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场景的智能手表应用交互设计研究
——以Apple Watch为例

2019-02-12 03:12王孟孟曾凡桂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8期
关键词:痛点手表语音

王孟孟,曾凡桂

(1.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2.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智能手表诞生至今,科学家、学者、开发者等不断在探索属于智能手表应用的交互方式,希望通过优化交互设计给用户带来更友好、更舒适的用户体验。随着更多的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对智能手表进行研究,智能手表的可用性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目前大多开发者们都把智能手表设定为智能手机第二屏幕,导致智能手表应用的运行严重依赖于智能手机。

智能手表应用交互主要是解决数据输入输出和数据显示问题。数据输出的方式主要有:体感(震动、闪烁)、VR、闪光、蓝牙、投影、NFC等。数据输入的交互方式主要有手势、语音、眼动、脑电波等。从数据输入的交互方式可以看出,大部分交互都是过度依赖手表屏幕。但是智能手表小屏幕的特性让其视觉输入输出的内容严重被缩减,使得信息输入的空间变小,用户的使用成本变高。因此根据这一问题,需要我们交互设计师在进行交互设计的时候,抛弃原有的概念和束缚,基于应用场景的特征,进行不同交互方式的尝试和组合,来解决小屏幕智能手表信息交互的问题。

一、智能手表应用中交互设计现状分析

智能手表的诞生是基于智能手机的技术发展而诞生的。智能手表应用中的交互设计经验大部分都是从智能手机应用中借鉴过来的。因此现阶段智能手表应用交互方式几乎和智能手机应用的交互方式类似。交互设计在智能手表应用中的内容主要分为人机互动交互与视觉交互两个方面:人机互动交互主要有:①屏幕触控交互,屏幕触控交互主要包含:点击操作进入下一级页面,双击屏幕唤醒,上下左右滑动切换页面等。②语音交互,语音交互主要通过语音发出操作指令,信息反馈,信息提示,信息展示等。③上下边缘滑动交互,上边缘下滑主要是显示通知列表,下边源向上滑主要是显现常用基本信息及相关应用。利用边缘滑动的交互方式设计是基于智能手机的用户习惯基础上设计的。④硬件按钮交互,由于智能手表屏幕小的原因,大部分智能手表都通过扭动硬件按钮如表冠、表盘等对应用进行缩放功能的操作。⑤震动提示交互,通过不同的震动方式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反馈。如震动模式下的来电提醒可以根据不同亲密度来选择不同的震动频率提醒方式通知用户,以此来判断信息的重要性。⑥屏幕压感交互,Force touch就是一个通过按压屏幕弹出更多菜单的交互方式,它的出现让我们从二维交互到三维交互,拓展了屏幕交互的可能性。⑦手势交互,手势交互主要根据用户应用场景需求而设定,如 Apple Watch 的抬手唤醒,放手息屏等。⑧灯光闪烁交互,灯光闪烁交互主要是通过显示灯进行信息提示,如电量提示、来电提示、消息通知提示等。视觉交互主要有:①色彩关系,通过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含义,如红色代表危险,黄色代表警示,绿色代表正常工作。②间距关系,通过页面元素间距关系来表达模块信息之间的归属及区分关系。③层级关系,层级关系的交互设计能让用户更加直接明了地了解页面或者信息之间的从属关系及前后关系。④大小关系,通过文字、图片等元素的大小来体现该内容的重要性。⑤动效交互,动效交互对于智能手表的小屏幕来说显得格外的重要,恰到好处的动效设计能够让用户快速地捕捉信息的踪迹,快速了解信息从哪里来,将要去哪里。

二、智能手表应用的交互痛点分析——以Apple Watch为例

(一)数据交互的痛点

智能手表应用数据交互的痛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基于蓝牙连接的数据交互无法完全脱离智能手机使用。尽管很多开发者都宣传智能手表能为我们解决很多需求,带来更多便利如支付、通话、聊天、拍照等。但却存在一个通病:严重依赖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又一个小型电子显示屏或者手机遥控器。另一方面,在智能手表对智能手机依赖性如此强的情况下,智能手表应用和手机中的数据同步依然不完整、不及时。打开智能手表应用时,大部分应用数据出现严重的滞后,没有实时更新。因此用户看到的数据基本不是最新的数据,从而造成大量用户的流失。

(二)图像交互的痛点

智能手表应用图像交互的痛点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图像预览不完全,第二图像加载过慢,第三UI设计不够直观明确。天生小巧的智能手表,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来显示图片,只能做到图片预览,大部分图片中的文字内容用户无法正常获取。因此针对查看图片这一需求来说,通过智能手表查看,必然无法获取较清晰的信息,容易造成信息传递障碍。同时在查看图像时,图像显示需要消耗更多的数据流量,然而智能手表多数是通过蓝牙进行数据交换的,而且蓝牙连接对数据交换的同步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导致加载图像时间过长,超出了用户等待的心理时间范围,造成大量用户的流失。UI设计是信息传递最直接的媒介,好的UI设计不但能够准确地传递信息,还能有效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但是当UI设计无法做到准确地传递信息时,将会给用户带来困扰,容易让用户迷惘,甚至产生无措感。因此好的UI设计是能够结合软硬件和应用场景传递出准确信息的媒介。

(三)语音交互的痛点

语音技术的发展逐渐降低了智能设备使用语音交互的门槛,但语音交互运用依然还存在较大问题。语音识别的精准度偏低,在日常应用场景中依然不够“听话”。特别是中文语调情感等,语音技术暂时还很难把握。同时在嘈杂的公共场景下语音交互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1.语音识别不够精准

语音识别交互方式存在一对天然的矛盾:作为不愿意受束缚的人类,从语言沟通来看人类更倾向于用一些随意简单信息来沟通,而机器却不一样,机器的运行必须按规定的内置程序来处理,才能够把语音识别做到更准确无误。生活中人们更喜欢用约定成俗的自然语言进行交流。不是讨厌标准的普通语言,而是在这样一个自然语言环境下人们更愿意选择一种轻松自然的语言。同时用户进行语音交互时一直处在不断调整的状态下,经常会根据环境和思考角度不同而打断语音的完整性,这样的语言使得智能设备无法识别用户的真实意思,从而造成很多误操作和增加交互成本。因此语音交互的复杂性对于现今的技术水平来说,想把语音交互做到非常好的体验,可能还需要更多技术的沉淀。

2.语音识别无法兼容各种语言

目前大多数智能设备的语音识别交互都是基于大语种的标准发音来进行匹配识别的。使用语音交互时用户的发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场景、口音、发音等。因此很多智能设备的语音交互并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Apple Watch的Siri已算是行业的标杆,但是完全通过Siri进行交互的用户几乎很少。特别对于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用户,语音交互对他们来说基本处于一种无用的状态。

3.语音交互无法保护用户隐私

日常智能手表的使用多数是在公共场所下,如公交车上,办公室内等。公共场所中就必然会产生场所的相关影响,导致用户难以使用语音交互。在公共环境下使用语音交互,用户的一举一动都将能被人所知道。尽管对于语音交互的使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语音与使用环境的整合,未来完全通过语音交互完成所有操作也许并不是不可能。

(四)行为交互的痛点

1.页面打开卡顿

由于智能手表数据交互是通过蓝牙进行的,蓝牙数据交互存在数据同步缓慢的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用户体验。打开应用页面时,加载时间严重超过了用户心理等待时间,使得部分用户止步于此。

2.抬手查看信息时间过长手臂出现不适

在使用Apple Watch时,由于页面打开加载时间过长或者查看内容时间稍长。手臂需要保持相对固定姿势就会出现不适。调整姿势屏幕将熄灭或遇到其他问题。因此就一些使用场景来说,抬手亮屏查看信息的交互未必是最好的交互方式。

3.浏览信息时容易自动熄屏

佩戴Apple Watch 时用户抬起手臂,屏幕会自动点亮显示信息。但当用户查看信息时屏幕时常会自动熄灭。从交互设计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十分巧妙的交互,但实际应用并不是那么完美,误触发和不触发的情况也时常出现。

4.严重依赖于双手操作

智能手表应用最常用的交互是点击、滑动、按压、旋转等,而这些交互方式都完全依赖于用户的另一只手才能完成操作。部分场景下(开车时、手中拿有物品时)用户无法进行双手操作,这些应用场景下智能手表的使用将面临较大困难。

5.小屏幕上用户操作困难

操作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表,由于屏幕过小,无论是按钮交互还是触屏交互,所操作的空间都相对较小,操作时需要小心翼翼。同时操作手指一般需要占据表盘面积的四分之一,很容易遮挡了屏幕上的信息展示,造成可视障碍。

三、基于应用场景的智能手表应用交互设计原则

通过对智能手表应用交互设计现状的分析,以及智能手表应用的交互痛点分析,基于智能手表的不同应用场景创新性地提出了智能手表应用交互设计原则。

(一)抬手即可见——快速获取信息

智能手表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用户抬手即可看到需要使用的软件及内容,并快速识别用户行为、场景、位置、时间等,为用户提供快捷、方便、愉悦的服务。用户运动时能自动识别动作,抬手即唤出运动软件。到达麦当劳时,通过定位和环境感应,自动识别并实现快速点餐付款。进入地铁站进站口时抬手即可刷卡进站。

(二)未看即可得——解放双手双眼

智能手机让人们成为了“低头族”。而智能手表的普及和发展应该解放人们的双眼和双手。在解放人们双手的过程中,需要智能手表应用交互设计不断地和人磨合,形成一种独特的交互语言。如Apple Watch抬起手腕即可点亮屏幕,放下手臂自动进入休眠状态,虽然现在还有一些鸡肋,但未来这些鸡肋被优化后将给人们带来愉悦的用户体验。当这种独特的交互语言被广泛应用后,我们将无需再盯着我们的智能手表。当有相关提示时,就像打招呼一样,一切都那么自然。

(三)自动过滤器——避免信息轰炸

使用电子产品过程中用户最排斥的是垃圾信息的打扰,因此智能手表应该做到自动过滤一些不必要的信息,特别是一些对用户当前应用场景下无用的广告信息。真正有用的信息是建立在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场景推送给用户相应的消息,而不是一堆无用的垃圾信息。

(四)慎重默认——开放度与私密性的权衡

智能手表的信息大多都是通过显示屏和语音的方式传递给用户,但在部分场景下用户并不希望他人知道自己的相关信息。因此如何保护用户隐私也是智能手表应用交互设计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着重考虑用户隐私问题设计时,可根据用户环境给出不同的提示,获取用户命令反馈(手势,语音,触摸等)后再读取显示。还可采用先振动的方式告知用户(如:开车时来电,抖动两下接通电话,查看后放下手臂,来电改为静音等)供用户选择。因此智能手表应用需要判断用户的应用环境并作出相对应的反馈,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交互方式定义,让智能手表应用与人与和境达成一种无形的默契。

(五)核心功能离线化——脱离智能手机束缚

从智能手表的定位来看,智能手表比智能手机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但很多智能手表的运行都依赖于智能手机,脱离智能手机蓝牙的链接范围都将缺失大部分功能,而通过蓝牙进行数据同步依然存在一定的弊端。

移动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成熟,移动互联网内容越来越丰富,智能手表交互设计也将逐渐成熟。智能手表应用将承担更多的责任,顺其自然地成为最适合与人进行信息交互的移动终端,智能手表交互也将形成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无形的潜意识和人人都会的沟通语言。站在不同角度、不同应用场景下思考智能手表的需求,将得到不同的优化方案,正因为此,智能手表应用的交互设计才变得更加的复杂,同时也让我们对它的探索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在巨大的可能实现的空间里,或许真正的智能才是未来的方向。

四、智能手表应用的交互设计趋势

未来智能手表应用真正的智能交互方式是符合用户应用场景的自动触发式交互,无需用户过多的操作。智能手表要做到真正的智能需要满足以下几点:第一,零打扰率。市面上也有一些智能手表应用可以自动识别用户的需求,帮助用户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用户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消息确认即可。每次接受信息时,就像身边的小伙伴和你打招呼一样简单而又那么自然。过多的消息推送容易打扰用户,用户需要一些沉浸式的空间,当用户被打扰后他们会感到厌烦。只有智能手表不再绑架用户的注意力和行动力时,才能给用户一个自由的空间。视觉设计上应与软硬件相结合,配合屏幕触控、语音、手势识别等交互进行设计。第二,信息浏览迅速。用户无需过多操作,只需要用眼角余光一瞥一切尽在掌握中。所有的信息展示简单直接,让用户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信息量。无需花费过多的精力来获取身边的信息,快速地回到现实生活中。第三,智能搜索与智能推送。智能手表应用希望成为用户最亲近的智能助手,可以学习用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进行智能筛选,推送用户最需要的信息。第四,无形交互。未来与智能手表的交互将是一种无形的语言,用户无需在意双手还是单手,无需在意隐私泄露,无需担心任何信息的流失。智能手表能够快速地分析周围环境并作出判断,以最快速简洁的方式协助用户处理一切事物。在演讲时,开启智能手表端PPT应用通过蓝牙或者Wif i连接PC端。再用手势控制来翻页、暂停、播放PPT页面等。播放音乐时,晃动一下手腕即可切换音乐。因此如何突破一些限制性因素,从用户使用场景的角度出发,去解决智能手表应用交互的一些问题,是智能手表应用交互设计未来研究的重点。

智能手表应用的交互方式设计需要设计者对每一个功能的应用场景做出详细的分析。让智能手表能对搜集到的一切信息进行优先级的筛选,结合情境做出相应的处理及反馈。通过软硬件的结合来重新构造一套最适合当下技术环境和人文环境下的智能手表应用交互方式,实现智能手表应用以一种隐形的交互方式来协助人们完成任务。

猜你喜欢
痛点手表语音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是谁拿了手表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谁偷走了手表?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手表
对方正在输入……
各种模式都有痛点