可,夜寐差,二便尚调。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妇检、阴道B超及血常规未见异常。中医诊断:产后缺乳,证属气血亏虚,兼有肝郁,病性虚实夹杂,治以补益气血,疏肝通乳。处方:当归12 g、白芍10 g、生地10 g、熟地10 g、黄芪15 g、太子参15 g、醋柴胡6 g、路路通10 g、炙甘草3 g。7付口服。指导患者正确哺乳姿势,每日行2-3次催乳操,嘱患者保持心情愉快。

2018年08月27日二诊,患者乳汁渐浓,量较前未见明显增多,刻下经周D6天,月经未净,量少,色红。纳可寐差,二便尚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加炒白术10 g,蒲黄(包煎)10 g,益母草10 g,7付口服。

2018年09月03日三诊,患者乳汁较前增多,乳汁渐浓,刻下经周D14天,纳可,夜寐较差,二便尚调。上方去蒲黄、益母草,加钩藤10 g,茯神10 g,陈皮6 g,木香6 g,如法煎服。用上述方法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患者乳汁增多,可满足母乳喂养需要。随访3月至婴儿添加辅食。

按:患者既往有乳腺增生史,就诊时为产后半月余,根据乳汁色白质稀及舌脉,辨证属气血不足,兼有肝郁,夏师认为在治疗本病时应注重恢复“肝”生理功能,调达肝气,补益肝血,治疗上先予基本方加补益气血药,配合外治法。患者行经之时,气血愈亏,佐以少量止血药防气血愈失。针对患者睡眠差的症状,夏师在中药内服方中加入宁心安神之茯神、钩藤,治疗兼症。最终使患者乳汁量增多,乳汁浓度增加,满足婴儿需要。

5 结语

夏师认为,产后缺乳是纵观产后缺乳的病程发展,肝脏的藏血与疏泄功能贯穿疾病的起因、发展与治疗,恢复肝脏的疏泄与藏血功能,使气血调和是本病的主要治法。夏亲华教授在治疗本病时,充分调治肝脏使其恢复其生理功能,并充分兼顾兼证,如痰湿、肾虚、血瘀的辨证施治,标本兼顾,通过从肝论治来深入认识和验证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并指导患者饮食与心理,使临床疗效最大化。

猜你喜欢
缺乳肝郁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产后缺乳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疏肝益肾汤治疗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
按摩治疗产后缺乳98例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