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对多重耐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2-12 03:05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西沙喹诺酮氧氟沙星

(许昌市传染病医院,河南 许昌 461000)

近年来,肺结核的危害得到显著控制[1]。但由于部分患者化疗方案不当或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常规抗痨药物不仅无法取得显著疗效,还可导致明显副作用,死亡率增加。有研究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多重耐药肺结核方面具有显著成效[2]。莫西沙星作为新型的喹诺酮类药物,在肺组织、支气管黏膜、肺泡灌洗液中均可保持较高的浓度,产生较好的杀菌功效。为此,本文对其治疗多重耐药肺结核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就诊于本院的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19~65岁,平均(43.28±5.46)岁;病程2~9年,平均(5.46±1.24)年。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0~64岁,平均(44.15±5.39)岁;病程3~8年,平均(5.62±1.15)年。两组 性别比、年龄、病程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选择3DLZE/15DLZ化疗方案,根据结合并诊疗指南推荐的复治方案执行。对照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采用左氧氟沙星[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050,规格0.1 g(以左氧氟沙星计)]治疗,口服4片/d,1次/d。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46,规格0.4 g(以莫西沙星计)],口服1片/次,1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且治疗期间均进行保肝治疗,并随访1年。

1.3观察指标 于治疗3个月结束时,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3]进行疗效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痰菌转阴情况。

2 结果

2.1疗效比较 观察组:35例患者中,治愈17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35例患者中,治愈12例,好转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26)。

2.2痰菌转阴比较 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痰菌转阴率为54.29%(19/35),12个月时为94.29%(32/3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痰菌转阴率为25.71%(9/35),12个月时为71.43%(25/35)。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2,4.93;P<0.05)。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肺部传染性疾病,联合用药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但因耐药菌的产生,明显增加多重耐药肺结核发生,该病具有病灶多、病程长、空洞多的特点,导致治疗困难程度明显增加,加重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近些年,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使用,该药可通过对DNA的复制、转录等的抑制而实现杀菌作用,且其具有较广的抗菌谱,特别是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显著,诱发细菌突变及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的交叉耐药性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时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莫西沙星在治疗多重耐药非结核方面优于左氧氟沙星。究其原因,莫西沙星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在拮抗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且其体外抗菌作用明显高于氧氟沙星;同时该药可对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发生作用,以DNA旋转酶A亚单位为作用靶点,并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减轻结核杆菌介导的慢性氧化应激损伤,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不同程度的杀菌、抑菌作用,促进疾病的治疗周期缩短,有助于病灶的吸收和痰结核菌的转阴[4]。

综上所述,莫西沙星治疗可改善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提高治疗效率。

猜你喜欢
西沙喹诺酮氧氟沙星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
西沙必利在新型键合手性柱上的拆分及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测定
英语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